「火藥陰謀」的主謀佳.霍士被處死的情境
與議會的衝突
卻說詹姆士一世(James I, King of England)來到英格蘭當國王後,看到倫敦的花花世界,與老家相比好太多了,於是這位新國王就開始有了暴發戶的心態。斯圖亞特王室(House of Stuart)本來在蘇格蘭(Scotland)只算是個小康家庭,沒甚麼本事揮霍,來到倫敦後卻花錢如流水。畢竟,詹姆士一世覺得英格蘭是個有錢的國家,國家有錢就代表國王有錢。
他錯了。在過去的英格蘭歷史裡,國家就算怎樣有錢都沒有王室的份兒,王室只能花自己的錢,國家的錢沒有議會同意下他們不能碰一分一毫。以前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 Queen of England)在位時,也只是憑著暗中投資海盜事業才發達的。當這位女王在位中晚期後開始變得有點昏庸,再經過與西班牙的戰爭和愛爾蘭的叛亂後,加上農作物歉收,英格蘭王室在她死時已經外債累累。
不過,出身於蘇格蘭的詹姆士一世當然沒有很好的理財概念,他就一副錢拿來的模樣,整天過著奢華生活,很快就使王室的債務一下子便翻了一倍。
堂堂大英王室,怎能一副窮鬼樣子呢?於是,詹姆士一世在沒有得到議會的同意下,擅自增加稅率,氣得議會整個彈起來-加稅這麼重大的事情,國王竟然就敢自己說了算,他還會把英格蘭法律放在心上,把議會看在眼裡嗎?
結果,因為加稅關乎經濟命脈,最後是下議院先不放詹姆士一世在眼裡。他們直斥國王的專橫,而且想盡辦法阻撓國王的任何決定,誓要跟他對著幹。詹姆士一世勃然大怒,堂堂國王陛下豈容你們干涉?於是,他一怒之下就解散了議會,然後一意孤行加稅。就這樣,這位新任的英王,就為斯圖亞特王室在英格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形象。
清教徒
詹姆士一世在位期間,還有另一個隱形炸彈正在形成。十七世紀的英格蘭雖然已經是個新教國家,但其新教特質卻與其他新教主流派系如加爾文派(Calvinism)和路德派(Lutheranism)非常不同。英格蘭自創的聖公會(Episcopalism)是妥協的藝術,它是亨利八世(Henry VIII, King of England)為了平衡天主教勢力與新教勢力的產物。雖然在教旨上,英格蘭國教跟隨新教的思想,但卻保留了不少天主教儀式,而且擁有屬於王室的教會和教職人員。
這種兩邊站的騎牆教派,自然惹來了不少新教徒的不滿。聖公會在宗教改革的時代巨輪下不可能是個穩定的東西。為了修正這個奇怪的騎牆教派,一個新教派終於應運而生-清教(Puritanism)。清教徒旨在把英格蘭國教裡殘餘的天主教特質清除乾淨。於是,英格蘭的宗教問題就更複雜了。
在統治者的角度來看,英格蘭國教是平衡了多方面利益和權力的妥協方案,並不是單純的宗教教義問題。伊莉莎白一世深明這個道理,清教徒在她一朝時還不成氣候,卻整天都在喧喧鬧鬧。女王既要保障宗教自由,但又要讓這些清教徒收聲的情況下,偶爾會鎮壓一下,整個大環境還是沒大問題。
但當來到了詹姆士一世的統治時期,清教徒的勢力可就不同日而語。資產階級已是社會上的中流砥柱。企業家思維當然傾向摒棄舊時代的思想,所以有相當經濟實力的人都是清教徒。這些人也憑著自身的經濟實力,進入了以平民為主的下議院,於是清教徒便成為了下議院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來,以清教徒為主的下議院在最初的時候是可以跟詹姆士一世共偕連理的,因為他本來就是個加爾文派的新教徒。加爾文派在新教教派中屬於比較激進的流派,清教徒曾認為詹姆士一世擔任英王後可以加速掃除英格蘭國教的天主教特質,實在令人期待!
他們卻很快就跌眼鏡了。
為甚麼?很簡單!詹姆士一世是誰?國王啊。國王是甚麼?統治者啊。他從小便做國王差事,深知宗教從來並非純教義討論,更是治理國家的雙面刃。既然如此,詹姆士一世來到英格蘭後,對於英格蘭的宗教政策,結論是維持原狀,尊重英格蘭的宗教傳統(呃,其他東西又不見你尊重)!
被狠狠拒愛的清教徒這下對新任國王再沒有期待,除了在下議院跟他對著幹外,自身也因此分裂成兩個派系。一個派系主張進入體制,從內部改革,最終達至解散教會。另一派系則主張抗爭,與教會對抗。
火藥陰謀事件
那天主教徒呢?一個字-慘。英格蘭成為了新教國家,政壇上又冒出了新興的清教徒,天主教徒在英格蘭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天主教在英格蘭沒有被禁止,但卻被規定要參加英格蘭教會舉行的儀式,不參加者會被征稅。
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時,天主教勢力仍然旺盛,在瑪麗一世(Mary I, Queen of England)時期更是有重新壯大的機會。不過,到了詹姆士一世時期,天主教的勢力已經急劇倒退。但奇怪的是,他們的態度卻仍然非常硬朗,完全不像小眾。
為甚麼呢?很簡單,有西班牙在後台當老大。試想想,十七世紀的歐洲延續了宗教改革的浪潮,慢慢轉化為戰爭的硝煙。歐洲各大宗教陣營都磨拳擦掌,準備大打一場,撈點利益。如果英國大肆迫害天主教徒,那麼以西班牙為首的天主教陣營便會有藉口發動戰爭。因此,天主教徒認為,英國會忌憚西班牙而不敢對他們有甚麼激烈動作。
聽完,好像很有道理,事實上卻錯得很。
他們錯估了詹姆士一世的為人。詹姆士一世與當時歐洲其他統治者非常不同,他天生是個愛好和平的人,平生最討厭的就是打仗。他一即位後,便立即修補與西班牙的關係。西班牙當年被他表姑婆(就是伊莉莎白一世)打了個落花流水,心有餘悸,看見英國示好,也爽快答應了。為免影響兩國的關係,西班牙也不好意思收留被英國趕走的天主教徒。於是,天主教徒在英國便進退失據了。
在這個情形下,有些天主教徒想歪了。一六○五年十一月五日,他們策劃了一樁恐怖襲擊,在議院地牢放置炸彈,想一下子把國王和上議院炸上太空去,想以一個炸彈一舉消滅新教主要勢力。不過,他們是「有良知的恐怖分子」,因為擔心在議會的少數天主教徒會被波及,所以事前告訴了部份天主教議員。不說還自好,一說便苦惱,這個炸彈計劃還沒執行已被傳遍天地。
天主教造反!這是消滅天主教勢力的絕佳理由!詹姆士一世先下手為強,把主謀佳.霍士(Guy Fawkes)及其他涉事的一干人等全部捉拿並處死,並乘機把天主教鎮一鎮壓。不過,愛好和平的詹姆士一世擔心鎮壓得太徹底會破壞與西班牙的友好關係,因此他也沒把事做盡,天主教徒得以苟延殘喘。
這件陰謀事件就是英國史上有名的「火藥陰謀」(Gunpowder Plot)。據說若果這個陰謀得逞,整個國會鄰近地區都會變成廢墟。幽默的英國人為了紀念這件事,把每年十一月五日定為「篝火之夜」(Bonfire Night)。他們會在各地舉行煙花表演,模擬當天穿未發生的爆炸場面。有些人還會在自家花園玩玩煙花應節。
其實,詹姆士一世的取態,不僅留下了天主教死灰復燃的風險,而且他對宗教那種模稜兩可的政策,使國內的清教徒愈來愈不滿。英格蘭的宗教問題,又再進一步惡化了。
被西班牙擺了一棟的英國
基督教不允許同性戀。話雖如此,歐洲很多君主都不時有同性戀的傾向,有傳詹姆士一世是其中一個。不過,他本人沒有大方承認,而且也沒有很公開地與其他男性有任何越軌的行為,頂多只是特別關照某些愛卿。最得到他青徠的,便是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George Villiers, Duke of Buckingham),這位人兄迅速爬到了左右朝政的位置。喬治這個人我們一定要記著,因為他的緣故,讓王室正式與議會缺裂,最後兵戎相見,這個我們後面再談。
話說,歐洲大陸發生了大事。前文提到,十七世紀的歐洲延續了宗教改革的浪潮,戰爭的硝煙徐徐升起。終於,一六一八年,歐洲爆發大規模的「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三十年戰爭的前因後果我們不在這裡詳述,簡單來說就是天主教陣營與新教陣營之間為政治利益而起的衝突,主戰場在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英國是個島國,雖然遠離歐洲大陸,但這大型的意識形態戰爭還是讓英國不能全然抽身。
恰巧,詹姆士一世因為女婿波希米亞國王被西班牙入侵搶了一塊地,而陷於兩難的苦惱局面。以新教徒為主的議會,當然是熱血沸騰,毫不猶豫主張加入新教陣營教訓一下西班牙。不過,深明主子心意的白金漢公爵知道老闆既討厭戰爭,又不想破壞與西班牙的友好,於是他獻出了一條絕世好橋:
「陛下,為化解這場危機,何不與西班牙聯姻,英西兩國成為一家人,他們也不好意思讓你難做,自會把侵佔的土地交還波希米亞,不用一兵一卒便解決這個難題。而且,西班牙公主帶來的豐厚嫁妝,也可以為您抒解財困。」
「非常好!」詹姆士一世立即派白金漢公爵去處理。西班牙也很客氣,邀請詹姆士一世的兒子查理(Charles)來訪。不過,畢竟英國與西班牙聯姻這事在當時宗教衝突極矛盾的環境是會引來很多不滿和非議。於是,這次迎娶西班牙公主的事件只好偷偷摸摸進行。
英國代表團來到了西班牙後,得到了極豪華的優待。白金漢公爵和查理看到西班牙人如此熱情,便放心住下來了。一個月、兩個月、幾個月過去,每次英國人提出聯姻的事情,西班牙人都只是輕輕帶過,沒有正面回應,在波希米亞打仗依然打得如火如荼。白金漢公爵和查理這才意識到,他們是被西班牙人愚弄了。當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Philip II, King of Spain)到英國求親時,被伊莉莎白一世戲弄了一番,如今他的孫子腓力四世(Philip IV, King of Spain)終於替爺爺雪了一恥。
白金漢公爵和查理氣沖沖返回英國,本來反戰的他們被擺了一棟後轉而與議會同仇敵愾,一於出兵把西班牙人打爆!主戰情緒在英國漫延開去,和平主義者詹姆士一世現在沒眼再看下去,決定一走了之,在一六二五年病逝。
詹姆士一世在不適當的時候逝世。他作為第一個統治英格蘭的蘇格蘭國王,因為不了解英格蘭的國情,在位時作的決定和行為激化了王室與議會之間的矛盾,而且其模稜兩可的宗教政策,加劇了英格蘭的宗教問題,漸漸發展為一個危險的潛在爆發點。尤其他的和平主義,與英格蘭自伊莉莎白一世開始並發展極為熾熱的稱霸思維不相和。因此,他普遍不受當時英格蘭人民的擁護。
總結來說,詹姆士一世讓斯圖亞特王朝在英格蘭的開局非常糟糕,不久後這個家族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才能稍稍緩和國內的矛盾。
話雖如此,最後不得不提的是,詹姆士一世在位期間,對新教推廣有著重大貢獻。他下令編纂的《欽定版聖經》(Authorized Version)雖然並非第一部英語聖經,但其所用的辭彙非常簡單,適合一般平民閱讀,迅速成為新教傳播的重要途徑,被認為是現代英語的基石。後世所新修訂的英文版聖經,也是根據這本《欽定版聖經》為藍本。無容置疑,這是詹姆士一世的偉大成就!
圖片來源:
- King James I of England: Wikimedia Commons
- Interior, Old Ship Church, Hingham, Massachusetts: Wikimedia Commons
- A broadside ballad released in the late-seventeenth or early-eighteenth century detailing the plot with anti-Catholic sentiments: Wikimedia Commons
- George Villiers, first Duke of Buckingham: Wikimedia Commons
- Frontispiece to the King James’ Bible, 1611, shows the Twelve Apostles at the top: Wikimedia Commons
- The execution of Guy Fawkes: Wikimedia Commons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