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內戰前夕的查理一世


上一集:【糟糕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二)】究竟詹姆士一世做了甚麼事,讓斯圖亞特王朝開局如此糟糕?

白金漢公爵的餿主意

老爸詹姆士一世(James I, King of England)仙遊後,兒子查理一世(Charles I, King of England)繼承英國王位。基本上,查理一世討厭議會的程度,比他老爸更厲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要說查理一世的一生有甚麼成就,那麼就必然是他的下場了。他是英國史上第一個被砍頭的國王,幸好也是最後一個。

話說,詹姆士一世十分寵愛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George Villiers, Duke of Buckingham),更一度被人懷疑與他有染。查理一世是否跟他爸的性取向相同這不好說,但他對白金漢公爵同樣十分信任卻是不爭的事實。白金漢公爵這人阿諛奉承了得,但從政能力卻爛得可怕。

還記得上回他為了討好愛好和平的詹姆士一世,避免發動戰爭,而提議向西班牙聯姻,最後落得一個灰頭土臉的結局嗎?他自知聯姻失敗後對西班牙一戰是不可避免,而在歐洲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物色一個可靠的盟友,於是他又想出了個餿主意-這回提議查理一世向法國公主亨利埃塔.瑪麗亞(Henrietta Maria of France)求親。

查理一世(十七世紀畫作)

法王路易十三(Louis XIII, King of France)的妹妹就是白金漢公爵這次的任務目標。為了避免重蹈上次西班牙求親失敗的覆轍,這次白金漢公爵不顧朝廷財政拮据的狀況,大耍金錢辦婚禮,給足面子法王,把法國公主迎進英國王宮。

雖然說花了很多錢,但成功為查理一世娶妻,又順利與法國結盟,為甚麼之前會說白金漢公爵提議的這門親事是個餿主意?當然,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白金漢公爵這趟求親,完全無視了英國當時國內的情勢。無視了甚麼?還是那句老話:宗教。

法國是個天主教國家,瑪麗亞自然是個天主教徒。她來到英國時,帶了大批天主教徒作為隨從,進入英國王宮後便大肆舉行天主教儀式,讓英國人-特別是清教徒極度不滿。

而且,為了婚事成功並與法國結盟,白金漢公爵更私自答應幫助法王鎮壓國內的新教徒。英國作為一個新教國家,竟然答應一個天主教國家鎮壓新教徒,你說是不是荒謬至極?

詹姆士一世晚年時,歐洲大陸掀起以宗教為名的三十年戰爭(Thirty Years’ War),當時英國上下已經同氣連枝,一致認為要打爆屬於天主教陣營的西班牙。打爆西班牙的好處可多了,除了能夠進一步確立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地位、讓國內天主教勢力抬不起頭之外,還能在戰爭中撈到極多的政治利益,所以選擇打這場仗算是個很正確的決定。

喬治.維利爾斯(十七世紀畫作)

可是,打仗是有成本的,而且門檻很高。因此,問題核心所在並非參戰與否,而是能否成功打爆西班牙。白金漢公爵這人本就沒有甚麼這方面的才能,他帶領的英國軍隊為了幫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取回失地,竟深入敵人腹地西屬尼德蘭(Spanish Netherlands)作戰,但補給線卻完全趕不上。最後,英軍因為飢餓和疫病損兵折將,兵敗而回。後來,白金漢公爵捲土重來,欲搶佔西班牙的港口以阻截西班牙軍隊的補給船,誰知西班牙早就得知他的詭計,繞道進入港口,英軍再一次失敗而回。昔日伊莉莎白一世幹掉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威名,就給一鋪清袋了。

在與西班牙的戰爭還沒完時,白金漢公爵又走去介入法國對新教徒的鎮壓,想當個和事佬,解救新教徒。當然,結局還是一樣,英軍損兵折將,鎩羽而歸。

議會都把這些看在眼裡,氣得蹦蹦跳,對這個胡亂指揮國家大事的白金漢公爵討厭極了。查理一世卻覺得他英明神武,為了讓白金漢公爵專心打仗,不用擔心財政問題,他向議會不斷要錢。畢竟,與西班牙打仗議會最初也是同意的,所以只好很不情願地批出一筆又一筆的軍費。

當然,議會不會就這樣把錢如流水般送出去給白金漢公爵玩戰爭遊戲。於是,議會要求王室徵收的關稅,改為由議會徵收。這下旁人都知道議會是要拖查理一世落水,要他共同承擔戰爭成本。他心想:「好,議會你是要搶我的錢是吧?你以為我就會無計可施了嗎?」查理一世轉而向貴族和地主「借錢」。說穿了,就是他利用自己國王的權威,強行向有財富的人徵收稅金。

白金漢公爵雖然是個庸才,但他在生時還是有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作為查理一世與議會之間的緩衝。基本上,查理一世最初與議會的衝突,大多圍繞白金漢公爵,前者堅持要保著他,後者則想盡辦法要彈劾他。因此,議會初時對查理一世還是有幾分尊重,都把罪名統統怪到白金漢公爵頭上。

不過,這種互相拉扯的狀態很快就失去平衡-一六二八年,白金漢公爵被刺殺身亡。查理一世與議會之間失去了緩衝區,他們接下來的矛盾與衝突便更直接了,而且愈演愈烈。

十一年暴政時期

查理一世做事愈來愈荒唐,議會終於忍不住要發揮英國的優良傳統,就是給國王上一堂課。他們準備了一份名叫「權利請願書」(Petition of Right)的東西,裡面記下了作為國王應遵守的規矩。雖然這件東西名叫「請願書」,但絕不是讓國王聽聽算,而是國王專用紀律手冊。基本上,請願書陳列了很多國王不能做的行為,有點似教導一個小孩子般,如果國王不從,議會就不再給他錢。查理一世當然心裡不服,但他卻沒有即時爆發。為了得到議會通過的收稅和撥款,他還是先收下了這些規矩。

權利請願書

殊不知查理一世把錢拿到手後,就反臉不認人,拒絕遵守議會訂下的規矩。這次輪到議員們氣炸了,他們直斥國王不守諾言,又說如果查理一世不遵守他們訂下的規矩,便是國家敵人,是對英國自由的背叛,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如此義正詞嚴的說話,查理一世給的回應是……不跟他們嘮嘮叨叨,立即解散了議會,並下令逮捕那些對他出言不遜的議員。一六二九年,英國進入為期十一年的暴政時期。

這十一年如何的暴政呢?議會還在的時候,查理一世就已經不守君臣之禮,如今再不用受議會約束,他的作為就更肆無忌憚了,徹底變成了一個獨裁暴君。

查理一世本來要依靠議會的存在向人民徵收稅金。現在議會不在了,他就要靠自己了。於是,他巧立名目,以豐富的想像力製造了不少新穎的稅項。例如他不管鄉紳們想不想,就強行給他們封官晉爵,然後規定他們必須繳交費用以作感謝。又例如十七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很多工業都有形有色,他卻把這些工業成品專賣權收歸王室,使許多企業家血本無歸,心裡極度怨恨。又再例如他把船稅擴及至全國,一個內陸城市都必須繳交船稅,實在是哭笑不得。就算砍一棵樹,都要收稅。

就在這十一年裡,英國果真萬稅萬稅萬萬稅,人民苦不堪言,查理一世卻賺錢賺到笑。

蘇格蘭教訓英格蘭

不要以為白金漢公爵死後,查理一世身邊就再無奸臣。反之,還出了個更麻煩的。他就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勞德(William Laud,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勞德主教深明主子喜歡斂財的性格,竟然想出了以宗教為名為主子斂更多的財。

怎樣用宗教斂更多的財?很簡單,靠的是天主教傳統。如果大家有看前一個系列《鐵腕.都鐸王朝》,宗教改革的爆發就是因為不少人唾棄教廷利用宗教地位斂財,其中一種便是販賣贖罪券。勞德主教知道英國是一個不完整的新教國家,所以他故意恢復了一些天主教的繁文縟節。

延伸閱讀:【鐵腕.都鐸王朝(六)】亨利八世把王后休了,只因生不出個兒子

新教徒本來就很討厭天主教的這些,所以有很多人不願意到教堂禮拜,但不去教堂的後果就是罰款。這些人有對宗教的支持,寧願繳交罰款了事。更進一步的是,勞德主教想讓教會重新成為英國的大地主,讓人深深感覺到,這個受到查理一世包庇的主教,好像企圖把英國變回天主教國家。

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勞德(十七世紀畫作)

在查理一世眼裡,唯一的績效評核便是營收。因此,就算勞德主教破壞英國的新教發展,他仍然高度表彰這位為他徵收了不少金錢的主教。順利收到錢後,查理一世突然靈機一觸:「咦,只在英格蘭徵收宗教稅項好像不太夠啊?」他除了是英格蘭國王外,還是蘇格蘭國王啊!那麼,就把英格蘭的這套特色新教推廣至蘇格蘭吧!

這真是個餿主意中的餿主意!雖然蘇格蘭跟英格蘭都是新教國家,但蘇格蘭早就完成宗教改革了,信的是純正新教加爾文長老派。至於英格蘭,礙於政治環境關係,英國國教是個兩不像的東西,只算是半製成品新教。簡單來說,把英國國教推廣至蘇格蘭,對蘇格蘭人來說不僅是個倒退,還要是天主教復辟的徵兆!

離譜,簡直離譜!蘇格蘭人不會這樣就範。他們長期生活在環境惡劣的高地,性格強悍,要讓他們屈服簡直是癡心妄想。蘇格蘭人決定發揮他們反抗暴政的傳統,再一次奮起對抗英格蘭人。一六三九年,蘇格蘭軍隊攻入英格蘭北部地區,佔領了不少城池,戰爭一觸即發。查理一世雖然在這些年來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養活自己的奢華生活倒是夠的,說到打仗就實在不行了。

英格蘭臣民早已十分憤怒,現在敵人在外,若果再加重稅收,那麼英格蘭人同樣反抗那怎麼辦呢。為了有效和合法地徵收更多稅金,查理一世咬著牙關,重新召開久違了的議會。休息夠了的議員們肚子裡的火也抑壓了十一年,如今精力旺盛。議會一開,他們眾人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矛頭全指向查理一世,罵他破壞法治、不尊重議會傳統,並嚴厲警告他不能再犯,而且更表明會向他追究責任。

查理一世本來召開這個議會的目的就是要議會幫他徵收更多的錢,誰不知這個冥頑不靈的議會還是只顧與他爭拗,根本無意幫他解決財政問題。於是,查理一世故技重施,再次解散了議會。這個短命議會只開了二十多天,在史上被稱為「短期議會」(Short Parliament)。

議會雖然解散了,但蘇格蘭軍隊沒答應一同解散啊。在缺乏軍費下,查理一世的軍隊在慓悍的蘇格蘭軍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他只好向蘇格蘭人求饒,蘇格蘭人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很爽快便原諒了他們的國王。可是,原諒的代價不是免費啊,蘇格蘭人說,我們花了精力花了錢打這場仗,怎能就這樣撤退呢。查理一世可要作出賠償,用真金白銀把被佔領的英格蘭城池贖回去。不然,我就在這裡永遠不走。

內戰一觸即發

 一六四○年,焦頭爛額的查理一世在完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再一次召開議會。這次議會存在時間長了很多,相對地有了「長期議會」(Long Parliament)之稱,議員們都學識不再硬碰硬了。雖然他們早已對國王極度不滿,但還是決定給給國王面子和下台階,把現在英格蘭窘境的罪魁禍首全推給勞德大主教身上,查理一世只是被奸臣蒙騙,奸臣必須處以死刑。

為了得到議會的幫助,查理一世只好接受議會的要求。勞德主教與他其他親信被逮捕送上絞刑台。當查理一世準備簽字時還是猶豫不決,畢竟勞德主教幫他聚斂了不少財富。不過,當時朝野上下情緒高漲,他稍作猶豫,街頭便出現大規模示威,民眾圍住國會,要求嚴懲奸臣。最後,查理一世只好就範了。

查理一世現在要看議會面色,以賠錢給蘇格蘭。議員們這次把握機會,不呈上請願書了,改為呈上「大抗議書」(Grand Remonstrance)。一看這份文件的名字,就知道裡面寫的規矩比上一次更辣。直接來說,就是要求國王檢點、謙卑、老實,而且不能反抗議會的決定,查理一世被議會削掉了權,而且被挾制,沒有自由。

大抗議書

查理一世當然十分憤怒,本來他還想策劃暗殺幾個反對他的主要議員,誰不知走漏風聲,議員們早就逃之夭夭。事件曝光後,查理一世卻氣得明目張膽地大肆搜捕反對他的議員。倫敦民眾終於受不了,群起上街高叫反對國王霸道的口號。查理一世此刻知道,他在倫敦已是與全民為敵,不能久留了。

一六四二年,查理一世帶著親信離開倫敦北上。但是,這不代表他放棄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向議會屈服。他與一些傳統貴族在諾定咸(Nottingham)建立了根據地,並組織了一支軍隊,準備用武力把議會收拾個乾淨利落。於是,為時九年的英國內戰(English Civil War)爆發了。

這場內戰有絕對的歷史意義。它是英國傳統專制王權與資本主義勢力(還記得跟國王最不咬弦的下議院是主要由屬於資產階級的清教徒組成嗎?)的正面衝突。誰的一方勝利,誰就決定了英國將來的道路。歷史告訴我們,這場內戰最終促使了英國進一步確立資本主義制度。而西元1640年這年,亦即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繼而與之反臉的一年,被史學家認定是英國資本主義革命的開始,也是英國近代史的開端。

下一集:【糟糕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四)】英國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一場內戰,如何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