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三世銅像(已被毀)


上一集:【糟糕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七)】英國國體的確立:不流一滴血的光榮革命

從荷蘭帶來的新事物

上回提到,英國爆發了光榮革命,來自荷蘭的威廉三世(William III, King of England)和瑪麗二世(Mary II, Queen of England)受到英國議會的邀請,登上了英國王位。原來的英王詹姆士二世(James II, King of England),慌忙逃到法國去了。

威廉三世坐穩了王位後,為英國帶來了些新事物。荷蘭是個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威廉三世來到英國後,覺得有點不對勁。英國也是資本主義正在冒起的國家啊,怎麼好像差了些東西呢?

威廉三世

差了什麼?那就是「銀行」啊。當時的英國沒有銀行,英國議會找威廉三世當國王時並沒有想過,要向荷蘭的資本主義取經。於是一六九四年,在威廉三世的主導下,英國第一所銀行成立-「英倫銀行」(Bank of England)。當時英國資本家對銀行這東西不以為意,不久後才慢慢知道銀行制度的優勢和重要性,英國資本經濟才逐漸發展得更成熟,倫敦在往後一躍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後來,英倫銀行成為了英國的中央銀行,負責整個國家的貨幣政策,而今天英國人還在使用的英鎊(GBP),也就在那時候正式誕生了,並由英倫銀行印製。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中央銀行,英倫銀行成為了全球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的參考對象。

內閣的誕生

當國王與議會簽訂了《權利法案》(Bill of Rights 1689)後,國家事無大小都交由議會負責,國王的角色自然也變了。不過,議會人數多,討論法案往往花費了很多時間,不像從前君主專制時期的英國國王般行政效率那麼高。於是,為了提高效率,威廉三世找來了些親信和在朝中較有勢力的人組成了班子。這個班底整天就躲在王宮裡的一個小房子裡討論國家政策,為國王分擔政務。後來,這個班子成為了常態,他們躲在房子裡議政的情況使他們得了個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內閣」(Cabinet)。

話說內閣雖然是國王的班子,但因為內閣成員都是議會成員或官員,而且王室財政來源必須是議會同意下的稅金,因此他們所作的政策和決定還是需要向議會負責。這就是今天英國政治制度的雛形。

瑪麗二世是個掛名女王,真正工作的是威廉三世。不過,因為《權利法案》的關係,國家大事早已交給了議會,如今還特意弄了個內閣出來替自己操心,政策決定對錯與否都是他們的問題,威廉三世自然也就愈來愈閒了。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慢慢走上軌道。既然國王那麼閒,總要找些事做,那麼就吐一吐烏氣吧!卻說威廉三世還在荷蘭當執政官時,就受盡了鄰國法國的欺凌,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 King of France)是他畢生最討厭的敵人。現在自己成了英王,怎能不好好活用國家實力找法國算帳呢?

路易十四

找法國算帳

為了與法國對著幹,只要議會支持國王找法國麻煩,讓路易十四生活生出煩惱,議會要求什麼的威廉三世基本上都同意。事實上,威廉三世執政之前,英國是法國的小弟。還記得當年的查理二世(Charles II, King of England)嗎?因為法國曾扶助他重奪英國王位,讓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uart)復辟,之後還繼續得到法國大哥路易十四的財政關照,查理二世才能輕輕鬆鬆當國王,還有閒情壓迫一下議會,使英國王權達至曇花一現的顛峰。如果把當時的英國說成是法國的附庸國,也不為過。

然而,到了威廉三世這代時,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位英王是荷蘭人,法國很早便經常找荷蘭麻煩。威廉三世當了英王後,國策就是跟法國對著幹,開啟了英法兩國在一六八九年至一八一五年之間長達百年的競爭時期。有時候,這段時期會被稱為「第二次英法百年戰爭」(The Second Hundred Years’ War)。與發生在十四至十五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相似的是,這場「戰爭」非為單一連續的戰爭,而是兩國有利益衝突並發生交鋒時斷斷續續的眾多戰事。

瑪麗二世

一六九四年,天妒紅顏,一直沒什麼事幹,每天在享受悠閒生活的瑪麗二世卻沒能活得長久,得了天花病後不久便病逝,終年三十二歲。瑪麗二世還在生時,威廉三世沒有很珍惜這位讓他人生事業直線上升的妻子,在英國和荷蘭兩地都有不少情婦,有些還是同性戀的。但是,妻子死後,他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變得哀傷不已,與所有情婦斷絕來往,還決定終身不娶。終身不娶有問題啊,就是不再有機會誕下兒女,搞不好又會掀起什麼王位繼承問題。於是,就如上篇文章所說,為了斷絕詹姆士二世(James II, Former King of England)及其後代回來爭奪王位的可能性,數年後議會便頒佈了《嗣位法》(Act of Settlement),明確決定了威廉三世的王位繼承人是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公主(Princess Anne)。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一七○一年的歐洲,發生了一件大事,也是威廉三世找法國麻煩的一個好機會。這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Carlos II, King of Spain)病逝,西班牙王位繼承出現問題了。

究竟發生什麼事呢?讓我們說說西班牙歷史。

話說當時西班牙是由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統治。哈布斯堡家族所以能夠取得西班牙王位,是因為在十五世紀時,來自這個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暨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Holy Roman Emperor / Archduke of Austria)透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政治聯姻,讓哈布斯堡家族取得了歐洲廣大領地的統治權。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而云云聯姻中最傑出的一手,便是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把自己帥氣的兒子「美男子」腓力(Philip the Handsome)嫁給了當時西班牙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la I, Queen of Castile)及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的女兒「瘋婦」胡安娜(Joanna the Mad)。

這場精彩的婚姻為哈布斯堡家族取得了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權,西班牙王位同時代表繼承了西班牙在美洲的廣大殖民地。腓力與胡安娜的兒子卡洛斯一世(Carlos I, King of Spain)於一五一六年繼承西班牙王位,他不久後相繼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帝位和奧地利大公位,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查理五世(Charles V, Holy Roman Emperor/Archduke of Austria)。經過祖父的精心操作,查理五世在位時,已經是極廣大領土的主人,是當時歐洲最有權勢的君主。

一五五八年查理五世逝世前,因為統治的領土實在太廣大和分散,難以管理,於是他把西班牙和低地國(The Nederland)分給兒子腓力二世(Philip II, King of Spain),成為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支系,其餘則由弟弟斐迪南一世繼承,成為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支系。

卡洛斯一世(查理五世)

哈布斯堡王朝有個很糟糕的習俗-近親通婚,讓家族後代很容易得到遺傳病。當傳至十七紀世紀末的卡洛斯二世時,遺傳病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這位國王天生就患有多種不治之症。

無法誕下子嗣的他臨終前指定擁有法國王室血統的甥孫安茹公爵腓力(Philip, Duke of Anjou)為繼承人。這位腓力公爵是路易十四的孫子,如果他順利繼位,那麼西班牙的統治權就會從哈布斯堡家族轉移到法國王室手中,路易十四的勢力將會進一步擴大。

這時,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認為西班牙王位應該由他們的查理六世(Charles VI, Holy Roman Emperor /Archduke of Austria)繼承。既然兩邊都不相讓,就只好訴諸武力了。於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 一七○一年-一七一四年)爆發。不過,這次可不只是西班牙的家事,歐洲列強也伺機選擇了支持的陣營,捲入這場戰爭以圖獲得政治利益。

卡洛斯二世

說回英王威廉三世這邊。看到法國有意染指西班牙王位的威廉三世知道,如果路易十四一旦成功,法西兩國合併,那麼法國實力就會倍增,往後要找法國麻煩也就更難了,他當然看得不爽。於是,很順理成章地,由威廉三世代表的英國,宣佈支持奧地利的查理六世!

驟逝

不過,他也沒比他的妻子活得多久。一七○二年,威廉三世在一次騎馬時摔了下來,傷重患病,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打不久,便已病逝。然而,值得慶幸的是,英國軍隊沒有因為威廉三世病逝而撤軍,在接下來的戰爭中,他們把法國打垮了。法國被削弱,英國越戰越勇,算是為威廉三世圓了心願。

威廉三世無疑為英國資本社會帶來了重大的改變,但他畢生卻忙著找法國麻煩,只視英國為荷蘭報復的踏板。畢竟,他來自荷蘭世家奧蘭治家族(House of Orange),故鄉在荷蘭,對英國本來就沒什麼感情,而且英國還曾幫法國打過荷蘭。所以,在他的統治下,英國人被忽略了,荷蘭人地位卻得以提高。

難怪這位外來的英王,在英國人眼中不受歡迎。

威廉三世死後,根據先前訂立的《嗣位法》,王位將由瑪麗二世的妹妹安妮繼承。一七○二年,安妮登基成為了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共同女王,她也是斯圖亞特王朝最後一位君主。這位安妮女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而且她在位時期,英國又迎來了另一次的蛻變。究竟安妮的統治時期,英國發生了什麼事呢?我們下篇再談。

下一集:【糟糕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九)】安妮女王之後,混亂的斯圖亞特王朝落幕,卻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