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痛風的疼痛的想像畫作(1799)


【近代早期的苦難-痛風】
本文摘自《君王、疫疾、世界史:看疾病與大規模傳染病如何扭轉歷史,改變人類命運的方向》
作者: 羅納・D・葛斯特(Ronald D. Gerste)
譯者:彭菲菲
出版社:創意市集

延伸閱讀:【君王、疫疾、世界史】蘇聯創建者列寧病逝的歷史謎團-他究竟患了什麼病?

這位國王的個性令人難以忍受,不過他積極進行國家改革,創建良好(可靠、少貪腐)的行政組織,並在一個相對資源貧瘠、人口貧乏的國家組建傑出的軍隊。儘管他作風不親民,但是傳記作者還是將他推崇為歷史上的偉大人物。他的執政有方,所以他的兒子以及後來的繼任者得以將普魯士擠身進入歐洲強權的行列。不過說起他的人際交往能力,這位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一七一三-一七四○年在位)十足是一名善於製造恐怖氣氛的暴君,無論是對他的官員、百姓或是家人而言。有傳聞說,住在柏林的百姓只要碰上他外出巡視時,就會紛紛快速離開,他會拿拐杖毆打那些來不及躲開的路人,並向群眾大喊類似「你們不應該怕我!你們應該敬愛我,我才是你們應該敬愛的人!」的話。

當然這位君王的惡劣個性也影響了他的行事作風:他是個粗人,對教育和文化都不屑一顧,舉止粗暴,可能還有些虐待狂的傾向。他對當時尚未成人,後來成為腓特烈大帝(Friedrich dem Großen)的兒子也一樣粗暴,兒子因為無法忍受地獄般的生活,曾試圖逃往國外,不幸的是,事跡敗露,威廉一世要求判處自己兒子死刑,結果遭法官拒絕,於是他就強迫當時十七歲的兒子親臨刑場,觀看自己的摯友馮.卡特(Hans Hermann von Katte)被處決的過程。

這位易怒之人到了統治的後半期,還多了一個使他變得更加善變與暴躁的因素:嚴重的疼痛纏身。原來威廉一世罹患了痛風。當他沉浸在自己的繪畫愛好時(少數他涉獵的文化活動),常會在簡單的畫作題上「疼痛下的畫作」(tormentis pinxit)當作簽名。當時的醫生已經清楚他病痛的原因,威廉一世像其他皇家貴族一樣熱愛美酒佳肴,餐桌上的主要菜色以肉食為主,當然還有大量酒品。威廉一世身材日漸趨肥到幾乎走不太動,末期時他身心俱疲,大部分時間只能坐在輪椅上,最後於西元一七四○年五月三十一日在波茨坦城市宮(Stadtschloss von Potsdam)去世,享年五十一歲。

他的兒子登上普魯士王位,稱號腓特烈二世,在世時即被尊為「大帝」,他遺傳了父親偏愛大量食肉的飲食習慣,不過他的晚餐吃得不如父親多,所以並未超重。從他遺留的制服,以及生前繪製的畫像看來,都顯示他一開始身材正常,到了晚年以其矮小的個子而言身材略胖。即使他較父親長壽,然而結局卻也相似:腓特烈二世晚年也大多是在輪椅上度過,長年坐在他興建的無憂宮(Sanssouci Palace)露台上,寧願與心愛的狗相伴而非人類,不過直到西元一九九一年腓特烈大帝才實現心願與自己的愛犬葬在一起1,而他生前也一樣罹患痛風。

介於十五至十八世紀之間的近代初期,痛風患者的名單就像是一張有錢、有權勢人士的名單,生活富足(常常再加上權力)與高患病機率之間的關係成正比。它在上流社會的普及程度就占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一,與它在剩餘廣大平民之間的比例有著鮮明的反差,就像上流社會在燈光明亮的鏡廳享用大餐,而下層階級則是擠在昏暗的小屋一樣。貴族和妻妾們享用著春雞和野味,大快朵頤著豬五花和鵝肉,桌上滿壺的葡萄酒和波特酒,而農人們則只有小米稀飯,如果負擔得起則喝些啤酒,不過在發明冷凍技術之前,那樣的啤酒是否好喝也值得懷疑。市民崛起之後,資產階級移位到人口金字塔的上端,成為無產階級、工人以及農民階級相對的那一端,所以這個疾病的分布架構也持續存在。十八世紀下半葉的英國政治家,蔡斯菲爾德伯爵(Earl of Chesterfield)曾對痛風有個細緻的定義:「痛風是紳士的瘟疫,而風濕病則是馬車夫的瘟疫。」不過我們在此必須補充一點,馬車夫的風濕病主要源於衛生條件不良以及潮濕的生活環境,而且他們在工作期間必須長期暴露在外,而那些坐在馬車內的紳士則免受風吹雨打。

痛風是一種因嘌呤代謝(Purinstoffwechsel,也稱普林代謝)障礙,導致尿酸晶體(Harnsäurekristallen)沉積在關節中的疾病。通常身體首先會受到嚴重影響的部位是腳的大拇趾關節,它會腫脹、發紅且十分疼痛,因此許多畫家和諷刺作家常會將痛風患者描繪成一個腳綁著繃帶放在凳子上或是坐在輪椅上的大胖子,例如:西元一八七二年畫家布希(Wilhelm Busch)的圖畫故事《嫉妒的年輕工匠》(Der neidische Handwerksbursch)中,就畫了一個左腳纏著厚繃帶的病人,並加上了一段(德文)帶押韻的文字:「腳拇指-痛呀!我的腿/今天又找麻煩了。」(Der Dicke aber – autsch! Mein Bein!/Hat wieder heut’ das Zipperlein.)

我們稱發生在腳趾上的特定病症為「足痛風」(podagra),也是以往患者習慣使用的字眼。例如近代的首位「戰爭販子」(Kriegsunternehmer),三十年戰爭裡的華倫斯坦將軍,他在戰爭的上半階段迅速竄起,最終功高震主,以至於他的僱主,也就是帝國皇帝以及同為天主教陣營的盟友後來解僱他,甚至還安排人謀殺他。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患有嚴重痛風,西元一六二○年,當帝國似乎快要以快速戰擊垮波希米亞叛軍時,華倫斯坦承認了自己的身體不適,他個人分析的理由是:「一六二○年七月,我病倒了,我想是喝酒引起的。」對他而言,正是「足痛風」使他行動受到限制,甚至在一些戰場上還必須由侍從抬著移動,而且足痛風還讓他變得易怒。當時他常常連上馬都有問題,這對於一位身處在那個時代的軍事指揮官而言,簡直是莫大的職業缺陷。他在被解僱後可能因為痛風結合梅毒導致身體狀況迅速惡化,感到徹底無助。西元一六三四年二月的一個夜晚,他在埃格爾(Eger)被追殺時,已毫無招架和對抗的能力。

痛風自古以來即是個為人熟知的疾病,埃及的埃伯斯紙草卷上(約西元前一五○○年)曾提到此疾病以及如何萃取秋天的番紅花予以治療。生於西元前四六○年至三七七年,人稱西醫的先驅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很熟悉這些症狀,也知道痛風與古希臘大量飲用葡萄酒的習慣有著高度的因果關係,現代專業書籍上有對當時的概述:「希波克拉底描述了痛風主要會發生在成年人身上,而且會遍布全身,女性在『月經停止之前』很少會得,太監也不會得。而且他認識到其為一種遺傳性疾病,不運動和暴飲暴食都會是誘因。他當時已經能區分足痛風和另一種也有關節疼痛與發炎症狀的關節炎(Arthritis)之間的差別。」

遺傳、飲食習慣與奢豪生活在古代被認為是痛風的形成因素,哲學家塞內卡(Seneca)強調,這不是男人專屬的疾病,痛風一樣會折磨生活放縱的婦女,所以他寫道:「有那麼多得了足痛風的女人和太監,難怪人們會發現這位最棒的醫生和最熟悉大自然的人錯了。」

好幾任羅馬皇帝應該都有痛風毛病,另外從中世紀到現代,英國亨利八世、其他多位公爵、國王和將軍應該也都有,這其中包括法國的路易十四和查理五世皇帝(這兩人與亨利八世一樣,應該同時患有梅毒)。查理五世的兒子菲利普二世晚年因為痛風而癱瘓在床,並於西元一五九八年,在他的無敵艦隊慘遭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重擊的十年後去世。出身中產階級的痛風患者有康德和班傑明.富蘭克林等人,而馬丁.路德原本希望過神父的生活,也因為喜愛美食與美酒而付出代價。

尿酸和痛風之間的關係在十八世紀末才被發現,瑞典化學家卡爾.威廉.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於西元一七七六年在膀胱結石中發現了尿酸,威廉.海德.沃拉斯頓(William Hyde Wollaston)則是於西元一七九七年在痛風結節中發現了尿酸。人們從十九世紀開始越來越了解痛風不僅會影響關節,而且通常也會影響到腎臟,並可能導致腎功能不全。在有生活危機和食物短缺的時候,痛風發生的頻率則會明顯降低,如德國在兩次大戰結束後都僅有少數痛風病例。而今與現代史早期相比,痛風的流行病學已發生了巨大變化,營養不均、飲食不健康以及暴飲暴食,反而是當今社會低下階層的特徵,而富裕以及菁英階層則有能力在時尚的有機超市採買食物,在能提供質量精緻菜餚、而非只注重份量的餐館用餐。

註:

1腓特烈二世死後,新任國王威廉二世,並未遵循他的指示,將他葬在無憂宮葡萄園內與他死去的十條愛犬一起,而是將他葬在了不遠處的波茨坦加里森教堂他父親威廉一世的身邊。

延伸閱讀:【君王、疫疾、世界史】愛情的致命陰影-梅毒,如何危害人類超過四百多年?

《君王、疫疾、世界史:看疾病與大規模傳染病如何扭轉歷史,改變人類命運的方向》

身處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看似擁有一定程度的醫療衛生條件和社會發展,然而當未知疫情來襲,人類是否有能力阻擋還是將再度被黑暗吞噬?史詩級災難將再次重演或是迎來一個截然不同的結局?作者根據強大的醫學及歷史專業知識,以有別以往的角度重新解構世界史,從微觀到宏觀,從過去到現在,帶我們重新思考未來,迎接更好的可能。

圖片來源:

作者

古羅馬哲學家和政治家西賽羅曾說:「沒有書本的房間就像個沒有靈魂的軀殼。」現在,就從值得細閱的書本裡節錄精彩的文章,在這裡開始進入書的世界,尋找文字的魅力!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