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圖萬神廟


印度南方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卡盧古馬萊(Kalugumalai, India)原是古代班查亞特制度(Panchayat)下建立的一個小鎮,坐落在來往戈維爾伯蒂(Kovilpatti)和喬烏爾塔拉姆(Courtallam)的古代貿易路線。所謂班查亞特制度,是古印度一個地方政治制度,由得到當地居民認可的長老成立會議,用作解決各村村民之間的爭執和矛盾。

在這個地方,有一座已有一千二百年歷史的古印度神廟,名叫維圖萬神廟(Vettuvan Koil)。維圖萬神廟是從一整塊花岡岩鑿出來的建築,建於八世紀時印度南部的潘地亞王朝(Pandya of Madurai),用作供奉印度教主神濕婆。潘地亞王朝是由達羅毗荼人(Dravidians)的一支泰米爾人(Tamil People)建立。

潘地亞王朝全盛時期領土曾覆蓋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Sri Lanka),建都於馬杜賴(Madurai)。維圖萬神廟與我們早前曾介紹的凱拉薩神廟(Kailasa Temple)十分相似,除了皆由整塊岩石雕鑿出來外,也是典型達羅毗荼建築風格。不過兩者還是有相異之處,由泰米爾人建造的維圖萬神廟,帶有潘地亞王朝時期的藝術風格。

神廟上的雕塑主要是濕婆眾追隨神祇(Parsavadevatas),如掌管婚姻家庭的女神烏瑪(Uma)、濕婆和凱拉薩的守門神南迪(Nandi)等等,周圍還有動物雕塑。

維圖萬神廟有個傳說。相傳同是雕匠的兩父子,想比拼誰更優秀。父親負責建造維圖萬神廟,兒子則負責建造室建陀神廟(Murugan Shrine)。室建陀是濕婆兒子,印度教裡的戰神。兒子嘲笑父親將永遠無法完成建造維圖萬神廟,父親一怒之下把兒子殺掉。殺掉兒子後,父親就這樣廢棄了室建陀神廟,於是直至今天室建陀神廟還是處於未完成狀態。另一說法是這位父親其實是想傳授兒子經商技巧,不過兒子卻無心向學,反而終日留在神廟內鑿起雕塑來。父親覺得這些雕鑿聲很煩厭,加上兒子不服從教導,一怒之下就把兒子殺了。

於是,維圖萬神廟在泰米爾語就就有了兩個別稱,一為「雕匠天堂」,二為「殺人者之廟」。

資料來源:Vettuvan Koil – The Temple of the Slayer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