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奴隸的貿易船示意圖


【第七章:奴隸貿易的終章】
本文摘自《奴隸打造帝國:征服、殖民、剝削,從奴隸船看資本主義的喋血貿易》
作者:布留川正博(Masahiro Furugawa)
譯者:張萍
出版社:智富

巴西的咖啡種植園

十九世紀初開始,各國即宣告廢止奴隸貿易,但是奴隸貿易並沒有立即消失在世上,該世紀主要有使用奴隸的國家是巴西與古巴。英國海軍雖然在西非沿岸等處監督守護,但緝捕到的奴隸船不過是冰山一角。一八一一-一八六七年上岸的奴隸數量達兩百六十四萬人,其中巴西就占了一百七十萬人。

回顧巴西的歷史,從十六世紀後半到十七世紀,東北部的巴伊亞以及伯南布哥以生產砂糖為主。十八世紀,東南部的北米納斯吉拉斯因生產黃金而展露頭角。接著,十九世紀,東南部的里約熱內盧以及聖保羅成為咖啡的主要生產地。不論哪一種產業,奴隸勞動都是必須條件。

十八世紀,巴西各地雖都有生產咖啡,但是主要銷售對象還是當地市場。進入十九世紀後才開始以世界市場為導向,這部分受到海地革命影響很大。因為革命,使海地的咖啡生產量銳減。另一方面,同時期的美國及歐洲對咖啡需求量也急遽增加。一八三一年,巴西的咖啡輸出為全世界總輸出額第一名,超過海地最高生產量時期(一七九一年)。一八五○年代,巴西的咖啡生產量已經超過全世界生產量的五成。

英國的奴隸貿易鎮壓政策

一八二二年,巴西自葡萄牙獨立後,英國持續在外交上對巴西施壓。一八二六年,兩國締結貿易條約,決定在兩國協議的三年後,全面禁止巴西的奴隸貿易。因此,一八三○年,巴西的奴隸貿易即全面非法。

然而,如前所述,巴西正值急速擴大咖啡生產的時期,奴隸的需求量直線上升。再加上一八三一年佩德羅一世退位,成立自由主義政府,因此一八三○年代前半期,巴西的奴隸輸入量銳減。

不過,到了一八三○年代後半,以大地主作為政治基盤的保守派抬頭,一舉推翻英巴兩國締結的條約,檯面下的黑市貿易橫行。事實上,巴西的奴隸價格在該時期漲到三倍以上。另一方面,受到各國廢止奴隸貿易影響,非洲沿岸的奴隸購買價格下滑,為了謀取差額利潤,願意鋌而走險、參與奴隸貿易的商人反而增加。其中一人叫做貝爾納迪諾.德薩(Bernardino de Sa)。

運載奴隸的貿易船示意圖

他出身於葡萄牙,在里約熱內盧經營小商店,但是仍參與奴隸貿易。一八三○年代中葉,他擁有自己的奴隸船,在赤道以南的非洲沿岸開設貿易據點,利用英國製的棉織物交換、獲得奴隸。為了躲避英國海軍追捕,他船上懸掛的是葡萄牙國旗。他因奴隸貿易迅速致富,成為里約的資本家,並且在政治上也是極具影響力、響叮噹的知名人物。再者,他被葡萄牙瑪麗亞二世女王授予男爵稱號,名副其實地進入巴西名人圈。

為了逃避追捕而懸掛其他國家國旗的案例還有很多。最常見的是美國的星條旗。特別是在一八三九年,英國議會通過授予英國海軍可緝捕葡萄牙奴隸船權限的《巴麥尊法案》後,由美國巴爾的摩市(Baltimore)所建造的奴隸船始輸往巴西,那些船上都懸掛著星條旗。該艘奴隸船是一款「彷彿可以乘風飛行」的飛剪式帆船。

另一方面,英國海軍的西非艦隊於一八四○年代使用超過三十六艘船舶、搭載超過四千名海軍士兵,但是他們的船又舊又小,想要緝捕這些船速較快的新型奴隸船實在極為困難。即便如此,根據推算,英國海軍於一八○八—一八六七年總共在大西洋上阻止超過一千六百艘奴隸船,這些船上裝載了約十六萬名奴隸。

一八四○年代後期,巴西的奴隸輸入迎向最終章。一八四五年,英國議會通過《亞伯丁法案》(Aberdeen),再度確認英國海軍可以隨時隨地逮捕巴西的奴隸船。海軍可以進入巴西領海範圍內,逮捕非法的奴隸船。就此,巴西政府也於一八五○年制定《凱列斯法案》(Chires),將奴隸貿易活動定義為海盜行為,並且強制關閉里約以外的其他奴隸貿易港貨物裝卸點及辦公室。持續約三百年的巴西奴隸貿易終於畫上休止符。

愛米斯塔特號事件

接下來的舞台是古巴與美國。十九世紀奴隸輸入數量僅次於巴西的即是西屬古巴,因為十八世紀後,古巴的砂糖產業急速擴張。

一七九二年,古巴有四百七十三家製糖工廠,砂糖生產量為一萬四千六百噸。一八○二年,工廠數為八百七十家,生產量為四萬零八百噸。一八五九年,工廠數為兩千家,生產量激增至五十三萬六千噸。

愛米斯塔特號

單看砂糖生產量,與一七九二年比較起來,一八五九年實值增加三十六.七倍。一八五九年,古巴的砂糖生產量為全世界第一名,約占三成。奴隸人口從一七九二年的六萬四千六百人,到一八五八年達到三十六萬四千三百人,增加五倍以上。

海地革命對於砂糖產量的急遽擴張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這部分與巴西咖啡的情形相同。十八世紀後半,世界最大砂糖生產地-海地發生大規模奴隸叛亂,砂糖產業因而崩盤,古巴遂取而代之。海地的資本與技術可以說是通盤移轉至古巴。

因此,能夠撐得起如此急遽成長的產量就屬奴隸貿易了。第一章中已談論過關於奴隸輸入的部分,西屬美洲從一開始就因有奴隸貿易專營權(阿西恩托)而仰賴外國的奴隸貿易活動。然而,奴隸貿易專營權於一七六二年後廢止,奴隸貿易進入自由化時代,西班牙最後仍參與了奴隸貿易。然而,英國於十九世紀初廢止奴隸貿易,為了阻止其他國家的奴隸貿易,故在外交與軍事方面強力施壓,也因此介入西班牙奴隸貿易活動。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了「愛米斯塔特號事件(La Amistad)」。該事件後來因一九九七年史蒂芬.史匹伯所執導的電影《勇者無懼》(Amistad)公開上映而聲名大噪。電影與史實雖然有部分出入,然而因為是真人真事改編,該事件也因此受到矚目。

主角是一名叫做辛克(Joseph Cinqué)的青年。他出生於獅子山,屬曼德族(Mεnde),有妻子與三名孩子。一八三九年二十五歲時遭到誘拐,被裝上葡萄牙的泰科拉號(Tecora),並在英國海軍眼皮子底下悄悄地於同年六月抵達古巴西北部附近的夏灣拿港。沒多久後,辛克就與其他四十八名男性、三名少女、一名少年一起被西班牙奴隸商人荷西.路易斯以及佩德羅.蒙帝斯買走。預計要將這五十三名奴隸帶到東部的太子港(Puerto Principe)。

他們搭乘的船舶為愛米斯塔特號,相當諷刺的是,La Amistad在西班牙語中有「友誼」的意思。這艘船上有船長及兩名船員、水手、廚師及其兩名奴隸,共計七人。當然,路易斯與蒙帝斯也在船上。一八三九年六月二十八日,他們朝太子港出發。

辛克(1839)

據說船上的奴隸們白天沒有被拴著,可以自由行動。一般來說,應該三天左右就可以抵達目的地,但是因為沒風,船舶幾乎沒有前進。以辛克為首的叛亂計畫便悄悄地進行。事實上,當時的四十九名男性幾乎都來自曼德族。

六月三十日晚間,奴隸們一如往常被腳鐐拴著。辛克用準備好的釘子打開自己的腳鐐,同時也解開其他奴隸們的腳鐐。奴隸們在船內摸索、尋找武器,然後發現了收割甘蔗用的鐮刀。隔天清晨四點左右,叛亂開始。船長與廚師被殺害,兩名船員在叛亂發生後立即搭乘小船逃離現場,路易斯以及蒙帝斯只得乖乖降伏。

辛克他們掌控愛米斯塔特號的指揮權,意圖航向故鄉非洲。然而,奴隸們不諳航海術,只得命令路易斯以及蒙帝斯開往非洲。然而,這兩名西班牙人在白天將船朝向非洲,到晚上卻又將指針朝向西北方,打算開往美國沿岸。

辛克他們雖然有所懷疑,但是這時水與食物開始見底,他們於是懇求途中遇到的他船船長,支付他們黃金以換取水與食物。即便如此,航行中仍有十名夥伴死亡。這時,愛米斯塔特號已在美國東海岸被目擊多次,還登上新聞。結果,遭到由傑德內(Gedney)上尉率領的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追捕,於八月下旬抵達康乃狄克州的新倫敦港。愛米斯塔特號就在美國海軍監控下被留置。

在美國的判決

康乃狄克州的地方法院開始審理這起事件。負責的法官賈德森(Judson)為了了解愛米斯塔特號上究竟發生何事而開始審問相關人員。由於西班牙人的證詞聽起來毫無可疑之處,因此法官依路易斯以及蒙帝斯的證詞將辛克等人依殺人及海盜等罪名提出告訴。

另一方面,雖然有包德溫(Roger Sherman Baldwin)等人擔任辛克等被告人的辯護律師,但問題是,沒有人可以翻譯曼德語。沒多久後找到柯維(Covey)這名曼德族人。他也曾在孩提時期被當作奴隸、搭乘過奴隸船,但是該艘奴隸船遭到英國海軍緝捕,因而被解放至獅子山。他在當地的基督教會學校學習英語,之後成為英國船舶的船員。因此,他可以聽得懂辛克等人所遭遇到的狀況。

在差不多時間點,對愛米斯塔特號事件相當關心的美國廢奴運動人士們成立了一個支援非洲人民的組織。德懷特.珍妮(Dwight Jane)曾旁聽該事件的審理過程,她召集了一些夥伴,於九月七日成立愛米斯塔特號委員會。參加的成員有紐約奴隸解放新聞《解放者》(Emancipator)總編輯—喬舒亞.萊維特(JoshuaLewitt)、黑人教會牧師  西門.喬塞林(Simeon Jocelyn)、富裕的企業家—路易斯.塔潘(Lewis Tappan)等人。該組織運籌帷幄,找到柯維、募集資金,並尋找有力的律師。期望藉由將該訴訟結果導向勝利,順帶推動美國的奴隸解放運動。

判決的爭議點錯綜複雜。控訴方向判決辛克等人有殺人及海盜行為的法官要求再加上刑事罪狀,同時也提出船隻、裝載貨品、奴隸們的所有權等相關請求。該判決涉及到美國與西班牙的奴隸貿易相關政策,以及英國奴隸貿易鎮壓政策。

賈德森法官在隔年,也就是一八四○年一月做出以下判決:倘若販售了愛米斯塔特號及其船上裝載的貨物,美國海軍傑德內上尉可分得三分之一,但並不包含船上的非洲人。辛克等人因違反西班牙法律將會被遣送至古巴,因為他們不是任何人的所有物,他們是人。他們是為了重獲自由而叛亂,應當讓他們返回非洲。該判決一出,非洲人們、辯護律師團、廢奴運動人士們歡聲雷動。

然而,那份喜悅在幾天後即消失殆盡。當時的美國總統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考量到美國與西班牙的外交關係,下令必須進行上訴程序。舞台遂移往聯邦最高法院。

此時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加入辯護律師團。他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同時也是一八二五年就任美國第六任總統的大人物。最高法院的審理於一八四一年二月開庭,包德溫用相當長的時間描述辛克等人所遭遇的災難,強調他們既然沒有觸犯美國法律,政府就不應該將他們遣送至古巴。接著,換亞當斯進行漫長的演說。最重要的是,輿論譴責范布倫總統干涉判決,認為此舉動搖司法制度的根本。

約翰.昆西.亞當斯(1843)

同年三月九日,最高法院判決非洲人是自由的。人類有捍衛自由的權利,會出現驚人的舉動也是無可厚非,不應就此受到懲罰。

原本認為這樣的新聞傳到當時的非洲人耳裡,他們應該會很興奮才對,沒想到他們卻是半信半疑。另一方面,愛米斯塔特號委員會則相當滿意此結果。委員會依據該判決撰寫書籍以及宣傳手冊,想要大肆宣傳此事。以《解放者》為馬首是瞻的奴隸解放相關報社也表示該項判決獲得重大勝利,可望藉此推動奴隸解放運動。委員會募集資金,想要準備一艘能夠將辛克等三十五人送回非洲的船舶。一八四一年十一月,船隻啟航,隔年一月抵達獅子山港口。

古巴的奴隸貿易於一八六六年廢止。由於奴隸們用自身性命去抵抗,加上廢奴運動人士們的努力,以及各國在各種政治、經濟與外交方面的企圖與考量,歷經長達四百年的歲月後,大西洋奴隸貿易終於宣告終結。宣告終結後,奴隸制度廢止動作也加速進行。

延伸閱讀:【奴隸打造帝國】成為奴隸的非洲人:大西洋奴隸貿易的人肉販賣、中間航線與叛亂

《奴隸打造帝國:征服、殖民、剝削,從奴隸船看資本主義的喋血貿易》

大航海時代來臨!跨國商機挑起了重商帝國拓展海外的欲望,企圖打造一條累積資本、獲取財富的黃金航道。然而,市場交易的背後暗藏陰謀,支配殖民地、施行奴隸制、牟取暴利……有人因此變成奴隸制度下的犧牲者,甚至是海上亡魂。奴隸們究竟被置於怎樣的境地?又是哪些人建立奴隸貿易與奴隸制度?讓我們從幽暗的船艙底部,重新審視近代史失落的一角!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