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什維克取得冬宮


【布爾什維克掌權-十月革命:武裝對立】
本文摘自《共產元年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
作者: 雷克斯.韋德(Rex A. Wade)
譯者:謝家柔
出版社:廣場出版

十月二十四日,在彼得格勒大多數人仍熟睡時的破曉之前,一小支由臨時政府派出的候補軍官和民兵特遣隊突擊搜查兩份布爾什維克報紙的發行媒體。他們銷毀剛印好的當天報紙,破壞印刷平台,封閉入口,並安排一名守衛站崗。驚慌的報紙員工帶著這驚人的消息趕到斯莫爾尼宮(Smolny Institute,彼得格勒蘇維埃、軍事革命委員會,以及布爾什維克黨的總部)。所有人(包括布爾什維克領袖)都不知道的是,十月革命已展開,並非是因為列寧的要求或布爾什維克的計畫,而是由於政府思慮不周,決定對布爾什維克發動輕微懲罰行動所造成的。

斯莫爾尼宮的官員很快地將關閉報社一事扣上反革命的帽子,並召集軍事革命委員會、彼得格勒蘇維埃,與布爾什維克和左派社會革命黨領袖。這些人(不包括仍在躲藏中的列寧)於斯莫爾尼宮集合,發現不只印刷工人這麼說,城內各處也傳來消息表示軍隊正進行可疑行動。軍事革命委員會要求支援:「反革命陰謀份子於晚間進行攻擊。他們正計劃對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代表蘇維埃進行叛國行動……反革命陰謀份子的活動於蘇維埃代表大會開幕前夕針對該會、立憲會議,以及人民而進行。」軍事革命委員會接著對軍團政委和委員會傳達「一號指令」(Directive No. 1):「你受命讓你的軍團準備戰鬥」。

斯科莫尼宮

問題是下一步該怎麼做?在場一些人支持立即展開武裝起義。但包含托洛茨基在內的大多數人則聚焦於防禦措施,讓蘇維埃代表大會(如今顯然可達成多數贊成權力轉移)可保證如期於隔日召開。確實,匆忙召開的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會議本身更關注的是整體政治危機的各個面向,而非臨時政府當天早晨的作為以及他們對於這作為的反應;他們並未討論要在大會召開前推翻政府的議題。當天下午,史達林於一場大會前舉行的布爾什維克代表會議上說,軍事革命委員會內部有兩種觀點,「其一是立即發動起義,另外……則是我們首先要鞏固勢力」,而中央委員會支持後者觀點。托洛茨基在會議上的演講讓史達林更具說服力,並強調軍事革命委員會下令軍隊讓被關閉的布爾什維克報紙再次營運一事為防禦行動。

二十四日從早至午,立場相反的雙方基本上都採守勢,各自指控對方背叛了革命,也都自詡為革命的捍衛者,隨著對立漸漸加劇而努力集結起政治與軍事上的支持。他們各自引起截然不同的反應。早上,克倫斯基與彼得格勒軍事當局未能找到可信的武裝支援。政府欲對彼得格勒駐軍行使職權而徒勞無功。士兵冷漠以對而不想被任何一方利用,即使有少數展現出熱忱的士兵,卻是支持蘇維埃。駐軍士兵收到相互矛盾的命令時,通常不是遵循來自於蘇維埃或軍事革命委員會政委的命令,不然就無所作為。無論如何,對政府都沒幫助。要求從城外出兵的命令不是遭軍隊委員會撤回,就是在蘇維埃代表告訴軍隊他們被利用進行反革命活動時拒絕行動。午後,政府只設法集結到一小群軍校學生、軍官、哥薩克人與一營女兵來保護冬宮與重要的政府和通訊建築。

列寧

相反的,蘇維埃迅速獲得強大的支援。雖然大多數駐軍留在他們的軍營中,有些激進的軍事單位對被認為是反革命的威脅做出反應而挺身回應軍事革命委員會的呼求。另外,政府於二十四日的作為刺激了已鼓動不安的工業工人以及他們的武裝分遣隊,即赤衛隊,進入一場為控制該城而進行的混戰。幾乎所有赤衛隊都獨自或與一群士兵一同加入行動,此外,他們的態度特別的重要。赤衛隊的立場一致,不如軍隊當中有單位立場不定,心有疑慮的蘇維埃領導也不用怕其中有任何勢力可能支持政府。對軍事革命委員會而言的問題是它幾乎不是直接支配赤衛隊,對於赤衛隊的規模和效用也不甚明瞭。儘管如此,赤衛隊以及挺身而出的軍隊讓親蘇維埃的勢力在首都獲得了壓倒性的武裝力量。

同時,政府與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政治勢力都正崩亡當中。克倫斯基本人於二十四日下午大部分時間在預備國會試著爭取政治支持。實際上,全國幾乎所有政治領導階層(除了布爾什維克和左派社會革命黨)整個下午至晚上都在那裡進行無益的辯論。雖然克倫斯基因譴責布爾什維克而獲得掌聲,經過一夜的辯論之後預備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有效否決了克倫斯基政府—而這發生於一個大多數激進左派代表都缺席的機構。同一時間,溫和社會主義領袖發布了另一項老生常談的決議呼籲克制行為並告誡反革命行動,除此之外並無他法,如十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晚間的呼籲:「街頭武裝衝突將鬆綁地痞流氓和屠殺者那蠢蠢欲動的雙手……〔且〕不可避免地導致反革命人士勝利, 這些人已為了要消滅革命而動員他們的勢力。」 他們仍不了解民眾對於蘇維埃政權的深植需求, 仍視其很危險,將為國家招致反革命行動。跟真正的民眾運動比起來,他們仍較相信已「動員」勢力的反革命之幻影。

在政治人物進行辯論、克倫斯基尋求支援不成的同時,一群群武裝工人和士兵開始進行一場未經協調但決絕的鬥爭以掌控該市。二十四日當天大部分行動都是防禦、反應性質的。政府試圖將跨河橋樑升起以約束行動,在那之後赤衛隊和親蘇維埃士兵動員以控制這些橋。傳言政府正從城外召集軍隊,於是鐵路車站也被占領了。這幾乎是一個一來一往、虛張聲勢和反虛張聲勢的過程,期間政府試著利用「可靠的」單位維持掌控,同時親蘇維埃的士兵與赤衛隊努力占領建築、橋梁和關鍵地點。城中透過武裝團體一連串未動槍砲的對峙,亂無章法而一步步地進行武裝勢力轉移,在這當中態度更為堅定的一方取得上風,而這堅定的一方是蘇維埃政權的支持者。實際射擊事件相當地少;沒人渴望為臨時政府而死。二十四日夜幕降臨之際,親蘇維埃勢力已掌控該城的絕大部分地區。

俄羅斯臨時政府部長會議主席克倫斯基

蘇維埃和軍事革命委員會即使大有斬獲,仍考慮抵擋來自於政府的攻擊,以及在蘇維埃代表大會間轉移政權。二十四日晚間,托洛茨基告訴彼得格勒蘇維埃「一切權力歸於蘇維埃」將於大會執行,且「這是否導致起義事件,不僅取決於蘇維埃,還取決於那些掌握國家大權,且與人民一致意志背道而馳的那些人。」他接著警告:「如果虛偽政權︹臨時政府︺為了死灰復燃而背水一戰,那麼眾多組織與武裝起來的人民將斷然制止他們。」撇開栩栩如生的描述不談,這對於情勢的評估比另一方還來得真實。

午夜時分,發展中的革命從防禦行動轉為進攻行動。這與兩事件相關:(一)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政府比想像中還弱勢,且整座城正落入集結起來防禦蘇維埃的士兵與赤衛隊之掌控中;(二) 列寧來到了蘇維埃的總部。雖然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命令列寧繼續躲藏,但接近午夜時列寧意識到城中即將發生大事,他感到激動而離開藏身處前往斯莫爾尼宮。他戴著假髮、帽子,臉上裹著繃帶,由一名護衛陪同出發。他們在路上受一隊巡邏軍校學生攔下,但後者未認出他們,且誤認他們為兩個醉漢而允許他們通過。他們抵達斯莫爾尼宮時,守門的赤衛隊起先因為他們未攜帶適當的身份證明而拒他們於門外。列寧費盡心力才進入這處即將成為革命總部的建築。

人們明白親蘇維埃勢力已獲成功的那一刻,以及列寧的來到戲劇性地改變了局勢。列寧未參與二十四日的謹慎防禦反應行動,且他是黨內一直鼓吹要在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之前武裝奪權的領導。布爾什維克的蘇維埃領導由於他的施壓,加上他們確實逐漸壯大,而於二十五日凌晨兩點左右從防禦姿態轉為進攻姿態。帕夫洛夫斯基軍團的軍事革命委員會政委奧斯瓦爾德.德尼斯(Osvald Dzenis)收到相互矛盾的命令一事反應了此姿態的轉變,當時該軍團占領了聖三一橋(Troitsky Bridge,位於彼得格勒區與市中心之間)。二十四日晚間他在該橋上設立一處檢查站並開始逮捕嘗試過橋的政府官員,但卻受到軍事革命委員會訓斥,並受命停止這麼做。但在二十五日凌晨兩點左右,他收到一項新命令,通知他加強檢查站的工作並嚴格控制橋上行動。

布爾什維克取得冬宮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軍事革命委員會開始詳密計畫解散預備國會、逮補臨時政府並占領剩餘的重要設施。他們不再打算等待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並立即開始掌控該城市。到了二十五日,刮著風且陰冷的一天展開時,親蘇維埃的勢力範圍已延伸至幾乎整座城,除了冬宮。在裡面,臨時政府仍隱身一小群漸漸喪志的護衛身後,周邊受到大群但不受控的赤衛隊和叛兵圍繞。然而圍攻者擔心政府可能有堅定的支持者將對任何發動攻擊的人造成重大傷害,於是尚不願意發動攻擊。實際上, 不管是圍攻方或是防禦方都不願冒險流血。

到了二十五日晨間的情勢發展為,布爾什維克宣告轉移政權的同時,克倫斯基正逃出城向外求援。克倫斯基曾試著在彼得格勒軍隊中尋求信得過的軍隊,失敗之後則決定離城至前線尋求援助。他出城途中曾遭遇困難—叛軍占領了火車站,政府也找不到自己的用車—直到早上十一點他才疾速通過鬆散圍繞在冬宮周圍的圍攻勢力。克倫斯基四處找車的同時,列寧把握主動權寫下推翻政府的通告,這份通告立刻付印並在城中發送。克倫斯基用借來的車逃出城時,可能還遇到第一波宣告推翻他的聲明。其內容如下:

致俄羅斯的公民!臨時政府已被推翻。國家政權已經交到彼得格勒工人與士兵代表蘇維埃中的軍事革命委員會手上,此機關為彼得格勒無產階級與駐軍之首。人民奮鬥的目標—立即取得民主和平、廢除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讓工人控管企業、建立蘇維埃政府—已得到保證。

工人、士兵與農民革命萬歲!彼得格勒工人與士兵代表蘇維埃軍事革命委員會。一九一七年十月二十五日早晨。

當天下午,托洛茨基召開彼得格勒蘇維埃會議並在其間宣布他們已推翻政府一事,以及他們為了取得城中掌控權所採取的措施。接著列寧出現,這是他自七月危機以來首次公開露面,並獲得如雷掌聲。興奮不已的代表與其他湧進大廳的人肯定了政權的轉移。

《共產元年1917:俄國革命與改寫世界歷史的關鍵時刻》

一年內從專制到民主再到專制,1917年的俄羅斯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917:共產政權誕生、改變世界的關鍵一年
1917年2月,飢寒交迫的俄國人民走上街頭,二月革命爆發。沙皇退位,延續三百多年的君主專制政權就此終結。人們開始期待新政府能夠帶來更光明的未來。然而,就在同年十月,列寧與激進左派便掀起了十月革命,成功控制首都並推翻自由派與中產階級的臨時政府,建立全世界第一個共產政權。

短短一年之內,俄國從一個專制君主統治的帝國,快速走過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最後直奔最激進的共產主義「烏托邦」。這兩場革命不只帶來俄羅斯歷史的鉅變,也讓美國與蘇聯,自由民主與共產極權的對壘成為二十世紀的主旋律,對世界局勢的影響至今不歇。

為何俄羅斯一度看似要踏入自由的窄廊,轉眼間又落入專制極權的陷阱?

充滿動盪、激情與希望的一年,又如何為共產奪權鋪平了道路?

圖片來源:

個人頭像照片
作者

古羅馬哲學家和政治家西賽羅曾說:「沒有書本的房間就像個沒有靈魂的軀殼。」現在,就從值得細閱的書本裡節錄精彩的文章,在這裡開始進入書的世界,尋找文字的魅力!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