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讀.世說新語最風流-那些放誕與深情的魏晉名士》


【雅量.受寵若驚】
本文摘自《慢讀.世說新語最風流-那些放誕與深情的魏晉名士》
作者:戴建業(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
出版社:啟動文化

孝武在西堂會,伏滔預坐。還,下車呼其兒,語之曰:「百人高會,臨坐未得他語,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為人作父如此,何如?」
──《世說新語.寵禮》

如果你沒有見過受寵若驚的情景,就來細讀這篇小品;如果你不能體會受寵若驚的心境,也來細讀這篇小品。

文中的伏滔(約三一七~三九六)字玄度,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晉元帝建武初年至孝武帝太元末年。他從小就以才學聞名,州裡舉秀才和辟別駕都不就,後出任大司馬桓溫參軍。桓將軍對他十分賞識,每次宴集都讓他陪同,後來還因在桓溫平壽陽中有功而封侯。桓溫死後伏滔又深得孝武帝司馬曜的器重,朝廷重大集會還是少不了他。

一次孝武帝在宮殿西廂大會群臣,伏滔也在應詔之列。剛一散會,伏滔便匆匆駕車回家,剛一到家,便急急忙忙跳下車來,急切地把兒子叫到身邊對他說:「今天西堂百人的重臣大會上,皇上才坐下什麼話都未說,一開口就問身邊侍臣說:『伏滔在哪兒?他來了沒有?』能被君主如此寵愛,這實在是太難得了!做父親能做到這個份上,怎麼樣?」

伏滔被皇帝眷顧後的神情意態,只用寥寥五十多字的短文,便勾畫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還,下車呼其兒」,兩個短句寫了伏滔集會後做的三件事──急忙回家,急忙下車,急忙呼兒,表現了伏滔按捺不住的喜悅;「百人高會」是他向兒子渲染集會的盛況,以場面的盛大和隆重,凸顯自己受寵的隆恩;「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轉述皇帝集會時的問話,為的是表明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何等重要;「此故未易得」五字,則表現他自己對皇帝恩寵是何等看重;「為人作父如此,何如?」更是在兒子面前炫耀自己受寵後的得意。從這段談話中,不難想像他在兒子面前是如何繪聲繪色,如何手舞足蹈,也不難想像聽到皇帝問到自己時,他內心是如何激動狂喜;更不難想像他回家路上,想與家人分享受寵喜訊是如何急不可耐!

作者並沒有直接寫伏滔如何受寵若驚,也沒有直接描寫他受寵後的心境,而是通過他匆匆回家的細節,通過他對小兒的言談,來表現人物的個性與心理,來讓讀者想像人物的口吻和神態。作者更沒有站出來直接進行褒貶,只是描述人物的行為和語言,讀者自然就會心生好惡。只用短短幾行文字,人物就刻畫得聲情並茂,作者完全不動聲色,文章卻力透紙背。

延伸閱讀:【世說新語】流傳後世的三則小故事,顯露了曹操的機心與狡詐

文章中伏滔在小兒面前的模樣,即使不是小人得志,也多少有點小器易盈,相信誰見了都會覺得他噁心。不就是被皇帝隨口問了幾句嗎?何至如此得意忘形?「才學」是那樣高深,為人又是這樣卑微,反差之大使人跌破眼鏡。〈正淮〉上下篇對天下大勢的審視,對國家治理得失的剖析,表現了國士的胸襟和見識,而這則小品中受寵若驚的樣子,又活脫脫地流露出一副妾婦心態──得寵便驕,失寵則怨。

不過,綜觀伏滔個人的一生,他絕不是屈節求榮的小人;縱觀中國古今的書生,像伏滔這樣的讀書人比比皆是。即使笑傲王侯的偉大詩人李白,有時也以與侯王交往為榮:「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夫子紅顏我少年,章台走馬著金鞭。文章獻納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流夜郎贈辛判官〉)接到皇帝詔書後他比伏滔更加得意忘形:「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哪怕是另一位博大深沉的詩人杜甫,照樣把皇帝的賞識當作莫大的榮耀:「憶獻三賦蓬萊宮,自怪一日聲輝赫。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往時文采動人主,今日飢寒趨路旁。」(〈莫相疑行〉)三大禮賦被唐玄宗欣賞這件事,杜甫在詩中不知自吹了多少遍,他在老來寫的詩中還忘不了再自誇一番:「曳裾置醴地,奏賦入明光。天子廢食召,群公會軒裳。」(〈壯遊〉)

雖說儒家高揚「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韓愈〈原道〉),道家強調「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莊子.逍遙遊》),這些主張當然都非常之好,但它們的調子又都唱得非常之高,完全「無待於外」的只有「神人」,希望得到別人肯定讚譽屬人之常情,更別說希望得到皇帝讚譽了。也許那些反社會和反皇權的人例外,他們把社會的肯定和皇帝的褒獎視為恥辱。

李白得到皇帝的詔書就仰天大笑,後人一直把這當作笑談或美談,伏滔受寵於皇帝而欣喜若狂,為什麼人們反而覺得俗不可耐呢?李白的得意忘形中有幾分坦蕩和率真,伏滔在兒子面前的驕矜之色未免失態。李白俗得如此坦然,所以人們感覺他不俗,伏滔當眾藏藏掖掖,在兒子面前又自命不凡,所以他「一說便俗」。

延伸閱讀:【世說新語】流傳後世的三則小故事,顯露了曹操的機心與狡詐

《慢讀.世說新語最風流-那些放誕與深情的魏晉名士》

關於《世說新語》──
陳寅恪:「一部清談之全集。」
魯迅:「一部名士底教科書。」

本書作者戴建業,研究《世說新語》三十年,濃縮原書精華,以百餘則出自《世說新語》的短篇故事,帶你領略魏晉的文采風流,感受名士的高雅飄逸,品味語言的機智雋永,一窺六朝人物的放誕與深情。

個人頭像照片
作者

古羅馬哲學家和政治家西賽羅曾說:「沒有書本的房間就像個沒有靈魂的軀殼。」現在,就從值得細閱的書本裡節錄精彩的文章,在這裡開始進入書的世界,尋找文字的魅力!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