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里先宮


戴克里先宮(Palace of Diocletian)是古羅馬晚期建築,融合了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風格,建成於三○三年,並以當時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 Roman Emperor)命名,位於現在克羅地亞著名港口城市斯普利特(Split, Croatia),那裡原屬羅馬帝國達爾馬提亞行省(Dalmatia),是戴克里先皇帝出生地。

羅馬帝國經歷混亂的三世紀危機(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後,成為皇帝的戴克里先了解到帝國已失去運作機能,加上外患日益嚴重,認為單一統治者已無法有效治理帝國,於是創立了「四帝共治制」(Tetrarchy),把帝國分成四部分,並委任包括他在內的四人成為各部統治者,兩名頭銜為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餘下兩名則為副皇帝(凱撒,Caesar)。當皇帝退位或死後,由原先的副皇帝接任,再委任新的副皇帝。

戴克里先認為「四帝共治制」可以減輕每位統治者的管治壓力,並讓帝國能夠重新發揮國家機能。當然,這個制度非常短命,不但沒有為帝國帶來長治久安,不久後更導致各統治者爭權奪利,演變成內戰。

不過這不是本文重點。創立四帝共治制後,作為榜樣,戴克里先在三○五年宣佈退位,遷入戴克里先宮養老,成為第一位生前退位的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宮並不是一般宮殿,它佔地之大,宛如一座城市,宮內有多棟大宅、神廟、軍營和街道網路,而且外圍有加固城牆。此外,宮殿範圍內有座八角形建築,原是戴克里先為自己準備的陵墓,但在中世紀時卻變成了基督教教堂-斯普利特主教座堂(St Duje Cathedral),而戴克里先遺骸則已不知所終。

戴克里先死後,戴克里先宮繼續被用作統治家族避難所或軟禁之地。直至六世紀後,位於宮殿附近的城市薩羅納(Salona)遭到阿瓦爾人(Avars)入侵而毀滅,城內居民逃進戴克里先宮躲避戰亂。戴克里先宮的堅實城牆讓逃進來的難民成功抵擋阿瓦爾人攻擊,加上宮內設施十分完備,於是戰後他們便在宮內定居下來。自此,戴克里先宮逐漸發展為一座都市,稱為斯帕拉托(Spalato),也就是現今斯普利特的舊城區。

戴克里先宮在一九七九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宮內許多古老建築早已不復存在。經過多個世紀的城市化發展,現在我們已無法觀察戴克里先時代的原宮殿面貌。正因這種發展,宮殿遺址內許多地方屬私人擁有並被租了出去,現代商店林立,形成了遺址廢墟上存在現代建築的奇特面貌。有人認為這是融合古今建築和文化的最佳示例,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樣只會破壞歷史悠久的建築遺跡。

不管如何,戴克里先宮也是非常值得到訪的古羅馬帝國遺址。

  • 圖一:戴克里先宮遺址鳥瞰圖,可隱約看到外圍城牆,城牆裡的原宮殿建築大部分已不復存在,變成了斯普利特舊城區(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圖二:建於古代宮殿建築遺址中的現化商店(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