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清代稱太和殿)


【考場好比八點檔,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本文摘自《我要上京當官:明朝一點都不鐵飯碗之公務員人生》
作者:陳一中
出版社:悅知文化

▍經費不足所以考場簡陋?明代考場趣事

明清時代鄉試與會試的考場稱為「貢院」,貢院裡有一排一排的屋舍,每舍還有若干隔間,稱為「號舍」,號舍用《千字文》編號,再依數字排次,即按「天字一號」、「天字二號」等依序排列。但禍、惡、罪、傷等較不吉利的字,以及天、皇、帝、聖、玄(清代避清聖祖玄燁諱)等屬於皇家的字不用。

雖然明朝開國不久就實施科舉,但修築貢院需要花費不少資金與尋覓土地,所以各地的貢院並非在明初就建制完成,例如浙江貢院原本與杭州府學相連,屢有士子作弊,天順年間才在杭州城東新建木舍貢院,至萬曆四十年改為磚舍。

應天府(南京)起初也未設貢院,借用京衛武學(軍事訓練學校)作為考試場地,每值科舉年分,便要拆除武學儀門、牆壁,以茅草搭建考場,再於試後重建。遲至景泰五年,應天府尹(一府之主官)馬諒言才建議將錦衣衛(皇帝的情治機構)紀綱的官房改建為貢院。紀綱在永樂年間牽涉謀反被處死,據說每逢鄉試時,考生會聽到地上傳來陣陣馬蹄聲。不過新建的貢院與舊院(妓院)僅有一河之隔,考生穿過秦淮河,在青樓中笙歌冶遊,彷彿能暫時忘卻考場的煩憂。

明代晚期的江西文人艾南英出身仕宦之家,頗具才氣,但不喜歡迂腐的文風,所以「七試七挫」,未能在科舉上獲得成就,他回憶起科場的經驗,寫道:

考場設置的座位是由工吏所搭建的,大多數的費用都被侵吞了,他們只取少數的經費倉促辦事,號舍被蓋得狹小不舒適,雙臂不能伸展。桌椅的材質又用薄脆且有裂縫的劣品,就怕稍微施力,桌椅就會塌下來了。而同一排號舍一般有十餘名考生,為了怕考生偷換座位,便將座位的竹蓆連在一起,其中有人手腳稍微移動,全部的考生都有感覺,終日不得安寧。

清代初期的常熟文人陳祖范也留下類似的記載,參加過好幾次科舉的他,對於江南貢院內各個位置皆瞭若指掌,曾撰寫一篇〈別號舍文〉分析號舍的優劣,文中將號舍分為四種:「老號」格局方正俐落,或坐或躺,都相當舒適;「小號」是指因修築不慎,空間較為窄小的位置,坐起來十分難受;「蓆號」是指屋瓦老舊的位置,不但難避風雨,還要擔心燭火燒到籬笆;「底號」則是指在廁所旁邊的位置,氣味令人作嘔。陳祖范說他總是被分配到後三號,所以氣到頭髮都白了,難怪寫不出好文章。

明代的廷試、聽諭、謝恩皆在奉天殿(後稱皇極殿,即清代的太和殿)舉行。清代初期則沒有定制,或在天安門外,或在太和殿階下,乾隆五十四年始固定於保和殿內。保和殿應試沒有規定座位,先到的考生便選擇光線充足的地方就坐,因試桌只略高於炕,不習慣盤膝的考生會自備桌椅。宮廷有火禁,廷試例不給燭,亦禁止抽菸。清代晚期,有位考生只是聞菸解癮,仍被監考的醇親王載灃趕出場。菸草在明代晚期已十分盛行,明代亦有舉人命家僕攜菸進京,但「菸」與「燕」發音相近,內憂外患已令思宗朱由檢(一六一一─一六四四)頭疼不已,他不願聽到「吃燕」(燕是北京的古稱)兩個字,遂於崇禎十二年傳諭禁菸。

應試的時候要特別留意安全,考場發生相互踩踏,造成傷亡的悲劇偶有所聞。萬曆十二年的無錫(今江蘇省無錫市)童試,負責監考的縣令不滿童生未保持肅穆,將他們全都趕出去,要求考生被唱名後魚貫而入,結果蜂擁出門的考生反而踩死十七個人。天啟四年的華亭縣(今上海市內)童試也發生擠踏事件,踩死了十三個人。

延伸閱讀:
【我要上京當官】誰知道當官這麼難:國子監生的仕途起落
【我要上京當官】熬夜讀書、舟車勞頓,都是為了上京趕考啊!
【我要上京當官】考場好比八點檔,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我要上京當官】比22K還慘,明代官員的微薄薪水與一點福利
【我要上京當官】翰林官職務好清簡,但升遷也好難
【我要上京當官】赴任地方官前,請先熟讀當官守則「官箴書」

《我要上京當官:明朝一點都不鐵飯碗之公務員人生》

第一本解碼明代官場與科舉文化的通俗讀物。體驗一場最精采的明朝仕宦之旅!從科舉考試如何準備、應舉、舞弊、任職,再到當官之後如何賺外快貼補薪水(ㄒㄧㄝˊ ㄍㄤˋ),一路娓娓談至退休生活(ㄓㄨㄥ ㄕㄥ ㄈㄥˋ), 讀完即恍然大悟,原來上班族的喜怒哀樂全都在這裡了!

圖片來源:

作者

古羅馬哲學家和政治家西賽羅曾說:「沒有書本的房間就像個沒有靈魂的軀殼。」現在,就從值得細閱的書本裡節錄精彩的文章,在這裡開始進入書的世界,尋找文字的魅力!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