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信仰在羅馬帝國不同時期的分佈


羅馬人其實對於宗教來說非常寬容,他們的傳統宗教有多達幾十萬的神祇,這些神祇除了羅馬人自己信奉的神外,還網羅了隨羅馬人對外擴張時征服的部族的神明。此外,羅馬帝國皇帝死後多會被元老院通過將其神格化,成為羅馬諸神之一。這種「宗教政策」,是羅馬人統治多民族大帝國的一種手段,因為宗教迥異是各民族最容易產生衝突的導火線。

不過,羅馬人信奉的是多神教。多神教的特色是神並非至高無上,祂們並不是作為指導人類如何生存而存在,而是作為一種鼓勵人們奮鬥努力的一種力量,所以多神教中的神不需要全能。羅馬傳統宗教高達三十萬多的神祇,某程度上是反映了人類的願望。也因為多神教中的神是一種鼓勵力量,那麼對於其他宗教神衹的承認也是較為寬容。

至於一神教,所被信奉的神卻是唯一的存在,是全宇宙的主宰,祂是既壯嚴又肅穆。一神教中的神指導人類的生活,規範了人類的行為。也正因一神教中的神是有裁判性的,所以祂完美無缺,是有缺陷的人類的一種投射。信奉一神教的人由於只應該他們所信的神才是真神,因此他們必然否定其他宗教裡的神明,所以一神教的宗教排他性是非常大的。

在三世紀之前的羅馬帝國,羅馬人普遍信奉他們的羅馬傳統宗教。而受羅馬人統治的猶太人們,因為其一神教的排他特質,很自然便與羅馬人發生了宗教衝突。在五賢帝時期哈德良皇帝(Hadrianus,117年-138年在位)統治時,便曾爆發過動亂,最後猶太人被處以「離散」,從此猶太人失去了自己的國家和歷史,直到二十世紀以色列立國為止。

至於基督教也是一樣,在三世紀前經常受到羅馬方面的鎮壓。然而,當羅馬帝國經歷過三世紀危機後,基督教的存在出現了轉捩點。三世紀危機時期的羅馬帝國,社會動盪、內戰連綿、經濟崩潰、外患嚴重,羅馬人對生存產生了無力感,他們開始覺得羅馬的傳統神祇再也起不到帶動他們努力的作用,轉而尋找宗教心靈上的慰藉,以及尋找能指導他們生活的超自然存在。這種種因素,讓基督教迅速在羅馬帝國傳播。後來的戴克里先皇帝(Diocletianus,284年-305年在位)和後來的朱里安努斯皇帝(Julianus,361年-363年在位)雖然竭力為羅馬傳統宗教力挽狂瀾,但基督熱潮已傳遍整個帝國,再也不能逆轉。

為了統治需要,皇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306年-337年在位)頒佈的《米蘭敕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並賦予基督教宗許多特權,直接促成了基督教的壯大,後來舉行的「第一次尼西亞大公會議」更確立了基督教教義。隨著基督教在帝國的勝利,後來的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379年-395年在位)正式宣佈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476年羅馬帝國覆滅後,日耳曼蠻族在帝國故土建立了多個王國。為了有效統治數量龐大的羅馬人,這些蠻族王國也相繼皈依基督教,從此歐洲歷史的發展與基督教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圖片來源:

  • Christianity spreads throughout the empire: Vox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