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頗遺址


本篇文章獲 Zannanza’s History Channel 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上一篇:【紅河之歌:西臺帝國興衰史(七)】西臺帝國與邁錫尼希臘文明的第一次交手

前14世紀初敘利亞局勢的發展

埃及圖特摩斯三世(Tuthmosis III)的敘利亞戰役結束,加上西臺人被安納托利亞的事務所困無暇南顧,這兩點都為米坦尼的薩烏什塔塔一世(Saushtatar I)帶來在敘利亞擴張勢力的機遇。當然,對於他而言,在敘利亞的野心都必須考慮到亞述在該區的勢力。為應對米坦尼日益擴張的勢力,亞述已經跟埃及結成盟國,因此成為米坦尼的敵國。

薩烏什塔塔決定先發制人,對亞述發動入侵並攻破其都城亞述城(Ashur)並將掠奪所得的黃金白銀帶回米坦尼都城華述迦尼(Washshuganni或Wassukkani)。當亞述的威脅解除後,薩烏什塔塔越過幼發拉底河進入北敘利亞,一直打到地中海海岸。當北敘利亞的勢力穩固之後,薩烏什塔塔就跟卡佚石的國王締結盟約,將米坦尼的勢力延伸到阿拉拿的南面。到了這個地步,米坦尼跟西臺的衝突就已經如箭在弦,戰爭隨時爆發。

與基祖瓦達締結的辛納殊烏拉條約(Sunashshura Treaty)

如果西臺的圖哈利瓦要挑戰米坦尼在北敘利亞的勢力,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跟扼守從安納托利亞通往敘利亞交通要道的基祖瓦達達成協議。基祖瓦達是西臺在敘利亞進行征服的關鍵,除了扼守交通要道之外,基祖瓦達的中立性對西臺在該區的軍事行動成敗相當重要,因為他可以避免安納托利亞東南部的親米坦尼國家從背後插前線的西臺軍隊一刀。因此西臺國王圖哈利瓦就跟基祖瓦達國王辛納殊烏拉(Sunashshura)簽訂了一份條約,目前出土的條約泥板殘片有西臺文字版本和當時國際外交通用語言阿卡德文(Akkadian)版本。

通過條約的阿卡德文版本,歷史學家知道在圖哈利瓦祖父輩時期,基祖瓦達是西臺的盟國,後來轉會到米坦尼,然而到了圖哈利瓦年間又再次回到西臺一邊。條約中西臺以基祖瓦達的解放者自居,基祖瓦達人以西臺人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並在西臺的協助下重新獲得獨立。從此以後,基祖瓦達就牢牢處於西臺勢力控制之下;事實上在此條約後不久,基祖瓦達可能在圖哈利瓦治下被併吞入西臺帝國並由哈圖沙直接統治。當跟基祖瓦達達成聯盟協議之後,敘利亞的大門就已經為西臺軍隊而開。

西臺人重返敘利亞

青銅器時代晚期的敘利亞以及黎凡特一帶地圖

雖然關於西臺人在敘利亞征戰的歷史檔案比較破碎,但我們從一個數世紀之後穆瓦塔尼二世(Muwattalli II) 跟阿勒頗國王簽訂的條約知道圖哈利瓦很大機會模仿古王朝的哈圖西里一世和穆爾西里一世一樣,將阿勒頗作為他首要目標。位於敘利亞的阿勒頗就這樣夾在西臺和米坦尼兩個主要強權之間,左右為難。如果親近其中一方,就無可避免得罪另一方。

根據條約我們知道阿勒頗首先跟西臺人結盟,其後在米坦尼國王薩烏什塔塔壓力下跟米坦尼結盟,結果招致西臺報復。西臺軍隊打敗了阿勒頗,將城池掠劫一空,甚至打敗並「摧毀」了米坦尼的軍隊。當然,歷史學家普遍對西臺軍隊「摧毀」米坦尼的記載抱有極大懷疑,因為此後的很多年,米坦尼仍然是敘利亞北部一股不可忽視的勢力。

在阿勒頗條約中,我們知道兩次城池從阿勒頗手上轉移到其鄰國Nuhashshi及Ashtata手上的事件。兩國首先向米坦尼就阿勒頗所犯下的罪行上訴,要求將城池轉移到他們治下,此上訴被米坦尼方面接納。不久後阿勒頗重新獲取該座城池,但Nuhashshi及Ashtata再次向一位西臺國王哈圖西里上訴,上訴再被接納,阿勒頗再次失去該城池。事件顯示阿勒頗和敘利亞地區的小國夾在西臺跟米坦尼中間,領土範圍經常因兩國關係發生變動。

關於這位西臺國王哈圖西里,歷史學家所知的極少,因為除了這份條約之外,西臺的王表和史書完全沒有關於他的記載,因此有史學家甚至懷疑他的存在。歷史學家知道有位同時代的王室成員哈圖西里,他是西臺在卡斯卡地區一位軍官,但兩人是否同一人就是爭議不休的話題。當然,即使哈圖西里(姑且稱之為哈圖西里二世)曾經做過西臺國王,他的在位時間必定非常短暫。有可能是阿努瓦達的共治國王,若真如此,阿勒頗條約簽訂的時間理應在圖哈利瓦駕崩之後。但一切只屬於學者猜測,在更多證據出土之前,我們只能夠說這位哈圖西里是西臺這麼多位可能存在的國王中身份最成謎的一位。

阿努瓦達(Arnuwanda)單獨統治西臺

當圖哈利瓦一世駕崩之時,他留給阿努瓦達的帝國是一個大但存在隱憂的帝國:西臺的版圖已經由愛琴海岸延伸到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但安納托利亞西南部的馬杜瓦塔顯示當地的附庸國暗自有其利益計算,經常不聽從哈圖沙的指揮。東南部的敘利亞,西臺跟米坦尼在該區漫長的爭霸只是剛剛開始。至於北部的形勢就更加不利,卡斯卡部落不斷入侵,甚至摧毀了很多當地的西臺宗教聖城,將神殿及神像破壞、將裡面的金銀銅掠走、將祭司四散、將居民賣作奴隸。面對日益嚴峻的局面,阿努瓦達只有跟卡斯卡部落締結條約,及派駐軍官監察邊境局勢發展。在南部則同基利家海岸的烏拉(Ura)及基祖瓦達的軍事殖民地締結條約。

阿努瓦達的外交政策亦都顯示他嘗試表現出強人的形象,對挑戰西臺權威的事採取零容忍的態度。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他對米他(Mita),一個位於上幼發拉底河的西臺附庸國國王的態度。米他娶了西臺敵人烏沙帕(Usapa)的女兒作妻子,而他對西臺的反叛不止於此。對此,阿努瓦達立即與其他西臺附庸國召開會議,並在會議中譴責米他的所作所為,然後向他發出最後通諜,如果米他選擇無視,其他西臺附庸國就會出兵,直至西臺軍隊抵達為止。阿努瓦達語氣之強烈、手段之強硬,跟《馬杜瓦塔控訴狀》中所述如出一轍。不過歷史學家並不知道這件事的結局,而米他的做法有沒有獲米坦尼在背後煽動,這個仍然是一個未解的疑團。

埃及和米坦尼之間的外交關係

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頭像

歷史學家並不知道,當西臺國王圖哈利瓦征服敘利亞時,薩烏什塔塔一世做了些甚麼,但可以肯定的是米坦尼保持著獨立的地位。接著,米坦尼國王阿爾塔塔馬(Artatama)繼任,當阿努瓦達被管治附庸國的困難所纏繞之時,米坦尼就如浴火鳳凰般從戰敗的陰影中重生。當然,阿爾塔塔馬想在敘利亞擴展自己的勢力,就肯定會跟西臺發生衝突。西臺在敘利亞的勢力並不容易應付,尤其是基祖瓦達目前仍牢牢在哈圖沙控制之下。至於埃及仍然是米坦尼的敵國,米坦尼沒有可能應付西線(西臺)和南線(埃及)兩面作戰,因此米坦尼當務之急是跟埃及締結和約。

談判從阿蒙霍特普二世(Amenhotep II)在位期間一直進行到圖特摩斯四世(Tuthmosis IV)期間,埃及並無完全同意阿爾塔塔馬所提出的條件,而且埃及人對米坦尼的終極意圖抱懷疑態度。埃及人要求阿爾塔塔馬將其中一位公主嫁到埃及以締結婚盟,阿爾塔塔馬並無即時同意,埃及人總共提出七次相同的要求才獲得同意。婚盟為正式條約鋪平道路,埃及和米坦尼協議瓜分敘利亞:卡佚石(Kadesh)至烏加里特(Ugarit)一帶海岸線歸埃及,北敘利亞歸米坦尼。這紙條約有效將西臺在敘利亞的勢力排除在外,這個正正就是西臺一位新統治者:圖哈利瓦三世(Tudhaliya III)所面對的困局。

下一篇:【紅河之歌:西臺帝國興衰史(九)】富有信念和堅定勇敢的國王,卻被歷史遺忘的圖哈利瓦三世

圖片來源:

個人頭像照片
作者

膠登及連登會員,網路博客、聚言時報專欄作家,筆名來自公元前十四世紀期間,被西臺帝國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派往埃及迎娶埃及王后安克姍海娜曼卻神秘消失在兩國邊界的西臺王子塞那沙。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