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赤河戀影》/《闇河魅影》中的凱魯,以真實歷史中的穆爾西里二世為原型
本篇文章獲 Zannanza’s History Channel 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上一集:【紅河之歌:西臺帝國興衰史(十二)】西臺歷史謎團-塞那沙王子失蹤事件
阿努瓦達二世(Arnuwanda II)
公元前1,322年,統治西臺帝國28年的蘇庇路里烏瑪一世駕崩,太子阿努瓦達順利即位,是為阿努瓦達二世。蘇庇路里烏瑪一世留給阿努瓦達二世的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涵蓋今日土耳其東部的大片土地以及敘利亞北部。管理龐大帝國的責任落在蘇庇路里烏瑪一世的三位兒子身上,而他們亦都證明自己是優秀的軍事將領以及行政總督。因此即使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死後西臺帝國面對日益增加的外部壓力,哈圖沙政府亦都有能力應對。對於阿努瓦達二世的王位,我們知道的不多,我們只知道跟他的兄弟一樣,阿努瓦達二世都是經驗豐富的軍事將領,受國內外廣泛尊敬。
Sharri-Kushuh以及鐵列平等總督坐鎮敘利亞地區,即使強如亞述或埃及等的對手亦不敢輕言進犯。然而更接近西臺本土的地區形勢就不是這麼有利,阿札瓦地區對西臺的敵意仍然高漲,哈圖沙不得不將戰爭經驗豐富的將領哈努蒂(Hannutti)委派到低地當總督,以壓制當地日益嚴重的反西臺活動。更令人擔憂的是傳統上最棘手的卡斯卡地區—由於西臺國王將精力投放在敘利亞,因此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未死之前該區已經發生過反西臺的叛亂。
不久之後,西臺帝國再一次陷入危機:登位不久的阿努瓦達二世突然生病,並且病得很嚴重。歷史學家相信他得的病,正正就是蹂躪西臺並導致他父親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死亡的瘟疫。由於阿努瓦達二世病重,早已經蠢蠢欲動的西臺敵人從邊界外進攻西臺領土。哈努蒂臨危受命立即前往卡斯卡地區抵禦敵方的進攻,然而他卻在戰爭中陣亡,這對於西臺希望恢復北方秩序的願景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挫敗。更甚者,阿努瓦達二世在登位短短十八個月後就因病駕崩,敵襲和叛亂的情況趨向失控,這個正正就是阿努瓦達的弟弟:穆爾西里(Mursili)登位時所面對的難題。
年少登位的穆爾西里二世(Mursili II)
公元前1,321年,短暫成為國王的阿努瓦達二世因病駕崩後,西臺的王位,連同管治這個龐大帝國的責任落在排行第五的穆爾西里(Mursili)身上,他登位成為穆爾西里二世(Mursili II)。然而根據《十年編年史》(Ten Year Annals) 及《綜合編年史》(Comprehensive Annals)泥板,穆爾西里二世登位之初他普遍不被看好,甚至遭到鄙視,理由是他的年紀。根據《十年編年史》,西臺的敵人鎮服在蘇庇路里烏瑪一世的軍威之下,但當蘇庇路里烏瑪變成神明之後(註:西臺人將死去的國王視作變成神明),各地均出現與西臺敵對的情況。
《綜合編年史》當中更記載,穆爾西里二世只是一個孩子,手下只有少量步兵和戰車兵,個人威望完全不能跟他的父親相比。不過我們必須留意,穆爾西里二世雖然是年少即位,但歷史學家普遍相信他登基的時候肯定已經不再是一名「孩子」,因為若然是這種情況,西臺有慣例可以安排年長的兄長或長輩攝政,而穆爾西里二世之上肯定還有兩位成年的兄長可以充當國王的位置。學術界普遍相信,穆爾西里二世登位時已經到了能夠獨立作判斷的年紀,而敵人嘲笑他只是一名少不更事、缺乏治國經驗的孩子,只是誇張事實,以貶損詆毀這名大約二十來歲左右就登基的西臺國王。
正因為年輕,所以更加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這個正正就是穆爾西里二世即位早期的寫照。事實上,穆爾西里二世亦得到過較年長的兄弟的幫助,尤其是在卡爾凱美什的Sharri-Kushuh,但重建西臺在安納托利亞地區影響力,這點很大程度上都是穆爾西里二世自己的功勞。為應對西臺帝國在兩位國王相繼駕崩後所面臨的種種難題,穆爾西里二世以迅速的反應和武力回應,並發動一系列旨在恢復西臺勢力、平伏叛亂以及再征服早前脫離西臺控制地區的戰爭。
穆爾西里二世登位早期的外交:阿札瓦地區的局勢
穆爾西里二世年間的歷史記載在《穆爾西里編年史》上,《編年史》分為篇幅為一塊泥板的《十年編年史》以及銘刻在多塊泥板上的《綜合編年史》。根據此歷史文件,穆爾西里二世起初兩年專注於應對北方卡斯卡部落的威脅,當北方平定之後,他轉向西邊的阿札瓦地區,阿札瓦的國王在阿希瓦華(Ahhiyawa),即邁錫尼希臘的支持下,用以弗所城(Apasa,即古典時代的Ephesus)為基地,挑戰西臺在安納托利亞西部的利益。
邁錫尼希臘控制了愛琴海東部一堆海島,而安納托利亞的反西臺勢力就可以利用這些島嶼作避難所及活動的基地。在愛琴海岸,米利都(Milawanda,即古典時代的Miletus) 這個西臺的屬國在阿札瓦國王的鼓動之下轉投邁錫尼希臘一方,這個是穆爾西里二世直接出兵阿札瓦的導火線。穆爾西里二世派軍進攻米利都並將其攻破,米利都城被西臺軍隊摧毀。但即使如此,西臺似乎並未能夠阻嚇阿札瓦國王的行動,他甚至為逃出的反西臺分子提供庇護。
當穆爾西里二世要求遣返這批人士的要求被拒絕之後,對西臺而言這個就等同直接宣戰。於是,穆爾西里二世及Sharri-Kushuh率領的西臺大軍會合之後,一直向西進軍,並打敗了阿札瓦的軍隊,而阿札瓦國王則與支持者一起逃到離岸的島嶼上。此時阿札瓦尚有兩個地方未被西臺軍攻破,一個是阿里那達(Arinnanda),另一個係普蘭達(Puranda)。阿里那達是一座高山,西臺的戰馬和戰車沒辦法上去,但穆爾西里二世圍困此地,將敵人斷水斷糧,因此阿里那達最終向西臺投降。
至於普蘭達,穆爾西里二世一時三刻沒辦法攻破此城,唯有先進兵至大門德雷斯河紮營過冬,翌年再次進攻普蘭達並將之攻破。被迫流亡海外的阿札瓦國王最後客死異鄉,在邁錫尼希臘過世,只有一名兒子嘗試恢復阿札瓦王國,但他不是西臺的對手。普蘭達陷落之後,阿札瓦的反抗終於告一段落。
攻破阿札瓦地區之後,穆爾西里二世決定進軍塞哈河流域地區(Seha River Land),當地的國王曾經受過西臺的恩惠,但後來卻背叛西臺,因此當西臺軍隊來襲之時,他向穆爾西里二世投降並且求情,表示願意將逃到塞哈河流域地區的西臺敵人遣返西臺。然而起初穆爾西里二世並不接受他的投降,畢竟西臺人已經給過他一次機會,這個機會不會有第二次。但塞哈河流域地區的國王派了他母親親自向穆爾西里二世求情,後者見一個年老的女人為他下跪,終於在最後的時刻放過了塞哈河流域地區。
事實上,西臺的國王經常在最後一刻接受投降,因為攻城是一場漫長而消耗大量精力的戰事。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三國志》中有云:「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攻城這種戰術可免則免,相信在西方古代的軍事家也深明這個道理。而且西臺國王這樣做可以發出一個訊息,就是西臺國王是一位仁慈的君主,願意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紛爭,避免戰爭所造成的流血和殺戮。這樣可以攏絡人心,比起以武力強逼附屬國就範,攻心之計可以為西臺帶來更穩固而長久的盟友。
結果,穆爾西里二世和塞哈河流域地區的國王Manapa-Tarhunda締結了和約,很快其他阿札瓦地區的小國,包括米拉(Mira)和哈普拉(Hapalla)都向強大的西臺帝國俯首稱臣,承認了西臺在該區的主權。在登位的四年之內,穆爾西里二世做到了他父親,偉大的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一世都做不到的成就——將整個阿札瓦地區降服在西臺帝國腳下。至於在安納托利亞西部長期威脅西臺利益的烏哈塞梯王國(Uhhaziti),則被西臺軍隊徹底摧毀以絕後患,它大約有65,000至66,000人的人口,則被全數遷移至哈圖沙,而它的土地則被其他西臺屬國瓜分。自此之後,烏哈塞梯就消失在歷史記錄裡面,而其他的阿札瓦諸國就跟西臺簽下了成為附庸國的條約,這些條約確保被征服的國家將一直處於西臺的控制之下。
穆爾西里征服北方的卡斯卡地區
當穆爾西里二世長期在阿札瓦地區征戰之時,西臺的北部傳來壞消息,卡斯卡部落再次起兵反叛,甚至一度威脅首都哈圖沙的安全。於是當穆爾西里二世從阿札瓦戰勝歸來之後,他再次向北出兵,攻陷卡斯卡地區,將居民屠戮並將城市燒成平地。《編年史》記載一位卡斯卡的部落首領Pihhuniya以近乎國王的方式統治本來鬆散的卡斯卡部落聯盟,並征服了上地區(Upper Land),對西臺構成嚴重威脅。當穆爾西里二世要求Pihhuniya歸還屬於西臺的土地要求被拒絕後,穆爾西里二世決定出兵。他打敗了Pihhuniya並將其俘虜,帶回哈圖沙。雖然Pihhuniya被打敗,但卡斯卡的威脅並無解除,穆爾西里二世登位第九年,上地區再次被入侵,然而暫時來說東南部的局勢更需要穆爾西里二世的注意,因此西臺軍隊重新轉向敘利亞地區。
圖片來源:
- CTH61: Mainzer Fotoarchiv
- Hittite-map: Wikimedia Commons
- 赤河戀影: 東立漫遊網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