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之地」比爾泰維勒
你有想過,在地球上,還有土地是不屬於任何國家嗎?你可能會說,南極洲不就是這樣嗎?其實,根據《南極條約》體系(Antarctic Treaty System),南極洲由於極具生態和科學研究價值,這個地方是由條約簽署成員國共管,即是還是有一定的法律和國家機構在這裡實行管理。
不過,事實上,在地球某處,那裡沒有國家承認對其擁有主權,因此在這塊土地也不存在任何國家法律制約。這塊土地就是位於非洲的比爾泰維勒(Bi’r Tawīl)。
比爾泰維勒位於埃及和蘇丹的邊界以東。如果你翻開地圖,會發現埃及與蘇丹之間的邊界線是一條直線,看似一直延伸到紅海(Red Sea)。這條界線其實就是根據北緯二十二度畫出來的。不過,當這條邊界線向東延伸到紅海之前,卻變得十分複雜如下圖:
其實,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十九世紀時,埃及雖然名義上還是個隸屬於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行省,但由於鄂圖曼帝國衰弱,無法再有效控制埃及,埃及實際變成了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當時埃及實行擴張主義,南下征服了蘇丹(Sudan)。
後來,埃及開通了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往亞洲的航海貿易路線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歐洲船隻必須從大西洋南下繞過非洲,越過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才能航到亞洲。如今,歐洲船隻可以經蘇伊士運河從地中海進入紅海,大大節省了航程。也正因為這樣,埃及的戰略和經濟價值一躍而升,歐洲列強紛紛覬覦著。
恰巧,當時埃及國內發生動亂,統治者請求英國出兵幫助平亂。以利益作為考慮下,英國當然十分樂意提供軍事援助,埃及也藉著英國的力量成功平亂。但是,埃及雖然保持了名義上的獨立,其政治和經濟卻從此被英國人控制。
一八九九年,埃及與英國簽署條約,以北緯二十二度的界線伸延到紅海,劃分了蘇丹與埃及的邊界。不過就在三年後的一九○二年,英國單方面再訂立條約,認為位於北緯二十二度界線南邊的巴爾塔祖加山(Bartazuga)地區比爾泰維勒,是阿巴達人部落(Ababda Tribe)的放牧地。這支部落在文化和風俗上與埃及較為接近,於是英國便把這塊地從蘇丹劃給埃及。
然而,事情並沒有簡單完結。英國認為居住在紅海沿岸哈拉伊卜三角區(Hala’ib Triangle)的貝加人(The Beja people)則應該屬於蘇丹,於是又把這塊在北緯二十二度北邊的三角區從埃及劃給蘇丹。
二戰結束後,英國元氣大傷,控制全球殖民地的能力也急劇下降,陸續有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蘇丹也不例外,他們在一九五六年宣告獨立,脫離英國統治。蘇丹新政府成立後,立即宣佈他們根據英國在一九○二年條約制定的邊界線作為與埃及的合法邊界。不過,埃及方面卻援引同樣是與英國共同在一八九九年條約制定的邊界線才是合法。由於兩條條約皆有其歷史合法性,於是兩國對彼此邊界線就有了分歧。結果是,埃及和蘇丹兩國皆宣稱擁有哈拉伊卜三角區的主權,而比爾泰維勒卻反而成為無主之地。
本來,埃蘇兩國對哈拉伊卜三角區主權的爭議只是流於紙上,初期矛盾並沒有想像中的大,只算是不動武的口角之爭。但自一九九○年代起,隨著石油的發現,哈拉伊卜三角區的戰略和經濟價值大幅提升。埃及遂派出軍隊進入哈拉伊卜三角區並實際控制著這地,蘇丹對此極為不滿,首都喀土穆(Khartoum)更爆發激烈的示威抗議。然而,蘇丹無論在國力和軍事上皆落後埃及,因此無力作出有效的抵制和反抗。直至今天,哈拉伊卜三角區牢牢掌握在埃及已手中,在當地投資也日益增加。
至於比爾泰維勒,雖然法理上它並不屬於埃及或蘇丹,但實際上這個地方亦是由埃及控制。不過,與哈拉伊卜三角區相比,比爾泰維勒只是一片沙漠,經濟和戰略價值很低,所以這裡幾乎沒有任何行政管理,更不受到埃及或蘇丹法律覆蓋,也沒有穩定人口居住。
其實,在過去數十年,不少旅人發現了這個因政治紛爭而出現的「無主之地」,於是前往進行「佔領」,插上代表自己的旗幟,聲稱擁有這個地方的主權。只是,這些人對比爾泰維勒主權的宣稱,至今全部都不被國際所承認。
圖片來源:
- Border of Egypt and Sutan: Google Maps
- Egypt Sudan Claims: Wikimedia Commons
- Bi’r Tawīl: Google Maps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