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一世的自畫像
血腥瑪麗
相信若果對雞尾酒有點認識的話,會知道有一種雞尾酒名叫「血腥瑪麗」(Bloody Mary)。「血腥瑪麗」這名字的典故有很多,其中一個來自歐洲一個著名的鬼故事。故事發生在西元十六世紀末葉的匈牙利,位於布達佩斯郊外一座神秘的古堡。古堡的主人是個是有著花容月貌的女人,她叫巴托利.伊莉莎白(Báthory Elizabeth)。愛美如命的她,深信用少女的血沐浴和喝少女的血可以保持青春和美麗,所以她經常吩咐下人誘騙和綁架青春少艾到古堡裡殺掉,目的是要抽掉她們的血使用。傳說遇害者達三千,因為枉死的人太多,所以古堡經常鬧鬼。後來伊莉莎白的惡行被發現,匈牙利國王將她監禁至死。所謂「血腥瑪麗」,有傳指的便是巴托利.伊利莎白。
當然,這個故事有很多傳說成分,跟英格蘭也沒什麼關係。但其實早在西元十六世紀初,英格蘭便出現了一個真實的「血腥瑪麗」,她便是第一位正統英女王瑪麗一世(Queen Mary I)。
究竟瑪麗一世做了什麼而得到了「血腥瑪麗」這個殊榮呢?前文提過,瑪麗一世還未當女王的時候,成長經歷歷盡滄桑。她不僅被後母迫害,從尊貴的公主被眨為自己王妹的侍女,而且弟弟成為英王後更想像辦法要除掉她。因此,當瑪麗一世登基得到權力後,她內心那畸型的復仇執念得到解放,而清洗新教徒就成為她最想做的事情。
清洗新教徒
不過,她與新教徒有甚麼過節?其實,瑪麗一世能夠捱過艱苦卓絕的童年,全靠信仰著天主教,讓她繼續有生存的意志。後來,也是因為天主教勢力的幫忙她才得以逃過被弟弟愛德華六世的迫害而成為英女王,所以天主教對瑪麗一世來說,是構成她自我的重要部份。與天主教互不包容的新教自然便成為瑪麗一世的頭號敵人。
初登基成為女王的瑪麗一世,當然不怠工,一上場便給新教徒來個血的清洗。她大肆搜捕新教徒並以火刑處死,男女老幼一律公平對待,被殺者達三百多人,是英格蘭史上公認的暴君。慢著,才殺三百多人便被定義為暴君?這好像有點不太公平。我們到中國隨便找個稍為殘暴的皇帝,動不動便來個誅九族作比較的話,瑪麗一世似乎還是很宅深仁厚。這也沒法,誰叫瑪麗一世是個初代英女王,而且還是個天主教徒呢?作為以新教為國教的英格蘭,編寫歷史的人當然要把瑪麗一世寫成一個渾世女魔王,搞不好她那個清洗天主教徒的弟弟愛德華六世(King Edward VI),殺的人比她還要多呢。
其實,在瑪麗一世身處的時代,任她怎樣竭力阻止,新教巨輪在英格蘭只會愈走愈快。新教未出現前,在那個還是宗教至上、極大地控制著人民精神生活的時代,英格蘭人要信奉上帝,總要透過天主教會的神職人員。他們必須遵守許多天主教的繁文縟節,而且還得定期捐獻給天主教會。天主教會因此掌握了大量財富和土地,成為神職人員瀆職斂財的溫床。
後來,贖罪券的出現激發馬丁.路德(Martin Lurther)提出《九十五條論綱》,並主張「因信稱義」,認為只要誠心信靠上帝的便能稱為基督徒,這個過程不需要透過天主教會達成,為信仰定下了全新定義。亨利八世(King Henry VIII)破舊立新,讓英格蘭擁有自己的新教教會。英格蘭人終於發現,原來信仰是這麼簡單和輕鬆,從此逐漸杜絕了神職人員的斂財機會。正因如此,愈來愈多人信奉新教,支持新教的資產階級也成為英格蘭政治中堅力量。所以任瑪麗一世在位期間如何大肆清洗新教徒,所做一切最終也只是白費氣力。
尋覓美好婚姻
瑪麗一世既然是第一位英女王,沒有前車可鑑的她,只能步步為營。她本能地覺得,得找個自己能倚仗的人幫幫自己,而這個人當然是愈強愈好。於是,瑪麗一世開始招攬夫君了。綜觀十六世紀的歐洲,最強盛的當然是坐擁著美洲大片殖民地的西班牙,恰好西班牙又是天主教國家,實在與瑪麗一世同聲同氣。西班牙王子腓力二世(King Philip II of Spain)自然成為她的首選。
不過這場婚姻卻引起了英格蘭人的不滿。歐洲王室的政治聯姻錯綜複雜,大家基本上都親戚。這位西班牙腓力二世也不例外,他其實是瑪麗一世的侄子!如此倡狂的結合,自然令英格蘭人作嘔。不僅如此,本著夫唱婦隨的傳統,瑪麗一世與後為西班牙國王的腓力二世結婚,代表英格蘭從此成為了西班牙的附庸國。這對英格蘭人來說,委實跟亡國沒有什麼分別。腓力二世後來劍指歐洲大陸,英格蘭也就被迫隨行。最致命的是,英格蘭不但沒能掙到什麼利益,還丟了英格蘭在歐洲大陸最後的根據地加來港(Calais),直接宣佈了英格蘭重返歐洲的可能性徹底破滅!因為,加來港是在法國北部極具戰略價值的港口城市,也是英格蘭進入歐洲大陸的唯一窗口瑪麗一世的所作所為,實在讓英格蘭朝野上下極度不滿。
迫害妹妹伊莉莎白
瑪麗一世糊塗的事還有很多。她復仇的心並沒有減弱,這回她要對付的是她妹妹伊莉莎白。想當年,她的弟弟愛德華六世設法不讓她登基,現在到了自己當女王,她就把這種曾經的委屈發洩在妹妹身上-她企圖不讓伊莉莎白(Elizabeth)繼承王位!還記得老爸亨利八世臨終前的遺詔嗎?就是三姊弟輪流都有機會當個國王玩玩,如果弟弟愛德華沒誕下兒子,那麼王位便先後由瑪麗和伊莉莎白頂上。愛德華六世是個天生的病君,生不了兒子大家都體諒,瑪麗一世最後也成功登基。不過,瑪麗一世是個健康寶寶,她犯不著要像弟弟愛德華六世搞政治操作去剝奪伊莉莎白的繼承權,生個兒子就行了。
於是,三十八歲的瑪麗一世才跟西班牙老公腓力二世結婚幾個月,便對外宣佈自己懷孕。英女王將誕下王子,英格蘭舉國歡騰,王室上下都打點一切準備好迎接這個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的新貴。但怪了,幾個月過去,瑪麗一世的肚子卻沒有任何變化-原來她擺烏龍了!這烏龍事件旋即傳遍歐洲成為笑柄,英格蘭可真難堪。二十七歲的腓力二世受不了這個沒有智慧又瘋瘋癲癲的老婆,又經常給他帶來不少麻煩,他就很快便拂袖而去,再也不再理她了。
賠了加來港,搞出個懷孕烏龍事件,老公又跑了,也再無機會生下兒子,瑪麗一世讓英格蘭面子丟光,人氣自然也愈來愈低。
儘管如此,瑪麗一世消滅伊莉莎白之心不死。她心想:既然不能生個兒子踢走伊莉莎白的繼承權,那可不要怪我搞些陰謀了。搞陰謀想拉倒伊莉莎白,其實也不是全然沒有道理。瑪麗一世是個天主教徒,當年她由天主教勢力扶上王位,任內也清洗了不少新教徒。然而,伊莉莎白是個新教徒,一旦她成功登基,之前做的可不白做了?瑪麗一世不滿,歐洲的天主教世界更是不爽。於是瑪麗一世連同天主教勢力,想以新教徒作為罪名把伊莉莎白打入天牢。
伊莉莎白與她的姊姊不同,智商可高很多。在瑪麗一世宣佈她的新教罪名前,伊莉莎白便早著先機親自向天下公告:她決意改信天主教!她這宣言,你不信,我不信,誰也不信。但即使如此,各方天主教勢力和瑪麗一世也就無法因此便用新教罪名整治她。
眼看自己人氣愈來愈低,妹妹人氣卻愈來愈高,瑪麗一世心想,誕子計行不通,宗教罪名行不通,剩下的只好以造反罪名來扳倒伊莉莎白。很不巧,當時有個叫小湯瑪斯.懷亞特(Thomas Wyatt the Younger)的貴族無法再忍耐瑪麗一世的糊塗行為,率先打著伊莉莎白的旗號造反。不過,伊莉莎白對這次叛亂毫不知情,她只是被人利用了名聲。懷亞特認為,如果夾著伊莉莎白的名號,定必得到廣大人馬支持。他的想法絕對正確,但造反本領卻不太行,很快他便人贓並獲被捕,不久後被砍掉了頭。可憐的伊莉莎白卻也因此給拖下水背上了謀反的罪名,被姊姊瑪麗一世關進了陰森的倫敦塔。如果大家還記得,伊莉莎白的親母安妮.博林(Anne Boleyn)也曾被關進這裡。
伊莉莎白也不是第一次被關進了倫敦塔,不過關於她的故事我們下篇再說。其實,包括瑪麗一世自己在內,英格蘭的宮廷和朝野心裡都清楚知道伊莉莎白是無辜的,她對造反一事並不知情。只是瑪麗一世要來個順水推舟。至於其他人,本就跟受人愛戴的伊莉莎白無仇無怨,而且瑪麗一世已生不出兒子,如果連伊莉莎白都沒了,那麼英格蘭王位的繼承便會出現問題。沒有合法認可的王位繼承人代表了潛在動亂的發生,大家也害怕這種事情,所以都沒為難她。瑪麗一世迫於形勢,也不敢判伊莉莎白死刑,因為再愚蠢的她,都知道這樣做會有甚麼後果。所以,伊莉莎白因此逃過一劫,但也就這樣在倫敦塔過著艱苦的日子。
一個未來英格蘭王位的繼承人,此刻無罪卻被關在陰森的倫敦塔,實在荒謬!瑪麗一世和她的同僚花了兩個月時間,最終無法找到伊莉莎白造反的證據。她只好釋放妹妹,再安置在離倫敦以北一座莊園裡,派親信嚴密監視。就這樣,伊莉莎白被軟禁了整整十個月。
西元1558年,英格蘭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在孤寂中逝世,享年四十二歲,統治期只有五年。她的前半生因被迫害而始終充滿著恐懼,就算成為了英女王,所經歷的一切也不盡人意-充滿仇恨、對法國戰事失敗、被丈夫拋棄、沒有兒子,還要時常猜忌著,怕別人篡位。瑪麗一世的人生,是個悲劇。
同年11月24日,也就是瑪麗一世死後不到一星期,都鐸王朝的最後血脈伊莉莎白被迎進倫敦加冕登基成為女王,受到沿途的人民歡迎。血腥瑪麗死了,新的女王將會大刀闊斧,把英格蘭推向史無前例的高峰。她是英格蘭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也是英格蘭史上一代名君-人稱「童貞女王」(The Virgin Queen)的伊莉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
圖片來源:
- Title María Tudor, reina de Inglaterra y esposa de Felipe II: Wikimedia Commons
- Philip II of Spain: Wikimedia Commons
- Portrait of Elizabeth I as a Princess: Wikimedia Commons
- La reina María Tudor, reina de Inglaterra, segunda esposa de Felipe II: Wikimedia Commons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