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考姆翁布雙神廟
位於埃及東南部尼羅河東岸城鎮考姆翁布(Kom Ombo),有座非常獨特的古埃及神廟—考姆翁布雙神廟(The Temple of Kom Ombo)。神廟建於古埃及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Dynasty)時期,現時只剩下部分殘骸。
考姆翁布雙神廟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唯一一座同時供奉兩位神祇的古埃及神廟。神廟以左右對稱的方式建成,兩邊有各自的大門、通道和祭拜室。神廟左半部用作供奉隼頭人身的荷魯斯(Horus)。荷魯斯是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神祇之一,象徵著王權,是法老守護神,同時也代表著太陽和天空。
神廟右半部則用作供奉鱷頭人身的索貝克(Sobek),是非常古老的埃及神祇。他從「暗黑之水」(Dark Water)中誕生,並創造了尼羅河(Nile),因此也是豐饒和孕育之神。傳說索貝克像鱷魚般性情反覆無常,因此尼羅河經常泛濫成災,河流沿岸也有大量鱷魚,經常攻擊人們和其他動物。
索貝克與荷魯斯關聯非常緊密。與荷魯斯一樣,索貝克也象徵著王權,是法老守護神。因此,這兩位神祇往往會被關聯起來出現,考姆翁布雙神廟便具體化了這種慨念。有趣的是,索貝克父親是混亂之神賽特(Seth),是荷魯斯最大死敵。在埃及神話中,索貝克有時與荷魯斯緊密連繫著,有時卻作為賽特陣營一方,與荷魯斯為敵。
考姆翁布雙神廟建於西元前一世紀的托勒密王朝。該王朝法老是希臘人,創立者是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ar the Great)部將之一的托勒密一世(Ptolemy I),是被羅馬帝國征服前古埃及最後一個王朝。雖然如此,王朝統治者雖為希臘人,對外時卻始終嚴格遵從著埃及語言、文化和信仰,而只在宮廷內使用希臘語。因此,當時埃及人是把這些希臘裔統治者當成正統法老的。
也是因為如此,從考姆翁布雙神廟遺跡可見,這座用以供奉埃及神祇的神廟,卻帶有不少希臘建築風格,例如神廟就有非常典型的科林斯柱式(Corithian Columns)。
建造這座神廟的托勒密王朝原因很務實—祈求尼羅河不再泛濫,人民和牲畜不再受到鱷魚威脅,因此祭拜索貝克,同時製作不少鱷魚木乃伊。而同時供奉雙神,則在於索貝克和荷魯斯均有象徵王權和法老守護神的意義,是該王朝法老展現統治合法性的理想渠道。因此,廟內不少銘文和壁畫都圍繞著尼羅河、法老和神祇,法老們往往出現在諸神身旁,以此意圖贏得埃及人認可和忠誠。
托勒密王朝政治中心位於埃及北部亞歷山卓(Alexandria),而這些彰顯法老王權合法性的神廟,卻大多出現在南部。原因很簡單,在遠離統治觸手的地方,托勒密王朝希望透過建造這些富有信仰和象徵意義的神廟,把王權延伸到這些地方。
圖一:考姆翁布雙神廟遺跡
圖二:以科林斯柱式風格建成的岩柱
圖三:智慧之神托特(Thoth)和太陽神荷老斯正在淨化法老托勒密十二世
圖四:女神瓦吉特(Wadjet)和赫貝特(Nekhbet)在索貝克—拉(Sobek-Ra)面前為托勒密十二世加冕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