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帝國帝徽


俄羅斯(君主制)(876-1917)
俄羅斯(君主制)(876-1917)
876
基輔羅斯
基輔羅斯

-留里克

傳說羅斯人邀請一位名叫留里克的維京貴族來到城邦諾夫哥羅德建立政府,留里克王朝成立。後來,羅斯人遷都至基輔,因此其國家稱為「基輔羅斯」。

988
東正教傳入
東正教傳入

-弗拉基米爾一世

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迎娶拜占庭帝國的安妮公主,並同時皈依東正教。自此,基輔羅斯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1019-1054
全盛時期
全盛時期

-雅羅斯拉夫一世

雅羅斯拉夫一世統治期間,基輔羅斯達至最強盛。文化方面,基輔羅斯的文化發展迅速;軍事方面,他解決了佩切涅格人和波蘭的侵擾,也使羅斯人在拜占庭帝國的地位提升。

1241
條頓騎士團入侵

正當基輔羅斯受到蒙古人侵擾之際,位於基輔羅斯西方、統治著普魯士地區(今位於德國和波蘭)的條頓騎士團入侵基輔羅斯,迅速佔領了多個基輔羅斯城邦。次年,諾夫哥羅德的年輕王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擊潰入侵者,拯救了基輔羅斯免被毀滅。

1237-1480
蒙古人的入侵和統治

1237年,蒙古人入侵基輔羅斯。從1240年起,各王公開始臣服於由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向金帳汗卑躬屈膝。從此,蒙古人對羅斯國度的奴役和破壞,長達240年。

1325-1340
莫斯科崛起
莫斯科崛起

-伊凡一世

在蒙古人的授意下,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成功使莫斯科成為眾多公國中最富有強大的一個,因而得到了「卡利塔」稱號,意為「錢袋」。此時,東正教大牧首的宗座也從諾夫哥羅德遷至莫斯科,基輔羅斯所在的地區也漸漸稱為俄羅斯。

1472
第三羅馬
第三羅馬

-伊凡三世

鄂圖曼土耳其人征服拜占庭帝國後,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國公主,莫斯科成為東正教的最後堡壘。他自稱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並宣稱莫斯科為「第三羅馬」。

1489-1485
統一俄羅斯

莫斯科大公國擺脫蒙古人的控制。在數年間,莫斯科大公國積極向外擴張並臣服其他俄羅斯公國,成為整個俄羅斯真正的最高統治者。

1533-1584
恐怖的伊凡
恐怖的伊凡

-伊凡雷帝

伊凡四世統治時期,其雷厲風行的統治使他被稱為「雷帝」。他最著名的事蹟是實行了鐵腕統治,建立了為他執行清除異己的特轄軍,並瓦解了在俄羅斯影響力極大的波雅爾貴族的權力和地位。伊凡四世也是第一個使用「沙皇」稱號的俄羅斯統治者,意為「凱撒」,是古羅馬帝國皇帝的稱號。

1598-1613
混亂時期

伊凡四世死後,俄羅斯爆發內戰。俄羅斯王位被多個宣稱有合法繼承權的人爭奪,甚至出現假冒王室的人成為登基為沙皇。後來,波蘭國王西格斯蒙德差點取得俄羅斯王位,卻被俄羅斯貴族成功阻止,這才讓俄羅斯免被波蘭吞併。

1613
新王朝誕生
新王朝誕生

-米哈伊爾一世

混亂時期結束後,羅曼諾夫家族的米哈伊爾一世被推選繼承俄羅斯王位。從此,羅曼諾夫王朝展開其長達三百年的統治。

1648
向東探索及擴張

哥薩克(以遊牧為生的斯拉夫人)為了尋找毛皮和象牙,俄羅斯遂向東不斷擴張,逐漸征服西伯利亞,其勢力範圍來到了太平洋沿岸。

1683-1725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在俄羅斯實行全面西化的改革,修建新城市聖彼得堡,並打敗瑞典在波羅的海取得出海口,成功打開一扇通往歐洲的門戶,俄羅斯從此能夠介入歐洲事務。1721年,他加冕為「全俄羅斯的皇帝及獨裁者」,國名改為「俄羅斯帝國」。

1762-1796
凱薩琳大帝
凱薩琳大帝

-凱薩琳大帝

凱薩琳大帝實行開明專制,俄羅斯進一步現代化。她在位期間,帝國領土深入至中歐和高加索黑海地區,並與普魯士和奧地利一同瓜分了波蘭。晚年,凱薩琳大帝變得愈來愈專制和獨裁。

1812
打敗拿破侖
打敗拿破侖

-亞歷山大一世

無堅不摧的拿破崙成為法國人的皇帝,他帶領的軍隊橫掃整個歐洲。不過,他的軍隊入侵俄羅斯時,在嚴酷天氣和糧食補給問題下,被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率領的軍隊打敗。俄羅斯從此威震整個歐洲,而且有了「歐洲憲兵」的稱號。

1853-1856
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

-錫諾普海戰

又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俄羅斯過去二百多間持續與鄂圖曼帝國不斷發生戰爭,這次戰爭是俄羅斯覬覦衰落中的鄂圖曼帝國在安那托利亞的領土。在英法協助下,俄羅斯被英法土聯軍打敗,結束了俄羅斯在歐洲的強權地位。此戰的失敗使國內不滿情緒加劇,誘發了後來的動盪。

1861
改革失敗
改革失敗

-亞歷山大二世

俄羅斯國內經濟及民生問題日益嚴重,而且漸漸落後於經過工業革命的歐洲諸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試行改革,包括國家工業化、軍隊現代化和廢除歐洲早已不存在的農奴制,但都失敗告終,成效不彰。在位期間,他採取鐵腕手段鎮壓所有反對聲音。1881年,亞歷山大二世被反對沙皇政府的革命分子在街頭當場炸死。

1914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因為泛斯拉夫主義,俄羅斯支持盟友塞爾維亞,加入協約國對抗以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和鄂圖曼帝國為首的同盟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希望透過對外戰爭團結俄羅斯人,把國內不滿情緒轉移。不過,在戰爭結束前,俄羅斯便因為國內問題太嚴重而退出戰爭。因戰爭而帶來的經濟重擔卻加劇國內對沙皇政府的不滿。

1917
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

-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尼古拉二世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統治俄羅斯長達三百年的羅曼諾夫王朝滅亡,俄羅斯帝國滅亡。同年,十月革命爆發,列寧帶領的布爾什維克黨奪得政權,建立蘇俄。尼古拉二世一家也在不久後被槍殺處決。

延伸閱讀:俄羅斯的獨裁者「恐怖的伊凡」,塑造了今天俄羅斯的雛形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