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坦金村


在英語世界中,有一個特別的政治術語-「波坦金村」(Potemkin Village),專門用來形容一些搭建出來的、自欺欺人的政治門面工程。這些所謂政治門面工程,最初是指利用虛假的社區建設和扮演各種生活角色的演員,塑造一種看似非常繁榮的假象,呈現給外來者或訪客看,企圖粉飾太平。可是,在這種虛假繁榮背後的真實世界,卻恰好完全相反。現今,像「波坦金村」的地方仍然存在,北韓首都平壤市中心便是典型例子。北韓政府讓外來者看到的是他們加以粉飾的太平和興盛的一面,市內不僅繁榮,而且人民都帶著笑臉,彷似一個非常幸福美滿的大同世界。只是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卻充斥著飢餓、貧苦和落後。

「波坦金村」的故事

「波坦金村」這個詞彙究竟是從何而來呢?它源於俄羅斯語中的「Потёмкинские деревни」。這個詞語背後意義,來自十八世紀時關於俄羅斯帝國的一個傳說故事。故事主人翁是當時俄羅斯帝國女皇凱薩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即葉卡捷琳娜大帝),以及與她曾經非常親密的將領格里戈里.波坦金(Grigory Potemkin)。

格里戈里.波坦金

凱薩琳大帝其中一個最廣為人知的性格,便是她對性的開放。她與好友波坦金曾經有過非常親密的關係,這可從從他們書信來往中得以證實。如果閱讀這些書信,便可以發現他們有很多非常露骨的說話和行為。然而,在凱薩琳大帝眼中,波坦金只是她的情人,她從來沒有公開給他有過什麼正式名份,後來關係更日漸疏遠起來。

一七八三年,俄羅斯帝國正式併吞本屬於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克里米亞汗國(Crimean Khanate),四年後凱薩琳大帝宣佈到訪這個地方展示權威。相傳「波坦金村」的故事就是在她前往克里米亞途中發生。

故事內容大概是,波坦金為了展現自己在俄國南方部署的成就,以及討好這位曾經親密的朋友,讓她再次重視自己,重燃凱薩琳大帝對他的感情,決定在女皇途經的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附近建立一條假村落。他命令隨從假扮村民,在女皇面前展現燦爛笑容,安排牛群不斷在女皇視線下奔走。女皇沿途看見牛群活力奔跑,感覺這裡生氣勃勃。只是,女皇並不知道過每天沿途看到的都是同一群牛,她和隨行官員被欺騙而蒙在鼓裡。故事裡波坦金所建立的這條假村落,後來被人稱為「波坦金村」,更被賦予了特殊意義。

不過,這終歸是民間流傳的一個故事,真實歷史上是否曾經發生過至今仍無法證實。不過,民間之所以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實在是與當時俄羅斯帝國的政治背景有關。

與自由主義擦身而過的俄羅斯帝國

十八世紀是歐洲政治風雲色變的前夕,啟蒙主義發展非常蓬勃。其影響之大,除了造就資產階級抬頭的法國大革命外,還曾經一度感染過以專制統治為傳統的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在其歷史因素下,始終維持著專制獨裁統治制度(註一)。沙皇在國家裡是至高無上、主宰一切的人,他的權力和權威在各方面都沒有制衡。

不過,長期的高壓統治,讓表面強大的俄羅斯帝國出現隱藏的政治危機。其中,便是俄羅斯的根本制度-農奴制(Serfdom)。農奴制一直是俄羅斯帝國命脈,但同時也是俄羅斯帝國最後被革命推翻的遠因。當時統治著俄羅斯帝國的凱薩琳大帝,被啟蒙主義風潮的提倡者伏爾泰(Voltaire)深深吸引著,決定著手以其提倡的思想作為根本,準備為帝國作出改革。

凱薩琳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然而,這一切對於俄羅斯帝國來說只是一場夢。雖然凱薩琳大帝曾因為伏爾泰的理論而燃起了改革信念和決心,但她的德意志血統身份、曾經信奉路德派和得位不正的過去(註二)始終讓俄羅斯人民對她有所顧忌。如果凱薩琳大帝大刀闊斧作出改革,那麼她很容易就會被認定為破壞俄羅斯傳統的外來者。因此,她的改革走了樣。

凱薩琳大帝的改革提升了俄羅斯貴族和地主地位,農民生活並無改善之餘更是惡化,俄羅斯農奴制依舊穩實存在,造成「反改革」的聲音愈來愈大,後來演變成全國動亂。當凱薩琳大帝看見爆發的法國大革命讓法王路易十六(Louis XVI)被推上斷頭台,而國內反對聲音不斷,使她開始對自由主義和思想嗤之以鼻。她最終選擇了維持君主專制,以絕對權力鎮壓叛亂,又以絕對權力穩固自己的統治。

凱薩琳大帝曾經想實踐「開明專制」的統治,但到最後一切打回原形。晚年的她甚至不想承認自己返回專制統治的回頭路,統治著的只是表面強大卻暗藏革命危機的俄羅斯帝國。她寧願看到表面繁華的帝國,也不願意承認帝國千瘡百孔,充斥著貧窮、痛苦和不公義。就是她那逐漸明顯、自欺欺人的行為,以致民間開始流傳著如「波坦金村」的故事。

歷史上真實的「波坦金村」

「波坦金村」的故事也許是虛構,但在那個時代之後,在歷史上也的確曾經出現過像「波坦金村」那樣的地方。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向國際紅十字會幹事面前展現了他們稱為「天堂般的猶太人社區」集中營。在那個地方,門面都弄得非常漂亮,看來就像是個天堂般。可是,被囚禁在內的猶太人其實受到極不人道的虐待,而且因為飢荒和傳染病關係,這些囚奴死亡率非常之高。事實上,這個地方是將要被運到恐怖的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的囚奴在路上的一個中途站。

蘇聯時期,政府也曾嚴格控制外地訪客在境內可到訪的地方。當時蘇聯選了幾個城市加以修葺為代表城市。在這些城市裡,有最好的學校、最好的工廠、最好的樓房和最好的酒店,外地訪客只能在蘇聯安排的「官方規劃路線」下到訪這些地方。由於遊覽路線給嚴格監控,外人根本無法看到官方安排路線以外的地方真實面貌。時至今天,這種「官方規劃路線」依舊出現在北韓裡。

其實就算是在今日的俄羅斯,「波坦金村」的概念仍然存在,引申到了「門面工程」的意思。這種下級企圖以表面成功的門面工程欺騙上級的行為,似乎在俄羅斯仍然非常普遍。


註一:俄羅斯人曾在十三至十五世紀被蒙古人統治超過二百年,所有俄羅斯王公都須屈服於蒙古人絕對權威之下。後來蒙古人離開後,俄羅斯國家又長期受著西方瑞典、波蘭等國威脅,致使俄羅斯人民心理上渴望能幹的領導者統治他們,這養成俄羅斯人信奉絕對專制權力的民族特性。

註二:凱薩琳大帝原是德意志一個小邦的公主,原名蘇菲亞,十四歲時隨母親來到俄羅斯。為了得到俄羅斯皇位的繼承資格,她取了個俄羅斯名字—凱薩琳(葉卡捷琳娜),由本來信奉路德派基督教改宗為信奉俄羅斯東正教,並學習俄羅斯語。十六歲時,她嫁給當時俄羅斯女皇伊莉莎白一世的外甥兼繼承人—彼得三世。彼得三世繼位不久後,她與親信發動政變廢黜彼得三世,登上俄羅斯帝國皇位。

圖片來源:

  • Portrait of russian fieldmarshal Grigory Potemkin (1739-1791): Wikimedia Commons
  • Oil on canvas portrait of Empress Catherine the Great by Russian painter Fyodor Rokotov: Wikimedia Commons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