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霍姆斯戰役-左邊蒙古軍隊被右邊馬木留克擊敗


上一集:【中古騎士錄】作為奴隸軍團的馬木留克,如何一步一步建立屬於他們的傳奇?(中)

穩固地位

馬木留克王朝是在混亂中建立的。內部政治鬥爭不斷,外部則有十字軍(Crusaders)和蒙古人等強敵虎視眈眈。不過,王朝第四任蘇丹拜巴爾一世(Baybars I),是馬木留克蘇丹王朝(Mamluk Sultanate)名符其實的奠基人,名字在突厥語中解作「偉大的黑豹」。在他之後,這個新生奴隸王朝才真正站穩住腳。

他做了什麼事呢?

最重要是,他兩次打敗蒙古人,把蒙古人向西擴張阻截在埃及和敘利亞,這點本文會在稍候再談。另外就是他帶領馬木留克,在敘利亞打敗十字軍,以及把早已被蒙古人打殘的阿薩辛派(Assassins)給了最後致命一擊,把其在敘利亞剩餘勢力消滅。不過,拜巴爾一世更高招是,他一方面清除阿薩辛派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卻僱用該派刺客為他效力,幫他逐一消滅國內政敵和外部敵人。就是這樣,拜巴爾一世地位愈來愈穩固,也有效地削弱了外敵。例如,在一二七一年,當時還沒繼承王位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King Edward I of England),於第八次十字軍東征期間,便曾在以色列阿卡(Acre, Israel)遭到拜巴爾一世安排刺客行刺。雖然行刺失敗,但確實使愛德華一世不再敢輕舉妄動。

拜巴爾一世同時深知「正統」的重要性。當時,阿拔斯王朝(Abbasid Dynasty)哈里發(Caliph)被認為是伊斯蘭世界領袖。然而,阿拔斯王朝在蒙古人入侵下已經滅亡,末任哈里發被處決。因此,當拜巴爾一世成為馬木留克王朝蘇丹後,隨即擁立阿拔斯王室一位後代為傀儡哈里發,使馬木留克王朝增添在伊斯蘭世界的合法性。不過,拜巴爾一世不會讓這個傀儡哈里發憑借哈里發之名威脅到自身地位。當馬木留克王朝穩定後,這位可憐的傀儡哈里發便遭流放到非洲北部,在歷史上再不曾出現過。

拜巴爾銅像,現位於埃及國家軍事博物館

騎兵與騎兵

那麼,馬木留克是如何兩次擊敗曾被認為無法戰勝的蒙古軍隊呢?蒙古軍主力是輕弓騎兵,機動性很高,士兵穿著輕裝盔甲,蒙古馬細小靈巧。這種裝備配合蒙古人引以為傲的騎射技巧,造就了他們所向披靡的不敗神話。然而,他們的近身武器卻非常簡陋。相反,馬木留克騎兵是重裝騎兵,他們騎著體型較大的阿拉伯馬。如果說蒙古騎兵是極具機動性和遠程作戰能力的兵種,那麼馬木留克騎兵便是極具防禦力和近戰作戰能力的兵種。

面對馬木留克騎兵,蒙古騎兵顯然發揮不了威力。受到重裝盔甲保護,蒙古騎兵的弓箭對馬木留克騎兵起不了作用,馬木留克向著蒙古軍隊步步進逼,利用弓箭掩護之餘,不怕被敵箭射傷。當馬木留克騎兵與敵人縮短距離後,近戰武器性能差異便起了勝負的決定作用。馬木留克騎兵利用長槍、棍棒和刀劍,與不擅近身戰的蒙古輕弓騎兵對壘,勝負很顯然而見。還有就是,比起蒙古士兵,馬木留克畢生進行日以繼夜的團體訓練,其組織性和協調性均比蒙古軍來得優秀。

總括來說,蒙古軍擁有極高機動性和弓箭連射能力,再憑其高機動力而有效實踐「大迂迴」戰術,當敵人還沒反應過來時便將其重重包圍,以可怕的弓箭高速連射消滅敵人。為了保持這種高速攻擊陣形,每個蒙古騎兵有多於一匹馬,因此即便有馬匹折損,仍然不減蒙古騎兵威力。

至於馬木留克騎兵,雖然每名馬木留克只配有一匹馬,但馬匹體型較大和強壯,可以猶如諾曼騎士(Norman Knights)般步步進逼,以弓箭掩護收窄與敵人距離,再用優良的近戰武器給敵人致命一擊。即便處於下風、背對敵人或撤退時,馬木留克擅長使用「安息回馬箭」(Parthian Shot)技巧,使得蒙古人無法輕易從他們背後作出攻擊。

結果,馬木留克擊敗蒙古人一事並非偶然-他們確實打了兩次勝仗。一次是在一二六○年發生的艾因札魯特之戰(Battle of Ayn Jalut),馬木留克擒殺了蒙古軍主將怯的不花(Kit Buqa);另一次則是在一二八一年,馬木留克王朝與伊兒汗國(Ilkhanate)爆發戰爭-第二次霍姆斯戰役(Second Battle of Homs)。前者戰役在上一集已談及過,後者則是伊兒汗國大將蒙哥帖木兒(Möngke Temür)與亞美尼亞人(Armenians)及格魯吉亞人(Georgians)組成聯軍進攻馬木留克王朝,企圖奪取敘利亞。蒙古聯軍當時人數是馬木留克兩倍以上,最後戰果卻是馬木留克順利擊潰蒙古聯軍。

第二次霍姆斯戰役-左邊蒙古軍隊被右邊馬木留克擊敗

防禦蒙古人

馬木留克是敘利亞和埃及主要軍事力量。一二六○年,他們擊敗了怯的不花率領的蒙古軍。拜巴爾一世知道不能純靠軍事力量阻擋實力強大的蒙古人。真正成功抵擋蒙古人的,並非馬木留克騎兵,而是拜巴爾一世治國之道。馬木留克把蒙古人趕出了敘利亞後,拜巴爾一世隨即下令加強敘利亞防禦工事,同時改善與其他伊斯蘭貴族關係,從而鞏固以埃及作為統治中心的馬木留克在敘利亞的控制。

保持對敘利亞有效控制是拜巴爾一世的首要目的,因為他認為敘利亞是最適合作為對抗蒙古人的據點。而且,保衛敘利亞更可被演繹成「保衛伊斯蘭世界」。他利用埃及資源在敘利亞持續強化駐軍,確保蒙古人來襲時,馬木留克能夠迅速集結應對。

要做到這效果,通訊十分重要。港口得以改良,埃及開羅(Cairo, Egypt)和敘利亞大馬士革(Damascus, Syria)之間的郵政系統也得到改善,兩城之間通信只需四天。此外,拜巴爾一世放下宗教分歧,與信奉天主教的阿拉岡王國(Kingdom of Aragon)和義大利數個海洋國家保持友好關係,以解後顧之憂。拜巴爾一世甚至還派遣使者前往金帳汗國(The Golden Horde)與之結盟。金帳汗國位於俄羅斯地區,與位於波斯的伊兒汗國同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雖然同為蒙古人,兩汗國間卻因為曾分別支持不同陣營爭奪蒙古大汗之位,關係十分惡劣,甚至時有交戰。拜巴爾一世看到這點,利用金帳汗國形成向伊兒汗國夾擊之勢,還能從金帳汗國購買黑海奴隸,補充馬木留克兵源。

延伸閱讀:【蒙古四大汗國簡史】曾經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為何最終走向分裂?

控制埃及、防禦敘利亞和對抗蒙古人三項始終是拜巴爾一世首要目的。他曾暗地派出部隊前往蒙古人控制的亞美尼亞、托魯斯山脈(Taurus Mountains)南部和羅姆蘇丹國(Sultanate of Rum)。一二七七年,他曾試圖派人潛入安那托利亞(Anatolia,今土耳其亞洲地區),在當地煽動土庫曼人(Turcoman)反抗蒙古人。不過,這次行動因為缺乏足夠資源支持而無疾而終。

十三世紀時中東地圖

事實上,當時拜巴爾一世所做的事只是為了專心對抗蒙古人,卻引致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馬木留克王朝在金帳汗國和伊兒汗國之間影響力與日俱增,伊斯蘭教迅速在金帳汗國中傳播,後來更伊斯蘭化。伊兒汗國也面對同樣情況,只是他們要到十四世紀後葉才真正伊斯蘭化。其實,伊兒汗國 一直面對嚴峻問題。由於治下人民大多數為穆斯林(Muslims),死敵馬木留克王朝卻是伊斯蘭世界領袖,伊兒汗國根基因此有所動搖。為防止問題惡化,伊兒汗國派遣使者到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與之簽訂盟約,確保他們不會與金帳汗國和馬木留克王朝聯合起來對付自己。不過不足百年,伊兒汗國始終避免不了滅亡命運,分裂成眾多細小波斯小國。

與十字軍的衝突

蒙古人不是拜巴爾一世唯一敵人。基督教十字軍同樣是馬木留克難纏的對手。拜巴爾一世與十字軍有過不少軍事衝突。一二六三年,他從以色列地區的十字軍國家(Crusader States)中奪取拿撒勒(Nazareth),並摧毀了阿卡周邊城鎮。兩年後,他征服凱撒利亞(Caesarea)和海法(Haifa),從醫院騎士團(Knight Hospitallers)手中取得阿爾蘇夫(Arsuf)和亞特利特(Athlit)。一二六六年,他從聖殿騎士團手中取得采法特(Safed),並把所有反抗的基督徒殺害。拜巴爾一世對那些基督教騎士團特別懷有敵意,曾下令將士們不用對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留下任何憐憫。

延伸閱讀:【中古騎士錄】今天的聖約翰救傷隊,昔日的中世紀三大騎士團之一-醫院騎士團

同年,拜巴爾一世派大將嘉拉溫(Qalawun,他是後來的蘇丹)率軍進攻亞美利亞,攻陷其首都西斯(Sis)。西斯陷落後,十字軍城市安堤阿(Antioch)就變成了孤城。這座城市在一○九八年被博希蒙德一世(Bohemond I)奪取後,便一直屬於十字軍勢力範圍,如今卻變成甕中之鱉。一二六八年,拜巴爾一世圍攻安堤阿,只花數天便攻陷成功。馬木留克進城後,安提阿城民不是被屠殺便是被賣為奴隸。

位於敘利亞、曾屬於醫院騎士團的「騎士堡」

一二六七年,阿卡成功抵禦了馬木留克進攻,附近的雅法(Jaffa)和博福特(Beaufort)卻在次年陷落。四年後,拜巴爾一世奪取了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引以為傲的要塞-騎士堡(Krak des Chevaliers)和白堡(Whitle Castle)。

既然馬木留克視蒙古人和基督徒為死敵,因此拜巴爾一世曾擔心兩者會因為有共同敵人而結盟。的確,在一二七一年發生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愛德華.金雀花(Edward Plantagenet,即後來的英王愛德華一世)曾與蒙古人達成協議,後者會派出一支大軍前往敘利亞打擊馬木留克,以緩和馬木留克接二連三對十字軍城市的軍事壓力。不過,隨著數個十字軍重要據點-的黎波里(Tripoli)和阿卡相繼陷落後,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以失敗告終,蒙古人與十字軍之間的聯盟便瓦解了。此後,敘利亞沿岸的基督教勢力消失,從此再沒有十字軍能重奪聖地或敘利亞了。

延伸閱讀:【中古騎士錄】耶路撒冷的保衛者—聖殿騎士團

一二七七年,拜巴爾一世如同前幾任馬木留克王朝蘇丹一樣,無法善終。據說,他在一次作客的宴會中酒被下毒,喝後中毒身亡。雖然他的死眾說紛紜,但這種死法委實挺符合他一生-既忙於政治鬥爭,也亡於政治鬥爭。不過,在他的統治期,馬木留克王朝總算在蒙古人和十字軍威脅下站穩住腳,也使王朝成為伊斯蘭世界領導者,就這樣一直延續到十六世紀。

後拜巴爾時代

近三百年間,馬木留克王朝內部矛盾並沒停止過。十四世紀中葉後,原統治階層巴赫里集團(Bahri Clique)被布爾吉集團(Burgi Clique)取代,馬木留克王朝內耗依然沒停止。後來,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兒(Timur)崛起,帖木兒帝國(Timurid Empire)掃除了馬木留克王朝在敘利亞的勢力。然而,帖木兒只是曇花一現,他死後,馬木留克王朝便在敘利亞重新建立控制。可是,隨之而來的黑死病(Black Death)卻嚴重削弱了馬木留克王朝國力。加上葡萄牙人在十五世紀時發現了抵達印度的新航線後,馬木留克王朝在敘利亞的貿易利潤受到重創。於是,十四及十五世紀的馬木留克王朝,走向衰落。

塞利姆一世進軍埃及

延伸閱讀:就是要復興蒙古帝國:沒有絲毫憐憫之心的帖木兒

一五一七年,征服拜占庭帝國的鄂圖曼土耳其人(Ottoman Turks)把野心指向了埃及和敘利亞,馬木留克王朝卻不再擁有昔日強大的作戰力。而且,敵人是帶著可怕槍砲和大砲的土耳其人,馬木留克的武器卻還只是落後的冷兵器。面對如此懸殊戰力,難怪鄂圖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一世(Selim I)在離開羅不遠的戰場上很輕易便消滅了馬木留克軍隊,馬木留克王朝滅亡。

鄂圖曼帝國吞併了馬木留克王朝後,仍封馬木留克為當地總督(Viceroy),並傭用馬木留克中的切爾克斯人(Circassians)作為稅收人。直至一七九八年,拿破崙(Napoleon)的法國軍隊來到埃及後,這種做法才結束。不過直至十九世紀前,馬木留克依然故我,內部矛盾和分裂仍是家常便飯。

馬木留克最為人熟知的是他們的武力,實際上他們對藝術和建築有莫大貢獻。例如,在其統治時期,不少極高水準的建築物出現,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開羅嘉拉溫建築群(Qalawun Complex, Cairo),集合清真寺、宗教學校和醫院於一身。出版的書籍也極富藝術色彩,其中以《古蘭經》(Qur’an)最甚。而且,崇尚武力的馬木留克理所當然會高度評價和獎賞能鍛造出有高藝術價值鎧甲的工匠。馬木留克奔甲常有漂亮裝飾,在他們頭盔、護腿、馬刺和盾牌之上,常刻有以下文字,提醒他們不忘初心:

「我們是窮人與苦者之父;無信仰者與多神信仰者之鞭;所有正義的復興者。」

馬木留克王朝其他金屬和玻璃製品同樣出色。他們的玻璃製品刻有《古蘭經》的一句說話,這句話形容這個曾在中世紀,面對最強大帝國而屹立不倒的王朝,確是十分合適:

「當燈被玻璃包著:玻璃就是顆璀璨星星。」

位於埃及開羅的嘉拉溫建築群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