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辛貝神殿刻著正在卡佚石大戰中的拉美西斯二世


本篇文章獲 Zannanza’s History Channel 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上一集:【紅河之歌:西臺帝國興衰史(十八)】在戰略競爭中走向對立的埃及和西臺帝國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登位

自從年輕時代起,拉美西斯(Ramesses)就一直被他的父親塞提一世(Seti I)培養作接班人,在青年時代,他就已經被確認作王儲的地位。當塞提一世在公元前1,279年駕崩後,拉美西斯順理成章登位成為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拉美西斯二世登位的最初三年都忙於處理國內事務,但到了第四年,他已經準備好在敘利亞擴大勢力範圍的計劃。前1,275年,拉美西斯二世發動了對敘利亞的小規模軍事行動以作試水溫,為翌年更全面的戰事鋪平道路。到了這個時候,大部分從第一次敘利亞戰爭所奪來的土地都牢牢在埃及控制之下,包括迦南(Canaan)、提爾(Tyre)和比布魯斯(Byblos)。塞提一世所征服的阿摩利王國(Kingdom of Amurru)此時有可能又被西臺人重奪,但即使如此,拉美西斯二世將決定重奪阿摩利王國。

此外,亦有歷史學家認為阿摩利王國從來沒有被西臺控制,而它一直都是埃及的附庸國。如果這種觀點屬實,那麼拉美西斯二世第四年的敘利亞戰爭理應屬於試探性質,用作確認眾埃及附庸國忠誠度的一次機會。他利用這個機會以確保呢這些國家在埃及和西臺直接衝突時會站在埃及一邊。除此之外,這樣做的另一個合理解釋是為了方便埃及軍隊熟悉地形,為即將來臨的大戰作一次預演。

拉美西斯二世登位第五年,戰爭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埃及人決定重返敘利亞並預備好和另一個青銅器時代晚期的近東強權:西臺帝國一決高下。拉美西斯二世的目的是摧毀西臺在敘利亞的勢力,並重建圖特摩斯三世期間埃及在敘利亞享有的地位。在戰爭發生的時代,西臺和埃及的邊界位於奧倫提斯河流域的卡佚石(Kadesh)附近。很久之前,卡佚石的立場就已經在西臺和埃及之間搖擺不定。在塞提一世期間,卡佚石和阿摩利都被埃及征服並成為埃及屬國,但到了拉美西斯二世時期,此國顯然又回到西臺一邊。因為在第二次卡佚石之戰期間,卡佚石的立場明顯親近西臺一方。

關於卡佚石之戰的史料和文獻

卡佚石大戰復完圖

關於在公元前1,274年發生在卡佚石附近的大戰,埃及方面的歷史記錄記載在五座埃及神殿的牆上,包括位於帝王谷的拉美西斯神殿(Ramesseum)、卡納克(Karnak)、樂蜀(Luxor)、阿拜多斯(Abydos)神殿以及阿布辛貝(Abu Simbel)神殿,而且有兩種版本:史詩版及簡短版。兩種版本不只有講述戰爭過程,而且有描述戰前準備,包括軍隊從離開埃及起的行軍進度。不幸的是我地並沒有西臺方面對這場戰爭的記載,因此我們必須接受埃及版本記錄存在誇大、偏頗和扭曲的內容。即使如此,埃及版本的記載為我們提供了古代史中少見的詳細記錄,這也允許歷史學家重構戰爭發生當日和前一日所發生過的事。

公元前1,274年卡佚石大戰(Battle of Kadesh):雙方的戰前準備

從西臺一方而言,穆瓦塔尼二世(Muwatalli II)為永久解決埃及在敘利亞的問題,他集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這支軍隊當中有西臺正規軍、附庸國的軍隊,以及僱佣兵。拉美西斯一方形容西臺軍隊像蝗蟲一樣鋪天蓋地,並估計對方兵力有47,500人,當中包括3,500戰車兵和37,000步兵。當然埃及一方所引用的數字很有可能有誇張成份,但根據西臺可以調動的資源計算,確實有可能動員到如此龐大的軍隊。至於埃及軍隊則集結於拉美西斯城(Pi-Ramesses),並由四個師組成:從底比斯來的阿蒙師(Amun)、從希拉波利斯來的拉師(Re,即太陽神)、從孟斐斯來的普塔師(Ptah)、從坦尼斯而來的塞特師(Sutekh)。公元前1,274年的五月末,埃及軍隊離開埃及本土,浩浩蕩蕩地北上,朝著西臺控制的敘利亞地區推進。

拉美西斯二世和他的隨行人員,以及阿蒙師迅速進抵卡佚石,他們的前進非常迅速,沿路沒有遇到過任何抵抗,因此在一個月之內他已經抵達了目標範圍之內。但拉美西斯二世並沒有做足預防措施,而且埃及軍隊的行軍被認為沒有經過精心計劃,他也忽略了偵察敵情。埃及人所冒的風險其實相當大,他們現在已經深入敵人的領土內,一旦遭受攻擊,埃及所能夠調動的就只有阿蒙師,因為另外三個師都分散尾隨。在繼續前進之前,拉美西斯應該停下來等待未跟上的三個師,以及執行一些基礎的偵察以洞悉敵情。埃及的軍事僱問肯定是如此建議,但這個建議則被拉美西斯忽略。當拉美西斯帶軍越過奧倫提斯河之時,有兩位貝都因人前來投靠埃及軍,他們說自己不想再為西臺人辦事,希望轉投埃及軍。經仍細盤問下,兩位貝都因人說出西臺軍隊的位置,他們仍在北方很遠的阿勒頗(Aleppo),拉美西斯聽罷鬆了一口氣,而且自信心比任何時候更強。

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車對決

西臺人對埃及拉師(Re Division)的奇襲重創了埃及軍隊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兩位貝都因人所說的全屬杜撰,他們都是穆瓦塔尼二世派來偵察埃及情報的間諜。或者是因為過份自信,拉美西斯並無進一步核實,就接受了他們提供的情報,也沒有派人作任何偵察,就指示阿蒙師涉水過河,並在卡佚石西北方向駐紮。此時拉師仍在過河,因此與阿蒙師隔離,而普塔師和塞特師則仍在數公里遠的的後方前進中。正在此時,埃及軍捉到了兩個西臺人間諜。在屈打之下,這兩人招認的事實令拉美西斯嚇了一大跳:原來西臺軍隊根本不在阿勒頗,而是早已經來到卡佚石,隨時準備好攻擊。拉美西斯即時的反應是傳召埃及軍官,並將他們痛罵一頓(但事實上整件事都是他自己的疏忽和責任),並且派出兩位助手摧促拉師及普塔師全速趕過來和他會合。事實上,塞特師由於距離太遠已經無法發揮任何作用。

埃及人的反攻

正值此際,西臺軍隊悄悄來到卡佚石的南邊,並突襲正在渡河的拉師。由於受到奇襲,拉師的陣型即時土崩瓦解,士兵在混亂中匆忙逃離,並逃往拉美西斯二世以及阿蒙師的陣營,西臺的戰車則緊隨其後窮追猛打。然而當似乎埃及戰敗已成定局之際,拉美西斯二世拋開了他魯莽和容易受騙的一面,勇敢地面對敵人。當西臺的戰車逐步緊迫圍困埃及軍隊之際,拉美西斯帶領他的部將從絕地反擊,殺出重圍。根據埃及的歷史記錄,阿蒙神親自眷顧了拉美西斯,他的反擊非常成功且大破西臺聯軍,最終導致穆瓦塔尼向法老乞求和解。這是埃及一方的說法,但這個記錄有多可靠?首先,拉美西斯所擁有的軍事支援肯定比他聲稱的多。我們不應該小看拉美西斯在危難時刻所表現出的個人品質和勇氣,但阿摩利盟軍及時到來相助,肯定引開了西臺軍隊的注意力,直接避免兩個埃及師全軍覆沒,為埃及軍隊買來寶貴的時間。他們因而找到機會重新集結,等待第三、四個師的到來。另一邊廂,西臺軍隊由於有很多附屬國帶來的「雜牌兵」,所以當一開始偷襲成功之後,軍紀可能崩壞。這些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無心作戰,而是專注於搶掠敵營財物。即使埃及的記錄有所誇大,但歷史學家普遍相信西臺軍隊承受了慘重的損失。在拉美西斯神殿的牆上,就記載有戰爭中被殺的西臺軍官名單,而部分名字甚至在阿拜多斯的拉美西斯神殿以及阿布辛貝神殿也曾經重覆出現。

戰爭的終局

卡佚石之戰的結局到底誰勝誰負?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問一個問題:到底這場戰爭哪一方才是勝利者?埃及人當然宣稱是他們勝利,但西臺人同樣宣稱勝利,歷史學家相信最大的可能性是雙方都遭受慘重損失,簡單來說就是兩敗俱傷,戰術上可以當作平手。但長遠戰略上而言,似乎西臺才是勝利一方。當拉美西斯成功抵擋了西臺軍隊的攻擊後,他命令埃及軍隊向南方後撤。拉美西斯重奪敘利亞控制權的戰略目標落空,而且撤退中的埃及軍隊被西臺軍一路追打到埃及的領土,甚至大馬士革(Damascus)。大馬士革被西臺軍隊所征服,穆瓦塔尼將此地交由哈圖西里(Hattusili)管治。

對於穆瓦塔尼而言,他在這場戰爭中最大的收獲,是重新征服了阿摩利王國。由於地處戰略要衝位置,這個國家的控制權對於西臺在敘利亞的勢力至關重要。當阿摩利王國在塞提一世期間落入埃及手中,西臺人為此一直感到坐立不安。事實上,阿摩利王國的控制權很可能就是穆瓦塔尼直接和埃及宣戰的原因。而西臺人認為阿摩利王國的叛變,阿摩利國王Benteshina都要負上責任,因此戰後西臺人將Benteshina捉住並帶回西臺本土作人質。但是Benteshina很可能也是身不由己:當時他並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埃及大軍壓境,而西臺援軍遲遲未到,只能轉投埃及。但穆瓦塔尼並無理會Benteshina的辯解,將他拉下臺之後,西臺安排了Shapili登上阿摩利的王位。但Benteshina最終將成功向下任西臺國王哈圖西里上訴,並獲得對方的同情和信任,最終得以重奪阿摩利王位的寶座。

總而言之,埃及人雖然自稱勝利,但在戰場上損失慘重,加上被迫撤退,這些對埃及的面子和聲譽都是巨大的打擊。在卡佚石之後的兩年,迦南(Canaan)和巴勒斯坦(Palestine)地區的領袖公開叛變,拉美西斯被迫再次派軍鎮壓。這場戰爭是他第八年、第九年深入北方作戰的前奏。埃及再一次深入西臺勢力範圍,進軍奧倫提斯河,並攻破突尼普(Tunip)及達普爾(Dapur)兩城。當此區牢牢在握時,埃及人再次威脅到西臺在大馬士革、阿摩利和卡佚石的控制權。在穆瓦塔尼餘下任期十六年間,西臺和埃及之間的關係持續緊張,另一場大戰似乎山雨欲來。但兩個國家都沒有辦法負擔起再來一場同等規模大戰的後果,因為兩國的軍事資源都在卡佚石之戰中被虛耗殆盡,而兩國均未能從卡佚石大戰的損失中恢復過來。正在埃及和西臺兩國鷸蚌相爭的同時,另一邊廂蠢蠢欲動的亞述帝國(Assyrian Empire)正準備成為得利的漁翁。

下一集:【紅河之歌:西臺帝國興衰史(二十)】哈圖沙的深宮計:西臺王太后Danuhepa為何遭到其丈夫罷黜流放?

參考資料:

  • Bryce T.(2006)The Kingdom of the Hittites, Ch. 9, “The Showdown with Egypt: The Reign of Muwattalli II(c.1295-1272)”, pp. 233-24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圖片來源:

  • Ramses II slays an enemy while he tramples on an other in the battle of Kadesh in 1274 BC.: Wikimedia Commons
個人頭像照片
作者

膠登及連登會員,網路博客、聚言時報專欄作家,筆名來自公元前十四世紀期間,被西臺帝國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派往埃及迎娶埃及王后安克姍海娜曼卻神秘消失在兩國邊界的西臺王子塞那沙。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