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口述《阿歷克塞傳》的安娜.科穆寧娜


紫袍公主

西元1083年,位於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的皇宮裡,一名女嬰誕生了。她出生的地方是個紫色大理石房間,在中世紀裡,紫色是極為珍貴的顏料,是最尊貴的代名詞。因此,這位小公主一誕生,便擁有了整個帝國最尊貴的血統和地位-紫袍公主。她的名字是安娜.科穆寧娜(Anna Komnene)。

安娜是拜占庭帝國的新生王朝-科穆寧王朝的成員,是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Alexios I Komnenos,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的大女兒。她的身份不容小覷,是當時兩大軍事貴族-科穆寧家族(The House of Komnenos)和杜卡斯家族(The House of Doukai)聯姻的後代。阿歷克塞一世是這兩個家族同盟後被推上帝位的,而安娜這麼尊貴的血統,她必定在帝國裡有極大的影響力。

阿歷克塞一世

作為當時最尊貴的紫袍公主,安娜從小便在君士坦丁堡接受最優質的教育。長大後,她慢慢地展露勇敢堅毅的一面,而且經常舉辦文學沙龍(Literary Salon),跟許多知識分子討論修辭、哲學和科學。在這個建構的學術圈子裡,知識分子都為帝國留下了許多文章和歷史記錄,這些文獻成為了十一、十二世紀這段時期的學者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

安娜既然身為學術圈子的一員,也不例外地為後世留下了一部重要歷史著作-《阿歷克塞傳》(Alexiad)。她在這部著作中寫下了她尊敬的父親阿歷克塞一世和鄙視的弟弟約翰二世(Ioannes II Komnenos,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統治時期發生的事情,是現今研究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重要史料。

本來要當個統治者

不過,安娜最初的目標,並不是要當史學家,而是要當統治者。拜占庭帝國皇宮的那間佈滿紫色大理石的新生嬰兒室賦予了所有在這裡誕生的嬰兒一個極為罕有的身份-紫袍貴族(Epithet of Porphyrogénnētos)。在拜占庭帝國裡,紫袍貴族是最尊貴最有地位的貴族。這種尊貴並非象徵式的,而是有實際的特權。紫袍貴族擁有名正言順的帝位繼承權,而且比長子嫡孫能更優先繼承帝位,這種帝位繼承順序在西歐並不存在。安娜擁有紫袍貴族的身份,所以雖然她是公主,卻是拜占庭帝國帝位的前列繼承人。

但是,安娜最終還是沒當成女皇。事實上,因為所作的兩件事,使她在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席位。第一件事是她曾企圖取代自己的弟弟約翰.科穆寧(Ioannes Komnenos),讓自己的丈夫君士坦丁.杜卡斯(Konstantinos Doukas)共同繼承帝位。約翰出生於西元1087年,同樣是個紫袍貴族。本來,阿歷克塞一世指定君士坦丁和安娜作為帝位繼承人,但當約翰出生後,根據傳統(紫袍+嫡長子),帝位繼承權便轉了給他。而且,約翰長大後,展現了相當高的軍事統帥才能,這種才能在十二世紀動盪中的拜占庭帝國尤為重要。因此,君士坦丁和安娜的帝位繼承機會,已經接近消失了。

約翰二世(位於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的馬賽克)

西元1118年,阿歷克塞一世病逝,約翰成功抵住了安娜及其母親的干預,取下及戴上父親的帝位指環,在人民的認可下登基為拜占庭帝國皇帝,是為約翰二世。安娜並無罷休,她認為自己才是阿歷克塞一世的真正傳人,帝國需要的是她而不是約翰。一年後,安娜策劃企圖暗殺約翰二世,卻失敗被抓。接著,她便被軟禁在萬福瑪利亞修道院(Monastery of the Virgin Kecharitomene)裡,禁止接觸任何政治。

編寫《阿歷克塞傳》

在軟禁期間,安娜沒有浪費時間。她開始做第二件事,就是編寫一部描寫父親阿歷克塞一世生平的歷史鉅著-《阿歷克塞傳》。這部著作鉅細靡遺地記下了阿歷克塞少年時期直到病逝的大大小小事情,甚至包括阿歷克塞一世在面對諾曼人(Normans)、土耳其人(Turks)和佩切涅格人(Pechenegs)的入侵時所表現出的愁緒。對於安娜來說,父親是拜占庭帝國當時最重要的舵手,他的死不止對安娜,對帝國人民來說也是毀滅性的打擊。因為,接下來,他們開始要忍受「帝位繼承者(指約翰二世)的愚昧」。

《阿歷克塞傳》的風格既是一部史詩,又是一部軍事史,以古典希臘語編寫。內容並非單純是一位公主歌頌父皇之作,更是唯一詳細記錄了東西基督教教會及伊斯蘭教首次大規模交流的情況,這種交流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而且導致了巨大的衝突和混亂。因為這部著作,安娜到今天還在史學界享負盛名,她是第一位以歐洲語言編寫史書的女性,而且也是中世紀唯一一位編寫史書的世俗歐洲女性。

阿歷克塞傳真本

在阿歷克塞一世成為皇帝前,拜占庭帝國便已處於極度水深火熱的境地之中。西元1050年起,塞爾柱土耳其人(Seljuk Turks)在安那托利亞(Anatonia)開始向西擴張,拜占庭帝國在這裡的控制愈來愈薄弱。西元1071年,拜占廷帝國軍隊在曼齊刻爾特戰役(Battle of Manzikert)中慘敗,當時的皇帝羅曼努斯四世(Romanos IV Diogenes,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被俘虜,帶到塞爾柱帝國蘇丹「英獅」(Heroic Lion)阿爾普.阿爾斯蘭(Alp Arslan, Sultan of Seljuk Empire)跟前。

延伸閱讀:羅馬帝國的餘暉|拜占庭帝國

這場決定性的戰役後,安那托利亞的局勢極度不穩,內戰隨即爆發。不少拜占庭貴族在這裡爭奪餘下的權力,並僱用土耳其傭兵作戰。這些傭兵以土地和城市作為報酬,拜占庭貴族的內耗最終使帝國幾乎失去了所有在安那托利亞的領土。這就是阿歷克塞一世繼位時的情況。

因此,安娜決定仿效古代希臘學者希羅多德(Herodotus)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般,把父親力挽狂瀾的事蹟記錄下來,讓後世不會忘記這個帝國皇帝如何耗盡心力為拜占庭帝國解除危機。

讚美阿歷克塞一世

在《阿歷克塞傳》中,安娜把父親比喻為古代希臘的傳說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這位希臘英雄曾成功帶領人民抵禦了外敵。她的比喻確實非常貼切,奧德修斯是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人,他不崇敬遙遠的計劃,只相信在危難來到時的隨機應變。這種主調在《阿歷克塞傳》非常明顯,阿歷克塞一世也有類似的特質,綜觀他統治的三十七年裡,他都是在危機來臨時處變不驚地化險為夷。

對於後世的史學者來說,安娜出生的年代實在恰好不過。十一世紀時的拜占庭帝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歷史大洪流。在那個時代,因為阿歷克塞一世向西歐求援,首次打開了十字軍東征的理念。安娜在著作中詳細記錄了年少時親眼目睹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她看到優雅的君士坦丁堡充斥著許多從沒見過的西歐騎士,他們被拜占庭人稱為拉丁人。這些西歐騎士本來的目的是對抗土耳其人,以及奪取聖地耶路撒冷。

安娜這樣形容十字軍:

「民眾紛紛逃進我們的帝國裡,這些西歐騎士所到之處就像蝗蟲過境一樣。」

最後,十字軍在中東地區建立了數個十字軍政權。安娜對這些人的作戰方式感到好奇,他們會使用十字弩,天主教神父會隨軍出征,感覺就像是野蠻人的軍隊。

但不是所有十字軍的目的都是如此崇高,有部份參與其中的人心懷不軌。安娜在著作中提到,一支諾曼人的首領安提阿的博希蒙德(Bohemond of Antioch)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個人想完成父親的遺志,征服在巴爾幹半島的拜占庭領土。安娜形容這個人的手段既骯髒又狡猾,他曲解十字軍捍衛基督教的宗旨,變為打擊非天主教徒-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安堤阿的博希蒙德與他的諾曼人士兵

博希蒙德最後徹底敗於阿歷克塞一世的軍隊之下,簽下了和約並從此效忠阿歷克塞一世。這場重大勝利成為了安娜讚頌父親的典型例子。不過,因為對父親異常的尊敬,她有意無意地在著作中隱藏了父親的一些過失。例如,她並沒有提到阿歷克塞一世給西歐法蘭德斯伯爵(Count of Flanders)的信件。信件裡寫道,阿歷克塞一世為了招攬緩兵,允許西歐騎士參與拜占庭帝國軍隊以對抗土耳其人。羅馬教廷因為這件事,經常自詡西方教會拯救了東方教會。對於信奉東正教的人來說,這是個恥辱,而且十字軍對東方土地的嚴重破壞和掠奪,都是因為阿歷克塞一世引狼入室的後果。

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產

安娜的未婚夫君士坦丁死後,便嫁給了尼基弗魯斯.布林尼烏斯(Nikephoros Bryennios)。尼基弗魯斯被封「凱撒」(Caesar)的稱號-雖然這個稱號在拜占庭時期已經沒有甚麼意義。他是一個史學家,畢生都在以法語編寫史書。曾有一說是尼基弗魯斯都在編寫當代的拜占庭帝國史,卻未完成便已逝世。因此,安娜受到他未完作品的啟發而下筆。

在當時,安娜有大量資料供她寫作,而且因為受丈夫影響,安娜經常會參考官方資料,這增加了《阿歷克塞傳》的準確性和豐富度,就連帝國的行政和管理制度,也收錄在裡頭。尼基弗魯斯的著作集中在拜占庭貴族的權鬥經過如何讓阿歷克塞一世登上帝位,但沒有安娜的著作如此細緻。

正在口述《阿歷克塞傳》的安娜.科穆寧娜

安娜編寫《阿歷克塞傳》的目的,顯然是要讓後世不要忘記父親的努力和汗水,而且她要讓世人知道父親的偉大。不過,時至今天,《阿歷克塞傳》的作用並非如安娜所預料一樣。今天,史學家比照這部著作及其他可靠史料,就可以知道當時拜占庭精英企圖向後世隱瞞甚麼,從而對他們有更深的了解。而且,安娜在著作中對弟弟約翰二世的描寫,也是頗為偏頗。她把他形容為一個無能和愚昧的統治者,但歷史告訴我們,約翰二世算是科穆寧王朝一個頗有作為的皇帝。

拜占庭帝國不泛女性統治者,但卻從沒出現過如安娜那樣受過高等教育,又有充裕時間和社會地位的女史學家。因為安娜,我們可以從《阿歷克塞傳》中了解了十一世紀拜占庭帝國的社會面貌、十字軍東征狀況和宗教史無前例的碰撞等等。對於我們來說,安娜.科穆寧娜生於那個時代,絕對是恰好不過。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