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圍牆


二戰後,德國分裂為東德與西德,柏林也分裂為西柏林和東柏林,以圍牆相隔,是冷戰時期的主要標志。當年東德由蘇聯支持成立,而西德則由西方陣營(主要為英國、美國和法國)支持成立。在這分裂期間的短短數十載,兩德文化已產生極大差異。東德和東柏林實行共產主義,西德和西柏林則實行資本主義。

值得注意的是,東柏林是東德首都,但西柏林卻不屬於西德。雖然西柏林訂立的法律、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大多與西德一致,但卻是兩個獨立不同的政治體。居於西柏林的居民亦只有該區的選舉和被選舉權,情況在西德也是一樣。

東德政府為建構一完全以社會主義運行的國度,實施了許多政策如異職同酬、嚴格禁止人民擁有私產、對商業發展實行極大限制。這些政策並沒有成功建立一個理想國度,而且更使東德陷入經濟衰退。當時東德政府曾下令對逃亡西德者格殺勿論,然而許多東德人因不適應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不少人甘願冒著被射殺的風險而要逃到西德。

西德由於奉行資本主義,大量流入的東德人口卻鞏固了其發展經濟的基礎。勞動人口與專業人材的增加,西德政府可以減少投放在培育人材的資源,並集中改革國家經濟。兩德制度上的差異,從一開始便決定了東德的失敗與西德的興盛。在各方面皆落後的東德,為了趕上西德,唯有不斷從西德和西方國家輸入技術、物資與人材,但卻又不斷流失。

一九八九年,東德政權已是沙上危樓,無數示威行動不斷爆發,民眾要求政府放寬許多社會限制。同年十一月六日,計劃想放寬對人民旅遊限制的東德政府出現了一個「歷史意外」。東德官員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因誤會了上級指令,誤以為取消人民旅遊限制乃「即時實施」,並在記者會公佈了這個消息。東西柏林的人民無不因這「誤會」欣喜若狂,大家都紛紛走上街頭把圍牆拆毀,完全顯露了人們渴望國家重歸統一、結束冷戰的熱切盼望。

幾星期後,匈牙利政府也因應東德政府的行動,宣佈開放與奧地利接壤的邊境。這項政策,代表了柏林圍牆從此失去意義,因為東德人民可以取道匈牙利,經過奧地利前往西德。

柏林圍牆是冷戰時期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醜陋的產物。隨著東德共產政權逐漸失去權力,以及人民對一個民選政府及自由市場的強烈訴求後,東德不得不作出大讓步,為兩德重歸統一奠下了基礎。及後一年間,兩德不斷洽談合併,蘇聯最高領導人米凱.戈巴卓夫(Mikhail Gorbachev)並沒有對此作出干涉。

一九九○年十月,東德正式併入西德,東德一直以來實行的社會制度、憲法等即時宣布廢除,並以西德官方國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為合併後的德國官方國名。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