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前歐洲國家的領土變遷


百年前的今天,德軍向法軍投降,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每年這天被定為和平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死難者和希望世人明白戰爭的可怕。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二十世紀的一個分歧點,很多昔日的舊帝國都在一戰後土崩瓦解,這些國家包括戰敗國奧匈帝國(Austria-Hungary)和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而另外德意志帝國(German Empire)也在一戰後走向共和制,變成威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

《凡爾賽條約》(Treaty of Versailles)簽訂後,歐洲國土邊界起了很大變化。

多民族國家奧匈帝國,分裂成為奧地利(Austria)、匈牙利(Hungary)和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而一些本是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Balkan Peninsula)的土地,則併入了塞爾維亞(Serbia,後建立南斯拉夫Yugoslavia)和羅馬尼亞(Romania),奧地利自身也由君主制變成共和制。

沒被肢解的德國,則割讓了土地予比利時(Belgium)、捷克斯洛伐克、丹麥(Denmark)以及復國後的波蘭(Poland)。

至於鄂圖曼帝國,也要在一戰結束四年後才重生為土耳其共和國(Turkey)。但其在中東北非的領土,則被一戰的大贏家英法兩國直接控制,其在中東的政策漸漸促成了今天十分棘手的中東矛盾。

一些參戰國也因為一戰而令內部政治情勢起了變化。 俄羅斯帝國因參戰而令人民對沙皇制更不信任,最終引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羅斯帝國覆亡後變成了蘇俄,芬蘭和波羅的海三國也伺機獨立。

《凡爾賽條約》對德國進行嚴苛經濟制裁,讓早在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時代已成形的德意志民族主義不斷增強,終在二十一年後引發了更慘烈、更血腥和規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