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重建的狄奧多西城牆


▍(圖一)狄奧多西城牆鳥瞰圖

在今日伊斯坦堡(Istanbul)還能見到昔日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著名的狄奧多西城牆(Theodosian Walls)。城牆從金角灣(Golden Horn)開始,一直延伸至馬摩拉海(Sea of Marmara),約長六公里,是五世紀初由拜占庭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Theodosius II)在位時完成修建。狄奧多西城牆是多層式城牆防禦系統,城外建有護城河,河兩側建有矮牆。護城河與第一道城牆間有段小距離,入侵者越過護城河後便要在毫無遮掩下面對守軍居高臨下的攻擊。即便成功登上第一道城牆,他們便要立即面對站在更高主牆和瞭望塔的守軍展開包圍式的高火力攻擊。

▍(圖二)狄奧多西城牆遺跡

拜占庭(Byzantium)在古代世界處於極度優越的地理位置,掌握了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orus),三面環海,在冷兵器時代易守難攻,在古羅馬時期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例如在一九三年的內戰中,塞普提米烏斯.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花了兩年時間才成功攻破支持對手尼格爾(Niger)的拜占庭,成為羅馬帝國皇帝。三二四年時,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打敗競爭對手李錫尼(Licinius)的軍隊,把他圍困在拜占庭。李錫尼後來逃往博斯普魯斯海峽在亞洲的另一側,最終投降。

君士坦丁一世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統治者後,把拜占庭稱為「新羅馬」(Nova Roma),並建造新城牆,定為羅馬帝國新首都,後來漸漸稱為君士坦丁堡。由於新羅馬發展迅速,君士坦丁一世時代的城牆不敷應用,其防線角色後被建在外圍的狄奧多西城牆取代。現今君士坦丁時代的城牆已不復存在,現存仍有部份狄奧多西城牆遺跡佇立著。

▍(圖三)近代重建的狄奧多西城牆

狄奧多西城牆擁有九十六座瞭望塔,高約十五至二十米,寬十至十二米。塔內是軍火庫,儲存弓箭等防守武器。塔頂建有陽台,用作保護弓箭手。今天我們看到的是近代依據歷史資料模仿昔日狄奧多西城牆而重建的,而部份還存在的瞭望塔遺跡(非重建部份)大多是在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末統治拜占庭帝國的科穆寧王朝(House of Komnenos)時期興建的。

(圖四)塞諾格爾高斯之門

狄奧多西城牆有九座要塞化的主要閘門,圖中是稱為第二軍用城門的塞諾格爾高斯之門(Xylokerkos Gate),在希臘語中意即「木製」,本來通往一個木製廣場。塞諾格爾高斯之門現稱為貝爾格萊德城門(Gate of Belgrade),據說是因為鄂圖曼帝國征服了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Belgrade)後命名。城門高二十米,寬五米,昔日有重兵駐守。

▍(圖五)查瑞休斯之門

查瑞休斯之門(Gate of Charisius)是整道狄奧多西城牆的最高處。一四五三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圍攻,拜占庭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在城破之際,從這裡帶領僅餘守軍從這裡衝出城外,迎戰實力懸殊的土耳其軍隊。君士坦丁十一世奮戰到最後一刻,最終消失在戰場中。也正因此,從此民間留下了一個希望傳說,說這位寧死不投降的皇帝將有一天會重新歸來,重奪這座屬於羅馬帝國的失落城市。

資料來源:CHI-RHO GROUP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