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神殿


一世紀羅馬帝國(Roman Empire)建立後,首任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的得力助手阿格里帕(Marcus Agrippa)決定在首都羅馬興建一座神殿。這座神殿並非一般神殿,它被用作「供奉羅馬人的所有神祇」,因此稱為「萬神殿」(The Pantheon)。當時羅馬人信奉多神宗教,而且還會在自己的信仰中加入被征服民族所信奉的神祇,一些對羅馬有貢獻的官員死後也會被神格化,所以羅馬人傳統多神信仰有成千上萬的神祇。因此,萬神殿是羅馬傳統信仰的經典代表建築。

最初的萬神殿,阿格里帕不只使用石材作為建築材料,當中還使用了大量木材。很不幸地,有著大量木材構造的萬神殿在數十年後便受難大火而嚴重損毀。到了西元二世紀哈德良皇帝(Hadrian)時期,萬神殿已破損到必須重建,並且完全只用石料。今天我們看到的萬神殿,正是哈德良時期重建而成的。而這次萬神殿的建築師,便是古羅馬著名設計師大馬士革的阿波羅多洛斯(Apollodorus of Damascus)。

萬神殿擁有濃厚的古希臘建築風格,殿前門口是古希臘典型的神廟山型屋頂,並由多條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支撐,上面刻著一串以拉丁語寫成的文字:「M·AGRIPPA·L·F·COS·TERTIVM·FECIT」,意思即為「瑪庫斯.阿格里帕,盧修斯之子,三屆執政官修建(此建築)。」當時哈德良並沒有刻上自己名字,而是刻上初建者阿格里帕以示尊重。

門口正中間是高七米多、寬四米多的銅製巨門,是羅馬現存最古老仍在使用的門,已有一千九百年歷史。萬神殿正殿是個正圓建築,為哈德良時期產物。屋頂是以水泥建成的圓拱,往高處厚度愈薄和輕,這種構造十分堅固,無須額外支柱支撐屋頂,充分展現了羅馬帝國黃金時代的建築工藝。圓拱中間是個透光的圓形天窗,用以採集陽光為殿內照明。

基督教興起並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甚至羅馬帝國滅亡後基督教主導的中世紀,作為異教信仰的代表建築萬神殿又為什麼能夠存活至今呢?原因有二,一是萬神殿構造十分堅固,在中世紀難以破壞,二是因為它極其堅固,長年被當作教堂之用,以供奉「聖瑪麗與她的烈士」(St. Mary and the Martyrs)。殿內本來有許多尊異教神像,變成教堂後這些神像全被移走,換成基督教和聖人雕像。時至今天,萬神殿依然是個教堂,但殿內已沒有任何雕像,也只會在星期天舉行彌撒或各種天主教相關的儀式。

萬神殿是古羅馬時代唯一遺留下來的完整建築物,其圓拱設計更啟發了後代不少建築師,直至近代,仍然有不少仿效萬神殿圓拱設計的建築物。甚至是現代舉行棒球、足球比賽等等的競技運動場,其屋頂也與萬神殿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片來源:Rome.infoDuMontMichael A. Stecker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