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神話中波呂克塞娜被殺死獻祭


本篇文章獲 Zannanza’s History Channel 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前言

筆者決定寫這篇文章,主要推動力是來自於黃文雄的一本書《中國食人史》,書中詳細研究了在中國歷史上403宗有記載的人相食事件,從上古時代到近代都有。這本書引起筆者的好奇,既然人殉和人相食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罕見,那麼在西方古代情況又如何?為了解答這個問題,筆者將簡單介紹地中海古史中關於人殉和人相食的文獻記載,分析地中海古代這兩種行為有否出現過、它們的普遍性、不同文化中對這些行為的觀點和態度、並且利用最新的考古證據跟文獻記載交叉對比,以驗證文獻記錄的可靠性。

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會分析兩個有關連但互相獨立的概念:「人殉」和「人相食」。人殉,或者人祭,是一種宗教行為,將人類殺害以祭祀鬼神。在中國,人殉的歷史相當久遠,距今4,000年前的石峁文化就出土了相信是殉人的女性骸骨1。在較後期的商、周都存在人殉的文化,當中商朝犧牲的人數最多;從歷史演變發展來看,人殉的頻繁度從商到周一直都是在減少的,到漢代基本絕跡。但到了1398年的明朝,朱元璋死後殉葬之風又在中國捲土重來,在1464年由明英宗廢除。而清初都有殉葬的習俗,直到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才徹底廢除。

在某些古代文化當中,人殉中的被害者,其遺體會遭到其他人食用,這造成了兩者之間在特定情況下有的關連。雖然兩者有關,但「人相食」的現象並不僅限於宗教或人殉的範疇,在歷史上,人類會在戰爭、極端飢餓等其他更現實的處境下發生相食的行為,這些在《中國食人史》中有解釋,筆者就不在這裡多覆述。為什麼筆者要研究這兩個現象?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筆者希望探討這兩個現象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發生的頻率,從而比較在不同文化中對這些行為的取態。為什麼在遠古時代或在某些文明中,如商朝時的中國和中美洲的阿玆特克(Aztec)文化,人殉是社會的一部分,那麼人類文明又是怎樣發展出厭惡人殉和同類相食的道德觀呢?這些都是這篇文章希望探討的問題。

定義「西方」:狹義與廣義西方的使用

當我們希望比較西方的人殉和人相食文化時,我們必須作出一個對「西方」的定義。對很多人而言,「西方」都是相對於「東方」而存在的,但在學術上,西方可以是地理、人種、語言學上來界定。歷史學家莫里斯(Ian Morris)在《西方將主宰多久》中曾經將所有由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發展出來的文明:從歐洲到中亞、北印度的一片廣闊土地劃為「西方」2,我們姑且稱這種定義為「廣義西方」,也就是凡帕米爾高原—喜瑪拉雅山脈以西的地方就是西方。但如果我們以這個廣義西方作這篇文章對西方的定義,分析時將面臨橫跨太多截然不同文化的問題,因此筆者傾向採用較狹義的西方來定義。狹義的西方,是單指地中海文明直接輻射的地區,包括歐洲南部、北非、小亞細亞和東地中海的黎凡特(Levant)地區。這些地區受新月沃土的直接影響,並且互相透過人口的流動和頻繁的貿易自古以來就緊密連繫成一體。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會使用這個對西方的定義來探討這些地中海文明對人殉和人相食的態度,並會詳細綜述希臘、西臺、埃及、希伯來人、腓尼基/迦太基人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蘇美爾的文獻和考古證據。

希臘

米諾斯文明在米諾斯晚期II至IIIA期間(公元前1450-1350年)的牛頭人身怪米諾陶(Minotaur)印章,顯示希臘神話中米諾陶極有可能來源於克里特文明,而克里特文明亦有可能曾經進行人殉,這些歷史記憶糾纏在一起形成古典希臘神話中對克里特島的印象3。(圖片來源:大英博物館)

希臘古代對人殉和人相食的文獻證據比較模糊,主要來自《荷馬史詩》對阿迦門農將他的女兒伊菲革涅亞(Iphigenia)獻祭的記載。另外,希臘神話中,克里特島國王米諾斯(Minos)打敗雅典之後,要求雅典每9年透過抽籤挑選7位童男和7位童女到克里特島作牛頭人身的怪物米諾陶(Minotaur)的食物。然而這些記載的可靠性都相當可疑,因為它們只是神話和史詩的記載,並沒有正式可靠的歷史記錄記載。

考古學家在克里特島阿卡尼斯(Archanes)一幢年代可追溯至米諾斯中期II (Middle Minoan II,或縮寫作MM II)的倒塌建築物中發現了4具骸骨,當中3具是被倒塌的屋頂壓死,但另外1具位於建築物中間的遺體呈捲曲狀,考古學家並且在骸骨中間發現了一柄匕首,這是歷史學界第一次在希臘米諾斯文明發現人殉的證據。此外,考古學家亦在位於諾可索斯王宮(Knossos)附近的一幢米諾斯晚期IB (LM IB)時期建築一個細小的石室中發現了4具兒童的遺骨,遺骨上有刀傷的痕跡,有理論指這4名兒童可能曾經遭到獻祭和被食用。這是米諾斯文明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發生人相食現象的證據。然而根據米諾斯宗教研究的專家Susan Lupack,若要將這些證據指向米諾斯文明曾經進行人殉和曾經發生人相食現象的理論,至今存在爭議。她接著解釋道:「即使人殉曾經確實是米諾斯人宗教的一部分,這也是極罕見的事情4」。從亞瑟.埃文斯1894年開始發掘諾可索斯王宮至今126年的考古工作,只發現了兩個疑似是人殉和1個疑似人相食的例子,顯示同類的事件在米諾斯文明中是非常罕見的例外。

至於米諾斯文明的繼任者邁錫尼文明,雖然《荷馬史詩》中有關於邁錫尼人進行人殉的記載,但至今並沒有任何考古證據證明邁錫尼人曾經進行過人殉。線性文字B (Linear B)泥板文件在20世紀中期被麥可.文特里斯(Michael Ventris)成功破譯後,也沒有提供進一步證據證明邁錫尼人曾經進行人殉或曾經食人。因此就目前證據而言,我們可以假設邁錫尼人沒有人殉或食人的傳統和習俗。

西臺/赫梯

K Bo IV 6 (CTH380號泥板文件)殘片

西臺帝國是青銅器時代晚期的一個近東強國,它本土位於安納托利亞(即今日的土耳其),曾經在卡佚石之戰(Battle of Kadesh)中跟埃及打成平手。關於西臺曾經進行人殉的文獻記載於K Bo IV 6 (CTH380號泥板文件),西臺新王國的國王穆爾西里二世(Mursili II)的王后Gassulawiya將一位漂亮的女士獻給Lelwani女神,希望她能夠成為自己的替代品(substitute),讓她所得的重病可以減輕。由於文件本身殘破不全,歷史學者們不知道用來代替Gassulawiya的這位女士最終有否被當作祭品獻給Lelwani女神。但即使是這樣,女神最終仍是不為所動,Gassulawiya很快病逝,穆爾西里二世陷入深深的悲傷中5。這份CTH380文件是目前西臺學上唯一一份文件顯示西臺有可能發生過人殉的現象,但它仍然很具爭議性的本質,使得目前學術界對西臺是否有發生過人殉持懷疑態度。考古學家對西臺重要遺址包括首都哈圖沙(Hattusa)進行超過1個世紀的發掘工作,出土了大量宗教場所和神殿等建築,至今並沒有任何考古證據證明西臺人曾經進行過人殉。

至於西臺曾否發生過人相食的現象,就目前已有的文獻和考古證據而言,答案也是否定的。在筆者《西臺帝國興衰史》(詳見另文)中,筆者已經有提及過西臺末期文獻記載顯示西臺曾經發生一場嚴重的大飢荒,糧食變得十分短缺,西臺政府被迫向附屬國施壓不得拖延從埃及進口糧食的運輸6。在這樣一個大環境底下,我們很容易會猜測到底西臺國內會否演變成人相食的局面。但目前我們所有的文獻和考古證據都完全沒有顯示出西臺國內發生人相食,當然,我們必須小心不要過早下結論,但以目前的證據而言,我們可以推斷西臺國內並沒有發生人相食的事件。直到帝國最後的覆亡和哈圖沙的毀滅,西臺人似乎都堅守著他們對道德的底線。

埃及

安西臺菲(Ankhtifi)的自傳銘文,提到上埃及曾經發生一場慘重的飢荒,人們被迫吃掉孩子(c.a. 2181-2040 BCE)

古埃及的考古和文獻證據指出,在埃及的古王朝到新王朝,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埃及曾經進行人殉。埃及的神殿銘文、紙莎草文獻等並沒有記載埃及的宗教有人殉這一部分。雖然埃及法老王的陵墓曾經是很宏偉的金字塔,然而從金字塔到帝王谷,埃及法老王死後並沒有如商朝的中國強迫妃嬪和侍從等殉葬。然而,人相食的情況卻很有可能曾經在埃及發生過。安西臺菲(Ankhtifi)的自傳中曾經提到,在埃及的第一中間期(First Intermediate Period,公元前2181-2040年)時期,埃及曾經遭遇一場罕見的極大規模飢荒。在他的銘文中有記述「整個上埃及很多居民都因飢餓而死掉,人們甚至將自己的孩子吃掉7」。這段令人毛骨聳然的銘文如果是真的話,將是古埃及第一中間期曾經發生人相食事件的直接證明。然而這段記載有否誇大,另外即使人相食的情況真的曾經出現,它到底有多普遍?這個對於歷史學界仍然是可以爭議的議題。但以埃及數千年的歷史而言,出現「人相食」現象的記載仍然十分罕見,在埃及古王朝時期只有安西臺菲銘文一個例子。以目前證據而言,埃及的人相食情況很大機會確實有發生過,但仍只是一個極罕見的例外。

下集:初探地中海古史中的人殉和人相食事件,文獻綜述和相關的考古證據(下)

參考資料:

  1. 譚佩妮 (2014) 石峁遺址: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視窗. 中國文化報, Retrieved from: http://www.ndcnc.gov.cn/zixun/yaowen/201407/t20140715_962260.htm
  2. Morris I. (2010) Why the West Rules: For now. Chapter 2, pp. 114, 178. Profile Books.
  3. Weingarten J. (2010) The Oxford Handbook of Bronze Age Aegean. Chapter 24 “Minoan Seals and Sealings”, pp. 32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Lupack S. (2010) The Oxford Handbook of Bronze Age Aegean. Chapter 19 “Minoan Religion”, pp. 258-25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Bryce T. (2002) Life and society in the Hittite World. Chapter 11 “Festivals and Rituals”, pp. 20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Bryce T. (2005) The Kingdom of the Hittites. Chapter 13 “The fall of the Kingdom and its Aftermath”, pp. 331-33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 Laurent C. (2008) Famine. UCLA Encyclopedia of Egyptology. Department of Near Easter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UCLA. Retrieved from: http://www.escholarship.org/uc/item/2nv473z9.pdf

圖片來源:

個人頭像照片
作者

膠登及連登會員,網路博客、聚言時報專欄作家,筆名來自公元前十四世紀期間,被西臺帝國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派往埃及迎娶埃及王后安克姍海娜曼卻神秘消失在兩國邊界的西臺王子塞那沙。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