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尼微的陷落油畫


本篇文章獲 Zannanza 授權轉載,歡迎訪問作者 Patreon專頁

前言

對於華文地區而言,「宦官亂政」這四個字應該並不陌生。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強大的中央政權都面對嚴重的宦官問題,甚至有歷史學家認為,宦官亂政是東漢、唐朝和明朝最終走向覆亡的其中一個原因。

在中國歷史上,宦官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那麼在世界其他地方到底有否觀察到類似的歷史發展趨勢呢?我們知道,宦官並不是中國獨有。在古美索不達米亞和拜占庭帝國,都有宦官的存在。

和古代中國不同,西方的宦官並不一定是為了要入宮服侍國王、皇帝而被閹割的。在新亞述帝國(Neo-Assyrian Empire),宦官很多都是位高權重的大臣、或是帶兵打仗的武將。由於國王恐懼他們劃地為王,建立自己的王國,所以才將他們閹割,以避免他們以血緣裙帶紐帶建立自己的本土王朝。在羅馬帝國後期,宦官制度復辟並變得在政府官僚體系當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 I)立下赫赫軍功的將領納爾塞斯(Narses)就是閹人。

新亞述帝國的宦官制度是如何發展出來?它和中國歷史的經驗又有甚麼不同?亞述人所建立的鐵血超級帝國,在堪稱智者國王的亞述巴尼拔死後不久即神秘土崩瓦解。為甚麼新亞述帝國的隕落如此突然?正當考古學家百思不得其解時,一枚粘土印章的出土使謎底水落石出。真相,卻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

新亞述帝國的宦官

亞述(Assyria)是古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一個文明古國,它位於底格里斯河上游丘陵地帶,北鄰今土耳其東南部、亞美尼亞和伊朗西部庫爾德斯坦地區,其歷史可以上溯至西元前二○二五年亞述爾城邦脫離烏爾(吾珥)第三王朝獨立。亞述的歷史可以粗略劃分為古、中、新王朝和兩個中衰的時代,當中又以西元前九三四年-六○九年的新亞述「帝國」時代版圖最大、國力最盛。在新亞述時代,宦官制度對維持帝國政府的運作,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新亞述帝國的最大版圖

在新亞述帝國內,宦官經常會擔當國王親衛隊或是各種文官、武官的角色。不同於嚴格禁止宦官涉及政治的古代中國,在亞述帝國,宦官上朝是被法例所允許的。並不只是在後宮服侍國王起居飲食的會用到宦官,率領亞述軍隊帶兵打仗、管理行省等重要的國家職能,都是由宦官負責。在沙姆什・阿達德五世(Šamši-Adad V,前八二三年-八一一年)在位期間,亞述政府更增設首席宦官(新亞述文:ša rēši)一職。擔當此職位的宦官位高權重,是朝廷中的大員,沙姆什・阿達德五世更委派他的首席宦官攻打北方的強敵烏拉爾圖王國(Kingdom of Urartu)。

元帥獨攬大權,行省紛紛割據,新亞述帝國陷入中衰

在沙姆什・阿達德五世死後,亞述帝國陷入中衰。軍隊將領對政府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連國王都成為了這些大將的傀儡,其中最佳例子就是沙姆希魯(Šamši-ilu)。沙姆希魯本來是沙姆什・阿達德五世在前七八七年委任的大元帥,他不是閹人。但是當沙姆什・阿達德五世死後,他的繼承人阿達德・尼拉里三世(Adad-nirari III)年幼登基,必須由母后和沙姆希魯攝政,說白點就是沙姆希魯這位大元帥才是真正掌握國家實權的人。到後期,他打贏了仗立的碑文,連自己的主子名字都不提,直接就將所有功勞歸功於自己。

沙姆希魯在沙姆什・阿達德五世死後獨攬大權四十年,亞述國政禮崩樂壞。他的軍事獨裁引起國內的不滿沸騰,終於在前七六三年爆發了歷時五年的大規模起義和內戰。大元帥最終將起義鎮壓住,但是亞述國本已傷筋動骨,再沒有太多本錢發動擴張戰爭。同時,國王的無能,也使得中央權力削弱。地方官員紛紛劃地割據,建造碑石刻上為自己歌功訟德的銘文,並將權力世代相傳,完全視中央政府為無物。

強勢的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重建亞述中央政府的權力,但是宦官的權力變得越來越大

新亞述帝國的國運,要到強勢的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Tiglath-Pileser III,前七四四-七二七年在位)上台才迎來轉機。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是阿達德・尼拉里三世的其中一個兒子,他在阿達德・尼拉里五世死後,在將領和高官支持下登位。但是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登基後一反常態,他削弱地方官員的權力,並將權力集中到他自己身上,甚至連他的親信都受到了打擊。沙姆希魯所建立的記念碑遭到破壞,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相信那段歷史是國家的恥辱,因此對這位權傾朝野四十年,甚至連國王都是他扯線公仔的大將進行記錄抹消的刑罰。

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的肖像
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名字的新亞述文寫法

為防止類似的事再度發生,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將行省進一步分割,面積、人口、經濟產出較多的行省被分割成較小的行政區:十二個行省變成了二十五個,省長改由閹人擔當,以避免他們建立自己的小王朝(實際上,宦官找到了一個方法避開這個生理限制,就是養子繼承)。省長一職由兩人共同擔當,一左一右,目的是讓他們互相牽制、監察,防止異心。

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的改革重建了新亞述帝國的統一,但是他對宦官的重用,也為日後宦官在中央政府內部權力膨漲埋下了計時炸彈。

帝國過度擴張,嚴刑峻法剝削被征服的民族,不滿埋下了帝國衰亡的種籽

從提格拉・帕拉沙爾三世(Tiglath-Pileser III)、薩爾瑪那薩爾五世(Shalmaneser V)、沙貢二世(Sargon II)、西拿基立(Sennacherib)、阿薩爾哈東(Esarhaddon)到亞述巴尼拔(Assurbanipal),六位強勢的國王統治強大的新亞述帝國。在他們的改革下,亞述軍隊毫無疑問成為了世界上無可匹敵的軍事機器。新亞述帝國走向職業化,裝備統一,就如馬略改革後的羅馬軍團一樣。軍隊換裝了碳鋼製成的刀劍、防具,古老的戰車逐漸被淘汰,機動性更強的騎兵受到重用,並且將騎射部隊投入戰場。亞述軍隊甚至建立了專門負責建造工事、維護攻城器械的工程兵部隊和滲入敵後破壞的特種部隊。亞述軍隊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後勤補給系統。根據會計泥板資料,在沙貢二世期間,駐守在東部城市卡爾-亞述爾(Kar-Assur)的駐軍一個月就消耗385萬公升的糧草。強大的後勤是亞述軍隊賴以成功的要素之一。

沙貢二世:他的鐵騎征服過無數國家、民族,蹂躪過之處生靈塗碳、血流成河,但是他最後的下場卻是遠征安納托利亞全軍覆沒,甚至連遺體都被敵人擄去,無法回鄉安葬;他建立的新首都被他的兒子放棄。

亞述周邊的國家一個個地淪陷,而他們對被征服的民族毫不留情。敵方國王、官員被格殺勿論,埃蘭被攻破後,國王首級被割下,當作裝飾被掛在亞述國王御花園的樹上。此外,出言侮辱亞述的戰俘更會遭受刺穿、剝皮等的酷刑。這些恐怖的畫面被亞述國王當作值得炫耀的事刻在皇宮的牆上,並用作恐嚇外國使節。即使是僥倖保住了性命,迎來的也是大規模的驅逐和奴役。沙貢征服以色列後,將二萬七千多人強制驅逐到敘利亞西北部和伊朗。據歷史學家估計,在新亞述帝國統治近東的三個世紀期間,四百五十萬人遭到強制迫遷,並永久改變了近東的人口構成。

亞述軍隊強制迫遷被征服民族的浮雕

亞述的殘暴雖然在短時間內把反抗的力量消滅在萌芽狀態,但是不滿的種籽正在被征服的民族內心醞釀。當然,在亞述的鐵腕統治下,他們必須把異心收藏得很好,但是當中央政府的權力出現缺口,這些受壓迫的民族就會反抗。最低限度,當有外國入侵亞述時,他們並不會幫助這個壓迫他們的政府,甚至會勾結外國勢力插中央一刀。而事實上,歷史確實如此發展。由始至終都不滿亞述統治的巴比倫,最終推舉了那波帕拉沙爾,他勾結來自伊朗高原的米底人攻入了《舊約聖經》中稱為「流人血大城」的尼尼微,並建立了新巴比倫帝國。

新亞述帝國最後一個偉大首都尼尼微。
西元前六五三年的卡赫河戰役(Battle of Ulai)中,亞述軍隊大破埃蘭的軍隊,埃蘭國王圖曼(Teumman) 死。其首級割下,吊在亞述巴尼拔御花園的樹上作裝飾。

智者國王亞述巴尼拔建立了一個內外都穩定的帝國,為何短短二十年後,這個超級帝國就土崩瓦解了呢?

在十九世紀,歐洲的考古學家在尼尼微的西北宮殿裡發現了一座堆滿了三萬塊泥板的建築物,經點算後有一千五百多份文件,考古學家將它稱為「亞述巴尼拔圖書館」。亞述巴尼拔是一位智者國王,雖然他殘暴不仁就如他的前任一樣,但是他經常吹噓自己是第一個會讀寫楔形文字的國王,並稱自己博覽群書,精通世上一切的知識。在這方面,他和親自向歐幾里德拜師學習數學的托勒密一世不乏相似之處。也正如托勒密一世建立亞歷山大港圖書館一樣,亞述巴尼拔在前者的三百多年前就建立了「亞述巴尼拔圖書館」。裡面收藏文學、宗教、醫學、數學、天文、歷史和行政會計文件無數。在前六三十年亞述巴尼拔死時,亞述帝國內政、外交均非常穩定,埃蘭和烏拉爾圖王國這兩個亞述的競爭對手都不復存在,有誰能威脅到堅固的尼尼微呢?當時沒有人會想像到短短二十年間,這個帝國會不復存在。

亞述巴尼拔御駕親征,騎在馬背上向敵人發射弓箭的浮雕

就正如一九八○年代初的政治分析師多數認為蘇聯和冷戰至少會存續至二十一世紀初一樣,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一年所發生的事如此突然,令很多人都嚇了一跳,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前七世紀末的近東。沒有人能想像到一個看似穩如泰山的世界帝國會迅速倒台。但就如一九八○年代的蘇聯一樣,強大、堅固的外表後面,新亞述帝國的世界霸權正出現裂痕。

扯線公仔

前六三○年,亞述・埃提爾・伊蘭尼(Ashur-etel-ilani)年幼登位,繼承了他父親和祖先所建立的這個超級強國。正如之前提過的阿達德・尼拉里三世要由沙姆希魯攝政一樣。但是亞述・埃提爾・伊蘭尼的登位暗潮洶湧,實際上,他是首席宦官辛・舒姆・利希爾(Sîn-šumu-lēšir)所扶植登上大位的。很明顯,大家都知道這位幼主是辛・舒姆・利希爾的扯線公仔。雖然亞述・埃提爾・伊蘭尼是亞述巴尼拔的兒子,但當時朝野上下對他的登位非常抗拒,他登基的合法性很可能存疑。

宦官謀朝篡位,國王的兄弟起兵復仇,內戰席捲亞述帝國全境

亞述・埃提爾・伊蘭尼登基後短短三年,他就從歷史記錄上神秘消失。歷史並沒有記載他到底為何會消失,但是我們可以肯定這位幼主的命運凶多吉少。幼主死後,新亞述帝國忽爾群龍無首,到底誰可以取而代之?

對歷史學家而言,這是一個難解之謎。但是考古學家意外發現了一枚國王的粘土印章,印章上面的人像沒有亞述國王標誌性的大胡子,這震驚了整個考古學界。因為在新亞述王國,只有閹人才會沒有胡子,而閹人是不可能繼承王位的。

沒有胡子的亞述國王粘土印章:在新亞述王國,只有閹人才會沒有胡子。

歷史的真相逐漸水落石出,亞述・埃提爾・伊蘭尼神秘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辛・舒姆・利希爾本人。一位宦官直接登上了國王的位置,可想而知引起的轟動有多大,簡直就是天翻地覆。考慮到亞述・埃提爾・伊蘭尼神秘消失和辛・舒姆・利希爾把國王的位置直接挪來讓自己做,幼主的死很難不令人想像到是辛・舒姆・利希爾這位宦官謀朝篡位。這樣的事在近東也不是沒有歷史先例。大名鼎鼎的埃及法老王圖坦卡門神秘死亡,一直都有理論認為是權臣阿伊在搞鬼。阿伊為了鞏固自己權力,甚至強迫圖坦卡門遺孀安克珊海娜曼嫁給他,以獲取登上法老大位的合法性。安克珊海娜曼寧可向西臺帝國國王提親,都不願嫁給臣僕,結果阿伊把她和前來和親的西臺王子塞那沙都解決了,然後還是登上了法老之位。

內憂外患:巴比倫-米底聯軍攻破尼尼微,國王戰死,千年帝國壽終正寢

辛・舒姆・利希爾謀朝篡位,中斷了千年以來由阿達斯(Adasi)家族不同分支繼任亞述國王的傳統。「萬世一系」突然壽終正寢,奪位者還是個宦官,所造成的軒然大波難以估量。亞述帝國很可能立即陷入了恐慌、騷亂、內戰。短短幾個月後,辛・舒姆・利希爾消失了,並由另一位亞述巴尼拔的兒子繼位。這位兒子叫辛沙里施昆(Sîn-šarru-iškun)。

新亞述帝國末代國王辛沙里施昆
辛沙里施昆的楔形文字名字

辛沙里施昆很可能以正統王室後裔,亞述巴尼拔兒子的身份作號召,起兵推翻謀害他兄弟的辛・舒姆・利希爾,報了這個血仇。但是內戰讓亞述元氣大傷,加上統治巴比倫的親亞述傀儡國王在前六二七年駕崩,一直想脫離亞述統治的巴比倫嗅到味道,知道這是最好的機會,馬上行動。

前六二六年,那波帕拉沙爾(Nabopolassar),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的父親,在擊敗前來鎮壓的亞述軍隊後,被推舉為巴比倫國王。巴比倫從亞述獨立。那波帕拉沙爾和新近組成國家的米底人聯手攻打亞述本土,攻破了聖城亞述爾,亞述帝國主神亞述爾的寺廟被掠奪一空,這對亞述軍隊的軍心產生了巨大的打擊。在亞述爾城破後的三年,前六一二年,巴比倫-米底聯軍兵圍尼尼微兩個月,並從巨大的城門找到突破口。尼尼微城破,辛沙里施昆戰死,亞述帝國此後迅速土崩瓦解,不復存在。

結語

新亞述帝國為何會迅速由亞述巴尼拔的繁榮陷落?宦官辛・舒姆・利希爾扶植不受歡迎的傀儡國王,並將他謀害以獨攬大權,毫無疑問削弱了亞述政府的威信。但是我們可以肯定,既然辛・舒姆・利希爾能有這樣的權力將一個滿朝上下都不喜歡的人推上王位,那麼可以肯定他在亞述巴尼拔的時代就已經獲得了國王高度的信任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因此,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亞述帝國覆滅的原因,內鬥的種籽,早在智者國王統治,帝國欣欣向榮、萬邦來朝的時代就已經種下。因為早在裂痕還沒有被察覺到的時候,辛・舒姆・利希爾肯定已經權傾朝野。巴比倫的不滿,只是在帝國政府內部陷入混亂、內戰時替它補上一刀,送這個殘暴的帝國最後一程。

以武服人也許可以換來短暫的和平,但歷史告訴我們,曾經被奴役的人會靜待時機反擊他們的敵人。在這個再一次走向動蕩邊緣的世界,這個帝國主義和擴張主義思潮復辟的時代,歷史的教訓絕對值得世人警惕。

圖片來源:

  • Map of the Assyrian Empire: Wikimedia Commons
  • Tiglath-Pileser III: Wikimedia Commons
  • tiglath-pileser-iii-name: Zannanza
  • Sargon II: The British Museum
  • The Monuments of Nineveh, Vol 2 – Plate 1 – The Palaces of Nimroud Restored: Wikimedia Commons
  • battle of Ulai: The British Museum
  • Ashurbanipal: The British Museum
  • Undated seal impression from Nineveh of a beardless Assyrian king, possibly Sin-shumu-lishir: Wikimedia Commons
  • Sîn-šarru-iškun: The British Museum
  • sin-sarru-iskun-name: Zannanza
  • Fall of Nineveh: Wikimedia Commons
作者

膠登及連登會員,網路博客、聚言時報專欄作家,筆名來自公元前十四世紀期間,被西臺帝國國王蘇庇路里烏瑪一世派往埃及迎娶埃及王后安克姍海娜曼卻神秘消失在兩國邊界的西臺王子塞那沙。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