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一世銅像


上一篇:【東羅馬帝國諸帝(序)】羅馬帝國的餘暉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 – CE 306 – CE 337 在位)
君士坦丁王朝(Constantinian Dynasty)

羅馬帝國經歷了三世紀危機(註一)後,羅馬帝國從此一蹶不振。昔日的帝國政治機能已不能有效統治龐大的帝國。於是,西元286年,四帝共治制(註二)被創立了。顧名思義,帝國分成東西兩部份,每部份由一名正皇帝和一名副皇帝合作統治。不過,這個制度並非一個穩定的制度,四名皇帝很快就打起上來,而君士坦丁一世就是其中一個。

西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擊敗所有競爭對手後統一了羅馬帝國。為了統治的需要,他除了加強皇權和擴大軍隊規模外,還把帝國首都遷至君士坦丁堡。一般來說,史學家把遷都那年定為東羅馬帝國之始,時為西元330年。

他最著名的事跡,就是確立了基督教在帝國內的合法地位,並頒布了一系列措施讓基督教在帝國內發展蓬勃。其實在他之前,羅馬帝國皇帝竭力鎮壓日益壯大的基督教。為什麼君士坦丁一世採取完全相反的政策呢?

因為羅馬帝國經歷過三世紀的動亂後,羅馬人心理上失去了依靠。對他們來說,整個世界充滿災難,而基督教的救贖思想成為了他們精神上的依靠。如是者,透過控制基督教,君士坦丁一世就能有效統治接近分崩離析的帝國了。他把首都從充滿異教色彩的羅馬遷至基督教色彩強烈的君士坦丁堡,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不過,單純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並不足夠,帝國內的基督教派眾多,所奉行的教義也極為不同。為了統一所有教義,他在尼西亞舉行了影響深遠的《尼西亞大公會議(First Council of Nicaea)》,明確規定了聖經的內容(亦即尼西亞信經),及把基督教的「三位一體」及「耶穌具神性」等的論說奉為正統。今天我們正統基督教教義,就是在當時基本確立的。

君士坦丁一世大幅改造羅馬帝國,基督教化的帝國讓皇帝成為至尊無上的「君權神授」。羅馬帝國也向著政教合一的方向發展,成為後來東羅馬帝國的統治基礎:政教合一的專制君主國。

註一:所謂三世紀危機,是羅馬帝國從西元3世紀起,經濟和社會崩壞、皇帝更迭頻繁、邊境外患嚴重、內戰連綿,是帝國接近崩潰邊緣的一個時期。在一百年間,軍隊地位不斷上升,更隨意暗殺、罷黜皇帝,而皇帝也多由軍人出任。

註二:三世紀危機後,昔日由皇帝和元老院合作的元首制已崩潰。皇帝戴克里先為分擔沉重的統治,將帝國分成兩部份,每部份各設一正皇帝和一副皇帝統治。

下一篇:【東羅馬帝國諸帝(二)】朱利安努斯:羅馬眾神的最後掙扎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