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爾二世


巴西爾二世

研讀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歷史時,總有些皇帝特別有名,其名字必會出現在相關書籍裡。這篇文章將要介紹的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拜占庭帝國馬其頓王朝(Macedonian Dynasty)時期的巴西爾二世(Basil II,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

馬其頓王朝是拜占庭帝國歷史上最鼎盛時期之一,大體歸功巴西爾二世。巴西爾二世一生,只專注在唯一目標,把他的帝國改造成世上史無前例的超級強權。為達至這個目標,他展現出一種厭世態度-對文化藝術毫不在意,對知識分子不屑一顧,對婚姻沒半點興趣,也全無想過要傳宗接代。帝國臣民覺得,他們這位君王演講全無魅力,經常帶著陰沉感覺。如果你遇到這麼一個人,你絕不會對他產生好感,甚至可能覺得要對此人敬而遠之。

他確實成為拜占庭帝國歷史上其中一位最著名的皇帝。然而,巴西爾二世統治之路並不平坦,在他成就霸業之前,必須先克服許多難題和困境,才得以把帝國推上顛峰。

就讓我們把他的事蹟娓娓道來。

延伸閱讀:【年代記事】拜占庭帝國大事年表

充滿鬥爭的帝國宮廷

從出身來看,巴西爾二世好像天生便註定掌控帝國。九五八年,他出生於最尊貴的紫色大理石房間,是當時拜占庭帝國皇帝羅曼努斯二世(Romanos II,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和皇后狄奧法諾(Theophano)的長子。不過,在帝國宮廷裡,皇帝雖然尊貴,卻並非呼風喚雨之人。相反,皇帝經常身陷政治大旋渦中,與勢力龐大的軍事貴族無聲角力,時刻必須加以防範,生命日夜受到威脅。羅曼努斯二世意識到這點,他不知道自己會否突然被人暗算身亡。因此,他任命兩個兒子-才剛五歲的巴西爾和三歲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為共治皇帝,為他們確立未來繼承人地位,防止其他人藉詞覬覦皇位。然而,這兩個小孩童根本無法履行作為共治皇帝的職責。

事實證明,羅曼努斯二世的擔憂是正確。三年後,他溘然而逝,死時才二十四歲。一般認為,他是被妻子毒殺的,不過直至今天仍沒有確實證據支持這個說法。就這樣,他遺下了年幼的兩個兒子。

年幼時被加冕為共治皇帝的巴西爾二世

五歲的巴西爾根本沒有能力統治帝國,母親狄奧法諾也不被允許單獨攝政。狄奧法諾唯有改嫁軍事貴族尼基弗魯斯.福卡斯(Nikephoros Phokas),讓他成為皇帝,稱尼基弗魯斯二世(Nikephoros II,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然而,狄奧法諾與他相處並不融洽,甚至討厭這個次任丈夫。就在不久後,尼基弗魯斯突然暴斃,這應該又是狄奧法諾幹的。尼基弗魯斯死後,他的外甥約翰.齊米斯基斯(John Tzimiskes)繼任為皇帝,稱約翰一世(John I,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約翰所以能登上皇位,是因為他與狄奧法諾有染,與她合謀把尼基弗魯斯殺死。

約翰一世成為皇帝後,知道狄奧法諾是有刺玫瑰,她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最終也可能謀害到自己,必須與之保持距離。於是,他迅速把狄奧法諾流放。可是,約翰一世也不得善終,他死於宮廷陰謀,被毒殺身亡。約翰一世死後,巴西爾二世終於到了能坐在皇座的年齡,成為名義上的皇帝。

延伸閱讀:既是尊貴的紫袍公主,又是中世紀獨一無二的女史學家:安娜.科穆寧娜

年少的巴西爾二世不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只好依賴他的攝政王叔叔「管家」巴西爾(Basil the Chamberlain)。由於這位叔叔也叫巴西爾,為了避免混淆,本文就稱他為「老巴西爾」。老巴西爾雖是個宦官,但卻十分可靠,他為巴西爾二世清除了兩個挑戰他地位正當性的地主家族。

不過,權力往往使人腐化。老巴西爾當了攝政王後,嘗到權力的滋味,逐漸有了野心。他開始把自己當成皇帝,經常無視巴西爾二世而私自頒令,甚至穿著只有皇帝可以穿的長帝袍。巴西爾二世看在眼裡,他自知暫時無能力取回權力,只好耐心等候、細心觀察,學習拉攏軍隊並靜待時機。

十八歲那年,根據帝國傳統,巴西爾二世終於可以正式登基親政。就在此時,老巴西爾散播謠言,說這位年輕皇帝與穆斯林(Muslims)勾結,同時發動政變,企圖擁立一個強大軍事貴族-巴爾達斯.福卡斯(Bardas Phokas)為皇帝。不過,巴西爾二世早就預料到有此日來臨,他比老巴西爾作出更快行動。在軍隊支持下,他選擇更早日子登基,隨即派出軍隊逮捕老巴西爾,宣布他犯了叛國罪。老巴西爾被放逐,土地和財產全被充公。

巴西爾二世從小見識不少貪婪之人,想從他手中奪走皇位。現在,他終於牢牢抓緊權力,不會再輕易分給別人。

巴西爾二世

誰是宿敵?保加利亞人

傳統拜占庭帝國皇帝給人的感覺,是奢華、旺盛和富有魅力,巴西爾二世卻全無這些特質。他身材矮小,臉孔兩邊留著長長鬍子,擁有一雙藍眼晴,服飾方面完全不講究。受到童年經歷影響,他個性難以親近,對人也不帶信任,以陰沉著稱,穿著的紫袍顏色比一般更加暗啞。雖然如此,他卻極度虔誠,甚至會帶著一尊聖母瑪利亞雕像遠赴戰場。

由此可見,與其說他是個皇帝,倒不如說他還更像個修行中的簡樸苦僧。巴西爾二世不在乎身邊人看法,或其他人對他的評價,他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鞏固權力,成就帝國霸業。為此,他急不及待便想做些事情來達成目標。

前文提過,皇帝不能呼風喚雨,在宮廷裡有大量有野心、貪婪的軍事貴族時刻在虎視眈眈。年輕的皇帝要在宮廷裡站穩腳,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建功立威,讓所有人心悅誠服。因此,巴西爾二世一下子訂立了極高目標-他把目光放在帝國長年最大外患-保加利亞人(Bulgars,或稱保加爾人)身上。

一百年前,保加利亞人首領克魯姆汗(Khan Krum)統一保加利亞人各部落,成功把勢力大幅擴張。他組建了一支強大軍隊,先後打敗了三位拜占庭帝國皇帝。有說他為了慶祝自己功業,曾把其中一位拜占庭帝國皇帝-尼基弗魯斯一世(Nikephoros I,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的頭骨製成酒杯。自那時起,保加利亞人在巴爾幹半島(The Balkans)的勢力和影響力如日方中。巴西爾二世在位時,保加利亞人現任首領是薩繆爾汗(Khan Samuel)。保加利亞人是拜占庭帝國最頭痛的外患,經常進入帝國領土進行燒殺搶掠。巴西爾二世認為,只要他成功打敗這個強敵,那麼便能建立極高威望,皇位也就穩如泰山了。

延伸閱讀:保加利亞人的崛起:與拜占庭帝國較勁的西美昂大帝

年輕的君主急不及待想證明自己和收復帝國故土,他就這樣率領了一支軍隊入侵保加利亞帝國(Bulgarian Empire)。不知是否因為出征時氣勢磅礡,保加利亞人一時招架不住,初仗就敗給了拜占庭帝國軍隊,後撤到索迪卡(Serdica,即今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Sofia)。巴西爾二世乘勝追擊,包圍索迪卡展開圍城戰,勢要攻破這座城池。勝利似乎近在眼前,但這位年輕君王始終缺乏戰場經驗,不知道圍城戰是一種極度消耗士氣和資源的策略。二十天過去,戰況卻始終膠著,索迪卡仍然牢不可破。隨著時間過去,巴西爾二世的軍隊開始出現缺糧情況。保加利亞人退入索迪卡前,燒毀四周農田,使拜占庭帝國軍隊無法在附近補給糧食。就在他們筋疲力竭之際,保加利亞人卻突然從城中向他們展開投石攻擊,一時反應不切的拜占庭帝國軍隊死傷慘重,大部份攻城武器也給破壞。

巴西爾二世知道此戰大勢已去,沒有繼續逞強,他立即解除圍城命令,帶著又累又餓的殘餘部隊撤退。然而,薩繆爾汗卻早料此。他在狹窄的圖拉真隘口(Gates of Trajan)靜候,大舉伏擊正在撤退的拜占庭帝國軍隊。巴西爾二世的軍隊慌忙四散,帝國玉璽被奪,皇帝本人也受了傷。因為這場戰爭,他失去了大量將士,只靠一支亞美尼亞精兵護送他回去。

對於巴西爾二世來說,這是一場當頭棒喝的慘敗,是巨大的屈辱。除了無法證明自己、收復帝國故土外,現在他更陷入了統治危機。那些覬覦他皇位的人,正在盤算利用他這次失敗而蠢蠢欲動了。

保加利亞帝國最大版圖(西元1000年)

首要任務,就是整治反抗貴族

九八七年,巴西爾二世回到君士坦丁堡,狼狽的他沒有足夠保護自己的軍事力量。早前被老巴西爾企圖扶植為皇帝的巴爾達斯.福卡斯,認為這是一個絕好機會,遂捲土重來,自行宣佈自己是帝國皇帝。巴西爾二世明白到,沒有足夠實力,他是無法打敗這個篡位者。於是,他將自己妹妹許配給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世(Vladimir, Grand Prince of Kiev)。作為交換條件,弗拉基米爾一世承諾向巴西爾二世提供六千名驍勇善戰的維京戰士。

有了這支戰鬥力強勁的維京部隊,巴西爾二世再一次成功鎮壓了巴爾達斯的叛亂。為了震懾其他欲反叛的軍事貴族,他以不同方式殺死了叛軍三名指揮官,分別是吊死、釘死和刺死。

巴西爾二世老早就不滿這些不安於本分的貴族,如今對他們更是厭惡到極。現在,他首要任務不再是收復故土,而是肅清那些貴族勢力。他向那些曾經反抗他的貴族徵收重稅,強迫他們替窮人交稅,此舉不僅能有效削弱他們的財政實力,還可以贏取民心。另一道聰明策略是他允許貴族以交稅代替提供軍事義務,能減少地方貴族的軍事人口資源,同時又能利用多收的稅金訓練一支只忠於自己的軍隊。

嘗過慘痛教訓後,巴西爾二世學得很快。他在敘利亞(Syria)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中獲得巨大勝利,粉碎了法蒂瑪人(Fatimids)的野心。為了讓軍隊迅速突擊阿拉伯人,他向每位將士分配兩隻騾子,一隻用來騎,另一隻用來運載物資,閃電行軍使他成功在敘利亞取得決定性勝利。每次能從戰敗中學習,這位皇帝漸漸展現了他的軍事天份。現在他帶領的軍隊擁有極佳戰略視野、軍紀嚴明,實力所向披靡。最重要是,巴西爾二世不會打沒有把握的仗。

捲土重來!與保加利亞人再戰

巴西爾二世心中仍有一條刺,他從沒忘記那次慘敗,從沒忘記他的宿敵-薩繆爾汗和保加利亞人。

自從上次擊敗拜占庭帝國軍隊後,薩繆爾汗更加肆無忌憚,更頻密襲擊拜占庭帝國城鎮,更曾深入至希臘(Greece)中部。他積極向外擴張,把勢力範圍從亞德利亞海(Adriatic Sea)一直延伸到黑海(Black Sea)。

巴西爾二世知道,要解決保加利亞人這個外患,必須有周詳部署和準備,所以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容忍著薩繆爾汗的舉動。經過多年準備,巴西爾二世終於作出回應,開始與將領們收復昔日被保加利亞人搶去的領土,例如在九九七年收復希臘,在一○○○年收復普利斯卡(Pliska),在一○○四年收復斯科普里(Skopje),以及在一○○五年收復迪拉基翁(Dyracchion)。終於在一○一四年,巴西爾二世成功控制保加利亞帝國北部和中部,向著薩繆爾汗所在地-保加利亞帝國首都索迪卡挺進。

薩繆爾汗認為,拜占庭帝國軍隊要攻擊他的首都,必定要先穿越一個山谷,地形上與他那次伏擊巴西爾二世十分近似。薩繆爾汗加強在這些據點佈防,等候巴西爾二世再一次跌入他的圈套。策略看似有效,巴西爾二世果然直接攻擊據點之一克雷迪昂(Kleidion),卻始終無法成功穿越。不過,這位皇帝已今非昔比,如今卻是有勇有謀。他命令一名將領不惜代價,攀山涉水繞過山谷,繞到保加利亞人後方。巴西爾二世則繼續正面攻擊,當保加利亞人發現時,拜占庭帝國軍隊已經把他們重重包圍。

在克雷迪昂打敗保加利亞人的拜占庭帝國軍隊

保加利亞人見狀,只好棄守防禦塔,主動迎擊包圍著他們的敵軍,卻已成甕中之鱉。巴西爾二世成功突破保加利亞人防線,為數眾多的拜占庭帝國軍隊殺進保加利亞軍隊中大肆屠殺,沒被殺的,則落荒而逃。風水輪洗轉,巴西爾二世與薩繆爾汗的立場對調了。薩繆爾汗最後只靠兒子突出重圍才勉強逃離戰場,回到大本營。

保加利亞軍隊幾近全軍覆沒,巴西爾二世俘虜了近一萬四千名保加利亞士兵。他沒打算屠殺這些戰俘,打算放走他們回國。不過,巴西爾二世卻要向薩繆爾汗傳遞一個令他畏懼的訊息。他將戰俘每百人分成一組,把其中九十九人雙眼剜出,餘下一人被允許保留一隻眼睛,目的是確保這群戰俘有人能帶路回到保加利亞。

這群被弄瞎的保加利亞戰俘最後回到保加利亞,已經接近精神崩潰。當薩繆爾汗看到這種淒慘景象時,受到極大打擊,無法接受眼前事實,他悲痛和憤恨不已,竟暈倒過去,兩天後便離世。經過此役,巴西爾二世不僅取得了一次徹底擊潰保加利亞人的勝利,還從此得了個綽號-「保加利亞人屠夫」(Basil the Bulgar Slayer)。

繼承薩繆爾汗的人雖然繼續作出抵抗,但已是無濟於事。這個昔日曾經稱霸天下,如今卻被恐懼和絕望濃罩的保加利亞帝國,最終被巴西爾二世征服,成為拜占庭帝國一部份。克羅地亞(Croatia)那些統治者,很識時務地奉拜占庭帝國為新宗主國,而巴西爾二世也禮待他們。一○一六年,巴西爾二世昂首凱旋進入保加利亞故都索迪卡。

雖然他曾經十分痛恨薩繆爾汗,但現在卻對被征服的保加利亞人厚待有加。例如,他允許臣民以實物代替黃金交稅,並允許在保有主教委任權前題下,讓保加利亞教會保持獨立。在這些懷柔措施下,拜占庭帝國再沒有叛亂發生。可是,在巴西爾二世死後,他的繼承者廢除了這些措施,叛亂再次席捲全國,逐漸削弱中興的拜占庭帝國。

巴西爾二世死前的拜占庭帝國版圖(淺黃)

一生征戰戎馬,絕不停下來

既是戰士,又是統治者,巴西爾二世在他最後時光,仍然積極對外用兵。在一○二一至一○二二年間,他在格魯吉亞伊比利亞(Georgian Iberia)和亞美尼亞(Armenia)的戰爭中均取得了輝煌戰績。巴西爾二世統治期間,拜占庭帝國領土大了一倍,在當時是世界上的超級強國。事實上,他還計劃進軍西西里(Sicily),但卻在一○二五年末逝世,享年六十五歲,是帝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

一般來說,皇帝駕崩,大多會將其遺體置於精美石棺裡,再安葬在君士坦丁堡聖使徒教堂(The 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然而,巴西爾二世臨終前卻要求一切從簡,命人把他安葬在君士坦丁堡外一個不起眼的陵墓,符合他一生以來的簡樸生活態度。

巴西爾二世一生征戰,終身未娶,沒留下任何子嗣,其皇位由弟弟君士坦丁繼承。可惜的是,接著的後繼者並無巴西爾二世的魄力和才能,他所留下的帝國遺產,在一至兩代後便迅速耗盡,帝國又再度陷入危機之中。

最後,我們該如何評價巴西爾二世?大多因為立場問題,後世對巴西爾二世評價好壞參半。對現代希臘人來說(當時拜占庭帝國已高度希臘化),巴西爾二世是個英雄人物;對現代保加利亞人來說,他卻是個罪無可恕的大壞蛋。在希臘,巴西爾二世代表的是希臘歷史上最後一個超級強權時期,不少希臘文獻和文學把他塑造得很正面。可是,希臘人對巴西爾二世的推崇,卻是有意識地忽略了這位君主殘暴一面。雖然巴西爾二世成就了偉大功業,但這是建基於無數保加利亞人骸骨之上。另一角度來說,保加利亞人對巴西爾二世的印象卻是差無可差,他故意弄瞎戰俘,向保加利亞人傳遞恐懼,還得了個「保加利亞人屠夫」綽號,是個殘暴的征服者。

或許世上很多事情本來就有兩面-在某些人眼中的英雄,是其他人眼中的惡棍絕不為奇。

延伸閱讀:羅馬帝國最後的榮耀與哀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圖片來源:

  • Coronation of Basil II as co-emperor to his father, Romanos II, by Patriarch Polyeuctus, on 22 April 960: Wikimedia Commons
  • Replica of a miniature of Emperor Basil II in triumphal garb, exemplifying the Imperial Crown handed down by Angels.: Wikimedia Commons
  • First Bulgarian Empire (976-1018). Wars of Tsar Samuel.: Wikimedia Commons
  • Battle of Kleidion: Wikimedia Commons
  • The Byzantine Empire on the death of Emperor Basil II in (1025) in English: Wikimedia Commons
  • Replica of a miniature of Emperor Basil II in triumphal garb: Wikimedia Commons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