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阿清真寺,是薩非王朝時期標誌性建築


上集:【宗教戰爭史】你可能沒聽過的宗教衝突:鄂圖曼帝國與薩非王朝的百年恩怨(上)

阿馬西亞和約

波斯薩非王朝(Safavid Dynasty)沙阿(Shah,在波斯語中意為「君主」)太美斯普一世(Tahmasp I)把親鄂圖曼帝國的巴格達總督處決後,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蘇丹蘇萊曼一世(Suleiman I)便有了宣戰理由,再次入侵薩非王朝。一五三二年,蘇萊曼一世展開了三次對薩非王朝的軍事行動,最後成功佔領巴格達。自此,巴格達便一直由鄂圖曼帝國控制,直至二十世紀解體為止。

然而,這不代表鄂圖曼帝國就這樣牢牢控制著巴格達和周邊地區。波斯人此後仍不斷派出游擊隊持續騷擾他們,並利用波斯荒僻多山地形,使用焦土戰術破壞敵人糧食補給地點,鄂圖曼帝國軍隊因而出現嚴重補給問題。

正因如此,雖然表面上鄂圖曼帝國在戰爭中佔優,但卻始終無法完全打敗薩非王朝,戰爭成本愈來愈高。於是在一五五五年,蘇萊曼一世只好與薩非王朝簽定《阿馬西亞和約》(Peace of Amasya),結束長達二十三年的戰事。根據和約,兩國劃定明確邊界,鄂圖曼帝國把佔領了的薩非王朝首都大不里士(Tabriz)歸還,並同意讓什葉派穆斯林(Shia Muslims)前往聖城麥加(Mecca)和麥地那(Medina)朝聖。

簽好和約後,鄂圖曼帝國和薩非王朝可以停止干戈了吧?畢竟,他們雙方已經談攏,以外交手段解決了彼此紛爭。的確,《阿馬西亞和約》簽定後,兩國間經歷了長達二十年的和平時期,土耳其人終於能夠專心攻略歐洲。

不過,和平始終只是暫時的。

一五七一年,在勒班陀海戰( Battle of Lepanto )一役中,鄂圖曼帝國慘敗給由西班牙王國(Kingdom of Spain)和威尼斯共和國(Republic of Venice)作主力的神聖同盟(Holy League)聯軍,整支海軍慘遭殲滅,威信受到重挫,土耳其人向歐洲擴張的計劃也都戛然而止。

波斯薩非王朝也不見得平安。一五七六年,太美斯普一世逝世。在西方受挫的鄂圖曼帝國只好把目光轉移到東方的薩非王朝。土耳其人重新進攻波斯地區,薩非王朝始終無法與他們對抗,在多次戰役中取勝,再次成功佔領薩非王朝首都大不里士。順帶一提的是,在這些大大小小戰事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稱為「火炬之戰」(Battle of Torches)。「火炬之戰」名字源於兩國軍隊在黑夜中狹路相逢,雙方皆手持著火炬戰鬥,此仗最終由鄂圖曼帝國獲勝。

看到這裡,我們就知道,過去數十年鄂圖曼帝國與薩非王朝之間的衝突,大多以前者得勝。這次薩非王朝陷入了滅亡邊緣,直至該王朝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橫空出世,才有了徹底改變。他就是阿拔斯一世(Abbas I),被後世尊稱為阿拔斯大帝(Abbas the Great)。

阿拔斯一世

當時薩非王朝除了在西面受到鄂圖曼帝國進攻外,東面同時也不斷被烏茲別克人(Uzbeks)侵擾。烏茲別克人逼迫當時薩非王朝沙阿穆罕默德.科達班達(Mohammed Khodabanda)退位,扶植其年少兒子阿拔斯一世成為沙阿。他們以為透過控制年輕的阿拔斯一世,能夠達到統治波斯的目的。

然而,阿拔斯一世雖然年輕,但卻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明白到,現在薩非王朝處於極到弱勢,根本無法同時應付鄂圖曼帝國和烏茲別克人。於是,就在他即位後不久,便主動割讓了部份領土予鄂圖曼帝國與烏茲別克人,更在一五九○年與前者簽定屈辱和約,藉此換取暫時和平。

當時烏茲別克人大概以為,這個阿拔斯一世是個懦弱無用的廢物。

阿拔斯一世(十七世紀畫作)

可是,歷史告訴我們阿拔斯一世不僅絕非無能,而且更是難得的英明君主。當換取了暫時和平後,他把握時機進行政府體制改革,考慮到大不里士目前陷落在土耳其人手中,而且過去亦經常被佔領,實非作為首都的理想城市,因此果斷地把首都遷至伊斯法罕(Isfahan),並將其建設成當時世上其中一座最繁華的城市。

另外,阿拔斯一世明白到,薩非王朝打從建國開始,軍事上便一直處於捱打狀態,屢屢被鄂圖曼帝國欺負。他請來一位名叫羅伯特.雪里(Sir Robert Shirley)的英國冒險家,為他建立一支參考歐洲軍隊編制、使用歐洲先進火器的現代化軍隊。不止如此,阿拔斯一世還參考宿敵鄂圖曼帝國的土耳其新軍「耶尼切里」(Janissaries)做法,訓練奴隸為士兵。這些奴隸絕對忠於沙阿,戰鬥力大大提升。

薩非王朝的勝利

阿拔世一世乘著鄂圖曼帝國忙於在歐洲應付跟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的戰爭時,憑著新建立的軍隊從烏茲別克人手中奪回了割讓的土地。解決了烏茲別克人問題後,他在一六○三年趁著鄂圖曼帝國分身不暇時向其宣戰。

延伸閱讀:【那些歐洲君王傳奇】從土耳其人手中解救奧地利的英雄:波蘭國王約翰三世

當時鄂圖曼土其耳人一定非常訝異,他們可能心想:

「歷年來都是我們主動挑起戰事,把你們好好教訓一番,如今你們竟然趁我們忙不過來時落井下石?簡直豈有此理!」

可當時國勢形勢早已逆轉,今時不同往日了。鄂圖曼帝國早已陷入衰退,薩非王朝卻是經過重鍛後的一把利刃。一六○三年十月,阿拔斯一世打敗鄂圖曼帝國,重奪舊都大不里士。此次勝利有著深厚意義—在這一次主動進攻,波斯人首次成功擊敗土耳其人!

此時鄂圖曼帝國蘇丹跟阿拔斯一世同樣是年輕君主,但統治經驗和統率能力可差得遠了,鄂圖曼帝國軍隊無法進行有效而成功的反擊。一六一二年,雙方停戰,薩非王朝終於在立國一百多年後成功一雪前恥,擊敗了宿敵,重奪大部份在和約簽定後喪失的領土。

然則土耳其人不甘心敗給這個多年來的敗軍之將。才休戰三年,他們不顧自己內部出現動亂的情況,又再重新展開對薩非王朝的入侵。阿拔斯一世再一次證明自己是個卓越的軍事領袖,不僅屢屢壓制著烏茲別克人,還打敗了印度的莫臥兒帝國(Mughal Empire),衰落中的鄂圖曼帝國如今在他眼中已不足為懼。

一六一八年,阿拔斯一世下令軍隊伏擊並殲滅了一支由「大維齊爾」(Grand Vizier,即鄂圖曼帝國蘇丹地位較高的顧問大臣)率領的軍隊,迫使土耳其人議和。這次,薩非王朝終於可以與土耳其人簽定有利自己的和約。此後,鄂圖曼帝國軍隊與薩非王朝之間時有戰事,巴格達亦易手數次,不少遜尼派穆斯林(Sunni Muslims)被屠殺,不少維齊爾也戰死沙場,但普遍雙方互有勝負。

百年戰爭結束

一六三九年,鄂圖曼帝國與薩非王朝終於同意永久停戰,簽定《祖哈布和約》(Treaty of Zuhab),終於結束了兩國之間的百年戰爭。和約中清楚訂明雙方邊界,確立了鄂圖曼帝國控制的地區,波斯高加索地區(Caucasus)被一分為二,成為了日後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國界。此後,雙方再沒發生大型戰爭。

一七二○年代起,波斯薩非王朝陷入崩潰邊緣,最終在一七三六年滅亡,後繼王朝仍然是鄂圖曼帝國對手之一。鄂圖曼帝國也不比薩非王朝命運要好,蘇萊曼一世逝世後,帝國步入了緩慢衰退期,終於在一九二二年崩解。在十六至十七世紀期間,鄂圖曼帝國和薩非王朝互相爭奪土地和權力,但構成他們長期衝突卻是源於宗教差異—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並非兩國造成,兩派之間的不相容,在伊斯蘭教前期便早已存在。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