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巴任(Por-Bajin)遺跡,位於今俄羅斯西伯利亞(Siberia)南部一個離海拔四千英呎的內陸湖-捷列霍爾湖(Lake Tere-Khol)中心一個島嶼上,在一八九一年才始被發現。相傳遺跡是八世紀時回鶻汗國(Uighur Khanate)時期建造,歷時兩年,初時被認為是一座回鶻汗王居住的宮殿。奇怪的是,這座建築興建完成後,並未曾有人居住或使用過,就這樣寧靜地在世界渡過了近一千二百年,為世人所遺忘,直至近代才被重新發現。
考古學家曾經認為博爾巴任是英武可汗(Bayanchur Khan)及汗后唐朝蕭國公主在七五○年時興建,是一所行宮。然而,隨著更多研究發現,博爾巴任其實並不是英武可汗所建,也並非一座宮殿。現在普遍認為,博爾巴任是在七七七年由英武可汗兒子牟羽可汗(Tengri Bögü Khan)所建,而且牽涉到當時一件大事。
本來,回鶻汗國信奉騰格里信仰(Tengrism)。騰格里信仰是中亞遊牧民族信仰,夾雜著多種宗教特徵,為薩滿教一支,帶有泛靈論和圖騰崇拜特質。信徒相信世界是神明騰格里(Tengri)主宰,看來是一神論宗教。然而,有時候,騰格里又會分裂成眾多神明,有著不同個性和職責,最多達九十九個。在這時候,騰格里信仰又有著多神論宗教特徵。因此,騰格里信仰獨特之處,便是它揉合了一神論與多神論宗教特徵的信仰。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蒙古人經常稱之為世間主宰的「長生天」,其實就是騰格里。
牟羽可汗成為汗王後,他把汗國國教改為諾底斯主義(Gnosticism)的摩尼教(Manichaeism)。七七七年實行宗教改革後,他立即下令興建博爾巴任。然而,博爾巴任才剛完成兩年,即七七九年,牟羽可汗便在反對摩尼教叛亂中被刺殺身亡。
考古學家深入研究博爾巴任時,發現其充滿摩尼教特色,自建成後完全沒被佔領或被使用過的痕跡。他們得出結論是,博爾巴任其實並非一座宮殿,而是一所摩尼教修道院,也是世上極少還存在的摩尼教遺跡。博爾巴任所以建成後即被荒廢,便是因為牟羽可汗突然逝世,再加上他死後,騰格里信仰重新成為回鶻汗國國教,這座摩尼教修道院就因此這樣被廢棄了。
圖片來源:
- Por-Bajin: Ancient Origins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