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尼神廟
加尼神廟(Temple of Garni)位於亞美尼亞科泰克省(Kotayk, Armenia)阿扎特河(Azat River)左岸,是該國現存唯一一座希臘-羅馬式(Greco-Roman)建築,建於一世紀亞美尼亞國王提里達底一世(Tiridates I, King of Armenia)統治時期。加尼神廟雖然充滿希臘羅馬風格,但神殿內供奉的卻是受波斯古代宗教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影響的亞美尼亞神話中的太陽神米爾(Mihr),而且更有希臘神話神祇雕像,其實這跟古代亞美尼亞背後歷史息息相關。
當時亞美尼亞王國(Kingdom of Armenia)位處之地夾在當時兩大強權-羅馬帝國(Roman Empire)與帕提亞帝國(Parthian Empire,即安息帝國)中間,成為緩衝國之餘,亦無可避免地經常介入他們之間的紛爭。
一直以來,統治亞美尼亞王國的是來自以色列的希律王朝(House of Herod),因此一直都是親羅馬的。然而,帕提亞帝國不希望亞美尼亞倒向羅馬帝國。於是在五二年,帕提亞帝國國王沃洛吉斯一世(Vologases I, King of Parthia)派他弟弟提里達底入侵亞美尼亞,目的便是要奪取該國王位,使亞美尼亞成為帕提亞帝國附庸。
羅馬帝國當然不會就此坐視不理。羅馬帝國皇帝尼祿(Nero, Roman Emperor)派大將科爾布洛(Corbulo)出兵亞美尼亞,成功把梯利達特斯和他的軍隊趕走。然而,帕提亞帝國不久後又重新奪取了亞美尼亞,並在六二年重創羅馬帝國軍隊。次年,羅馬帝國捲土重來,但雙方卻認為長久戰爭對彼此並無好處。於是,羅馬和帕提亞之間簽訂了《朗戴亞條約》(Treaty of Rhandeia)。根據條約,亞美尼亞王位從此由統治帕提亞帝國的阿薩息斯王朝(House of Arsacid)成員繼承,但必須得到羅馬帝國皇帝提名和任命。同時擁有希臘和波斯血統的提里達底一世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亞美尼亞阿薩息斯王朝第一位君主。
此後,羅馬和帕提亞間維持了數十年和平。在這段時期,雖然亞美尼亞國王名義上由羅馬帝國皇帝任命,但實際上亞美尼亞王國卻由親羅馬帝國變成親帕提亞帝國。
七七年,作為一個虔誠的瑣羅亞斯德教徒,提里達底一世下令建造加尼神廟。神廟使用灰色玄武岩建成,由二十四條高約六點五米的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支撐,代表一天二十四小時,前後各六條,兩側各八條。神廟旁樓梯兩邊設有基座,基座上原是希臘神話中的泰坦神祇(Titans)阿特拉斯(Atlas)雕像,作承托著神廟姿勢。有趣的是,在希臘神話中,阿特拉斯被宙斯(Zeus)懲罰要永遠以雙肩支撐上天。
加尼神廟建在較高地勢,被厚實城牆包圍,具有軍事要塞功能。此外,神廟周邊還有不少羅馬式建築-浴場、宮殿和一座建於七世紀時的教堂。值得一提的是,浴場裡有一幅由十五塊不同顏色的石頭拼砌成的馬賽克,上面刻有一段文字:「我們努力工作卻毫無回報。」
四世紀時,亞美尼亞王國皈依基督教。為了鞏固新興宗教,亞美尼亞國王提里達底三世(Tiridates III, King of Armenia)下令摧毀國內所有代表異教的建築、雕像和圖騰,唯有加尼神廟逃過一劫。據說這是因為提里達底三世妹妹希望把神廟作為夏宮,也有一個說法指它根本並非神廟,而只是一座陵墓。然而,加尼神廟周邊帶有異教色彩的雕像或圖騰,還是被完全破壞掉,因此我們今天已無法看到那些原置在神廟的異教神祇雕像和圖騰。
一六七九年,加尼神廟還是逃不過被毀的命運,它在一次地震中完全倒塌,建成神廟的石頭四散周圍,有些更跌進峽谷。要到一九七五年,現代考古學家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成功重用神廟石頭重建加尼神廟。然而,經過近三百年光景,有些原有石頭早已散失。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重建後的加尼神廟有部份石頭是現代切割成的,以填補散失的原有部份。
圖片來源:Sailing Stone Travel
資料來源:Armenia Discovery,ArmAdventure,Sailing Stone Travel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