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開始大幅實行了史無前例的法律改革。當他罷免了富凱後,在一六六五年任命了巴蒂斯特.柯爾貝管理財政,並編纂《路易法典》,這部法典後來成為《拿破崙法典》基石。柯爾貝另外一個任務,便是透過更有效率的稅制,減少國家債務。不過,在全新稅制下,路易十四竟然允許貴族豁免所有繳稅義務!
一六三八年,路易十四生於法國波旁王朝的宮廷裡。在他那漫長的君主生涯裡,最早近二十年卻沒什麼權力。他年少登位,還沒有能力處理國家大事。一六四三年,他父親路易十三因一次意外染病逝世,不足五歲的他就這樣繼承了王位,成為了一國之君。
路易十四有個弟弟叫安茹公爵菲利普閣下,是個才華洋溢的人,他自己也是個極為謹慎和深思熟慮的君王,旁人看到這種情景,直覺又一場兄弟相爭之事將要發生。然而,路易十四絕不允許事情爆發至不可收拾後才去想怎樣解決問題。
凱薩琳出身於義大利麥地奇家族。這個家族非常顯赫,統治著當時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共和國。不過,凱薩琳作為女性,從小被灌輸貴族女性應有特質,學習持家之道如編織、唱歌、樂器和照顧孩子等等技能,成為一位典型淑女。說白一點,貴族女性從小便被訓練準備出嫁,成為兩個家族締結政治盟約的工具。
有趣的是,其實路易十四並非「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咦,怎麼看來有點矛盾,才剛剛先說他在位最長,現在又說不是了?沒錯,路易十四的確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主權國家君主」,但如果把非主權國家的君主也計算在內,那麼路易十四也只能望洋興嘆。
十七世紀鄂圖曼帝國正經歷一段政治混亂時期,不乏年幼繼承皇位的君主。很多時年幼君主的出現,大多因為先帝主英年早逝,在沒有更好選擇下群臣只好擁立幼主。另一個原因是,在宮廷權鬥紛爭激烈的氛圍下,位高權重的大臣希望擁立幼主,容易掌控。
從中世紀起到十九世紀,由於政治聯姻關係,歐洲諸王室之間有著複雜和緊密的血緣關係。於是,很多時候當王國出現王位懸空時,便會在外國王室中找個貴族繼承王位。而這種情況,導致新任國王文化和語言背景跟本國完全不同,這些來到異地當國王的往往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