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其實路易十四並非「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咦,怎麼看來有點矛盾,才剛剛先說他在位最長,現在又說不是了?沒錯,路易十四的確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主權國家君主」,但如果把非主權國家的君主也計算在內,那麼路易十四也只能望洋興嘆。
十七世紀鄂圖曼帝國正經歷一段政治混亂時期,不乏年幼繼承皇位的君主。很多時年幼君主的出現,大多因為先帝主英年早逝,在沒有更好選擇下群臣只好擁立幼主。另一個原因是,在宮廷權鬥紛爭激烈的氛圍下,位高權重的大臣希望擁立幼主,容易掌控。
從中世紀起到十九世紀,由於政治聯姻關係,歐洲諸王室之間有著複雜和緊密的血緣關係。於是,很多時候當王國出現王位懸空時,便會在外國王室中找個貴族繼承王位。而這種情況,導致新任國王文化和語言背景跟本國完全不同,這些來到異地當國王的往往並不容易。
然而,在摩爾達維亞,由於受到蘇聯移民和政治影響,有三分一人民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他們擔心萬一蘇聯倒下,摩爾達維亞會被併入羅馬尼亞,他們將受到羅馬尼亞人統治。於是在一九九○年,這些親蘇的摩爾達維亞人,佔據德涅斯特河東部地區,宣佈脫離摩爾達維亞並獨立建國,稱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