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劇照
文:慎君子
這個星期依然是《大明風華》呢。我的進度比起小宮女小編慢,打此文時依然還未到若微成了太孫嬪這集。雖然愛情綫吸引,但小編也被「二龍相見」這條副綫吸引著。事關這正是明朝一大歷史懸案呢! 在朱棣攻入京師應天府(今南京一帶)後,建文帝在宮中放火打算同歸於盡,其老婆馬皇后死於火海🔥,但建文帝本人和太子朱文奎卻一直下落不明。然而,朱棣為安撫人心(包括他自己),也很快安排了場「大龍鳳」,稱已找到建文帝屍體,並舉行天子禮葬。
關於建文帝的下落,其實清代夏燮的明代編年史《明通鑑》有記載:傳言「帝自地道出,翰林院編修程濟、御史葉希賢等凡四十餘人從。」這也可反映由明到清,坊間甚至可能宮闈也有這傳言。 其實這也並非稀奇,試想像當時宮殿大火,燒焦的屍體豈止一件,且容貌盡毀,甚或建文帝早已易裝,就算真的死掉也難以辨認。所以,一日沒辦法確認建文帝死訊的話,他也有在生的可能。👀 《大明風華》裏朱棣登基以來的心病就是建文帝,劇中國師姚廣孝透露「天機」,指建文帝在靠水的地方,但不能詳述。之後劇中就插了段鄭和下西洋,指鄭和的秘密任務就是一直沿海邊找出建文帝下落。⛵️⛵️⛵️
然而,劇情發展到,原來若微等一班靖難遺孤是知道建文帝下落,最後更被太孫朱瞻基說服,讓爺爺和叔叔建文帝於佛塔相聚,了卻爺爺的心事。已經出家的建文帝稱已經遁入空門,因此玉璽對他來說已沒有意思,並透過若微將之交到朱棣手中。 《大明風華》採用的「削髮為僧說」,原來也是有據可考。《明史.姚廣孝傳》中記述了「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為僧遁去,溥洽知狀,或言匿溥洽所。」溥洽乃建文帝時期的主錄僧,即皇家祭祀人員。雖然《明史》為清朝的官方編撰的正史,但在此嚴謹編修的史書內找到這個記載,也可為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雖然當時已有傳言建文已經出家,但同時亦有講法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實是為朱棣找回侄兒。原來,《明史.鄭和傳》竟然也記載了這個說法:「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在清朝官方眼中,鄭和下西洋除了有向異域宣示富強這個外交目的,也包括處理自己家事。雖說後朝論前朝歷史總難免有偏差,但《明史》是由清代名臣張廷玉作主編,屬嚴謹史著,裏面的敘述也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不過,從鄭和在永樂年間六下西洋的頻密次數、動用資源和成果來看,小編絕對相信鄭和下西洋的最主要目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目的,就是建立以中土為中心國際秩序,打通及維持長遠的朝貢貿易關係。至於找建文帝來免除後患這東西,其實交給錦衣衛這幫人處理,根本不是難事呢。
順帶一提,《大明風華》某一集講到朱棣接見一批跟隨鄭和船隊到中原的外國使臣,當中講到朱棣原來連什麽國家也沒聽過,小編一路煲劇一路Wikipedia,找出這些奇怪國家名稱到底對應現今那個國家,也學習了很多。這集也加插了一段,如何幫助安南國陳朝復辟的情節,實在有趣。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