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爾雷德二世


在現代歐洲各國,當政府政策失誤時,負責領導政府的首長往往會被質疑其管治能力,甚至會因為能力不佳而失去管治權。這代表在許多人眼中,要治理一個國家,首要條件便是執政能力。不過,在仍然非常講求血統的中世紀歐洲,統治能力卻不是首要考慮,各個時代各國不乏出現年幼君主。這些君主可能還未懂事時便坐上王座,對這個位置的重量幾乎沒有概念。

那麼,歷史上有哪些年幼登位的君主呢?他們命運又如何?接下來幾篇短文會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數個年幼君主的故事。

第一個打頭陣要介紹的是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時代(Anglo-Saxon England)的君主埃塞爾雷德二世(Aethelred II, King of England,在位時期:978-1013, 1014-1016)。這位埃塞爾雷德二世在九七八年登上王位,當時只有十二歲。他繼承王位是一場政治陰謀,在兄長殉教者愛德華(Edward the Martyr)被弒後,貴族就把他擁立成為下任國王。這些貴族所以選擇他作為國王,並不是因為埃塞爾雷德二世有什麼過人的特別天賦,而僅僅只是因為他年幼。

原因其實直接簡單,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年青國王,貴族認為控制起來可容易得多。或許就是因為要奪權,埃塞爾雷德二世哥哥才會被弒,他也糊裡糊塗地成為了英格蘭國王。埃塞爾雷德二世雖然年少登位,在位卻長達三十七年。不過這三十七年統治可不輕鬆,他在位期間是英格蘭被維京人侵擾最嚴重的時期,他的統治重心大部份集中在對抗丹麥人。當他統治結束時,英格蘭王國已近分崩離析。

埃塞爾雷德二世有個綽號「Unræd」。早期學者參照他登位和統治過程,把這個古英語譯成「Unready」,意即他未有足夠準備當個稱職國王,所以有時他被稱為「未準備者埃塞爾雷德」(Aethelred II the Unready)。事實上這是個誤譯,古英語「Unræd」應解作「差劣建言」(Poorly advised)。中古記史者給他這個綽號其實是一種諷刺,因為埃塞爾雷德二世名字「Aethelred」本身在古英語裡就是「優秀建言」(Well advised)的意思,而他得到「Unræd」綽號其實就是記史者嘲諷這位國王身邊那些腐敗的貴族大臣。不過,埃塞爾雷德二世在位期間自己諸多決策失誤導致戰爭期間的王國漸走下坡,說他「Unready」其實也非常貼切。

下一篇:【王座上的嬰孩】身殘志不殘—麻風國王鮑德溫四世

圖片來源:

作者

八十後男生,生於香港,靠數學維生卻喜愛研讀歷史,在旁人眼中也許有點怪異。從小喜愛研究和感受歷史洪流裡的人和事,認為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都能在人類的過去中找到一點端倪。

留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