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螺科貝類是腓尼基人用來提取紫螺染料的原材料
本篇文章獲 Zannanza’s History Channel 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引言
在古代的歐洲和地中海世界,紫色毫無疑問象徵著權力和財富。在部分歷史時代,紫色是皇帝和皇室家族的專用顏色;而即使在未有禁止平民穿著紫色衣飾的時代,染成紫色的衣飾價格高昂得令人咋舌,絕非普通平民所能夠負擔得起。在西方古地中海世界,紫色跟皇權從始至終都是形影不離,而在西方史中關於紫色的重要性在文獻中比比皆是。
在公元532年,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爆發了民眾反對查士丁尼(Justinian)高稅政策的尼卡暴動(Nika Riots),查士丁尼準備帶同他的皇后緹奧多拉(Theodora)乘船逃出君士坦丁堡。緹奧多拉反對這個提議,她曾經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就是「紫袍是最美麗的裹屍布」。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要流亡海外,她寧願穿著紫袍,以皇后的身份死去。
另外,拜占庭有名的女性歷史學家,同時也是拜占庭公主的安娜.科穆寧(Anna Komnene,公元1083—1153年),她在《阿歷克塞傳》(Alexiad)中自我介紹時,曾經提過她在君士坦丁堡大皇宮中的紫色房間(Porphyra)出生1。要了解為何西方皇室、權貴偏愛紫色,解釋為何它如此昂貴,我們必須追溯紫色的歷史,了解古人到底是如何製造紫色染料。
海神波塞冬的禮物
根據羅馬自然哲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紫色這種染料非常罕有,它是從一種海螺中提取出來,並需要進行後期化學加工才能製成。老普林尼將這種海螺稱作bucinum,現代歷史學家相信在他的年代主要用作製造紫色染料的海螺是Murex trunculus和Murex brandaris L.,兩者都是屬於骨螺屬(Murex)。
羅馬傳說相信,紫螺染的秘密是海克力斯在沙灘上放狗,狗咬碎了一枚骨螺所意外發現。海克力斯將自己的衣服染成紫色,並將這個來自大海的秘密交給了腓尼基的提爾人。雖然這只是一個神話傳說,但一直以來歷史學界都相信紫色染料源自腓尼基人的說法。早在青銅器時代晚期,距離腓尼基僅321公里、同樣位於地中海東岸的烏加里特(Ugarit),他們一批公元前14世紀的泥板文獻就曾經有記錄過價錢極其昂貴的衣物。專家相信,這些衣物就是用紫螺染成的服裝。而《荷馬史詩》中亦有提及過「來自海洋的紫色」(Sea Purple),以將紫螺染成的布料跟其他替代品紫色染料的產品區別開來。
根據傳統理論,紫螺染的發明時間大約是青銅器時代晚期的公元前1,550—1,200年,並首先由居住在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首先將它實用化,這種理論是由古羅馬人所推廣而成。在羅馬時代,紫螺染的工業仍然活躍且發達,而根據古羅馬作家科魯邁拉(Columella)的《論農業》(De Re Rustica),羅馬人更進一步發明了利用石砌魚缸人工養殖並大量生產骨螺的方法。
在近代的較早時期,考古證據亦為這理論提供了支持。在烏加里特(Ugarit)的港口Minet el-Beida,考古學家發現了大堆公元前15-14世紀的骨螺殼碎片,數量之多超出了食用的需求,因此被認為是工業規模生產紫螺染料的最早證據。此外,距離提爾不遠的腓尼基城市撒勒法(Sarepta)、Akko土丘(Tel Akko)都發現了公元前13世紀的骨螺殼碎片棄置區,Keisan土丘(Tel Keisan)的年代則稍晚,大約公元前11世紀。然而,新的考古證據顯示,紫螺染料的歷史可能更早,而最早的紫螺染料很可能並不是傳統認為的腓尼基人所發明,而是希臘克里特島的米諾斯人發明。
「米諾斯紫」還是「提爾紫」?
公元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希臘愛琴海一帶找到了米諾斯人比腓尼基人更早使用紫螺染料的證據,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50年之前。最早的報告來自舒里曼對特洛伊遺址(Troy)的發掘。到了1903年,英國考古學家R. C. Bosanquet在克里特島南邊離岸一座叫Kouphonisi的米諾斯中期(Middle Minoan,約2,100—1,700 BCE)遺址發現了大量骨螺殼的碎片。翌年,他又在克里特島一個更大規模的遺址古卡斯特隆(Palaikastro)發現了紫螺的碎片。因此他提出理論指希臘的米諾斯文明可能在公元前2,000—1,600年已經發現了紫螺染的秘密,比腓尼基人更早,但當時他的理論並沒有獲得主流學術界普遍接受。
由於骨螺的肉是可以食用的,因此骨螺殼被發現並不代表它被用於製作紫螺染料,雖然透過食用骨螺發現它含有紫色顏料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直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更多更強而有力的考古證據支持紫螺染的米諾斯起源論,該理論才被學術界所接受。一篇1994年的論文,Stieglitz R.的考古團隊在Kouphonisi島發現了大批骨螺的碎片外,還發現了製作紫色染料必需的鹹水和淡水水源。而且骨螺在更多年代可追溯至米諾斯中期(Middle Minoan)的遺址被發現,包括基特拉島(Kythera)、諾可索斯(Knossos)、克里特島的瑪麗安(Mallia),和基克拉澤斯文明的重要遺址Akrotiri。希臘以外的證據亦顯示青銅器時代的特洛伊和塞浦路斯島上很可能也有製作紫色染料的工業2。
根據現今主流理論,紫螺染是在大約公元前2,000年左右被米諾斯人所發明,並跟製衣業中紡紗(spinning)和編織(weaving)工序的分離幾乎同時期被發展出來3。近年考古學家亦發現,愛琴海文明的人除了將紫色染料用於染制衣服外,還會用它來作壁畫的顏料,而證據可以從跟米諾斯文明緊密相關的基克拉澤斯文明(Cycladic civilization)找到。聖托里尼島Akrotiri遺址(約公元前1,650—1,530年被火山爆發掩埋)Xeste 3號屋的紫色房間(Porphyra)的番紅花圖案,根據化學分析報告被確定為源自骨螺的紫色顏料畫成4。
到了大約公元前1,600年至1,450年左右,米諾斯的壁畫出現了米諾斯人穿著紫色衣服的場景。而到了邁錫尼時代,諾可索斯王宮的線性文字B(Linear B)泥板文獻中也出現了「po-pu-re-ia」,即紫色,和「wa-na-ka-te-ro po-pu-re」即王室紫色的字句(註:線性文字B的「wa-na-ke」,即拉丁化後拼作wanax,通常解作「國王」),是王室紫色(Royal purple)的記載第一次出現在歷史文獻之上,也顯示到那個年代紫螺染料已經為希臘愛琴海一帶的居民所知2。目前,我們已經有充分的證據顯示紫螺染料的真正發明者,是青銅器時代中期的米諾斯人,而不是之前所一直認為的青銅器時代晚期腓尼基人。
紫螺染料的製作方法和價錢
根據羅馬博物學者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歐洲最好的紫螺染料產地是希臘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科尼亞(Laconia)、而非洲最好的產地是突尼西亞的Meninx、亞洲最好的產地是腓尼基海岸的提爾(Tyre)。從骨螺提取紫色染料的方法非常繁複,在羅馬人發明人工養殖骨螺之前,野生的骨螺必須由潛水員在海底撈捕。打撈上來的大骨螺會被摘除紫液腺,而較小的骨螺則會被整個壓碎。
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記載,螺肉會被放在裝有鹽水的鉛製器皿中慢煮9天之久,並置於陽光下曝曬,因此在古典時代,製作紫螺染料的工場有「發出惡臭」的記載。根據老普林尼,要染成1,000磅的羊毛,必須使用200磅的紫螺(purpura)肉和111磅的骨螺(murex)肉。由此可推斷,染成一件紫色的衣服,必須耗用數以千計甚至上萬枚紫螺,而這些紫螺在較早期必須通過撈捕獲得,因此成本非常高昂,甚至比同等重量的黃金更貴重。
如上文所述,在青銅器時代晚期希臘的邁錫尼文明,線性文字B文獻所出現「王室紫」的記載顯示紫色染料很可能是國王及其直系親屬專用的顏色2。公元301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的「最高價格令」(拉丁文:Edictum de Pretiis Rerum Venalium)中,一磅用紫螺染成的絲綢售價高達15萬第納爾銀幣5,如果按照工資購買力平價,相當於現代約300萬美金左右。
紫螺染料在古地中海政治和宗教上的重要性
紫螺染布的工藝自從被米諾斯人發明後,在地中海文明圈中都跟權力和財富關係密切。在羅馬,紫袍(Toga purpurea)被認為是羅馬皇帝的專屬衣著。Toga praetexta是一種帶有紫色邊帶的白色托加長袍,傳統上來說,它是羅馬王政、政務官、資深長官、部分祭司的正式服飾,同時未成年的羅馬自由民少年男童和部分女童也可以穿著。紫螺染的傳統在古地中海世界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從公元前2千年伊始一直到羅馬帝國的衰亡。
隨著羅馬帝國的東西分裂,和東興西廢,東羅馬帝國一直保存著製作紫螺染料的工藝直到中世紀。因此文章開首時所提及到的拜占庭公主安娜.科穆寧在公元11世紀出生時,君士坦丁堡的大皇宮仍然有用紫色染料製成的裝飾和紡織品。因為製作成本高昂,並且有著長期被羅馬皇室使用的傳統,因此在西方紫色一直是代表著權力、財富的象徵。
在羅馬時代早期,有錢的羅馬公民是可以使用紫色的,但到了拜占庭時代,紫螺染成的絲綢被當作拜占庭贈予其他國家統治者的外交禮物,但當中質素最高的精品被嚴格限制出口,只有皇帝及其家族成員能夠使用6,這樣只增加了社會對紫色這種顏色趨之若鶩的風氣7。
骨螺這種海螺除了用來製造紫色染料之外,還可以用作製造藍色和紅色的染料,這些染料除了在政治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外,在宗教上也扮演著同等重要的角色。如上文所述,羅馬部分祭司能穿著帶有紫邊的托加長袍作為正式服裝(formal dressing),此外在以色列歷史中,紫螺染料也相當重要,這點在希伯來人的《聖經》當中有提及。《舊約》猶太教的大祭司就穿著一種藍色衣服叫以弗得。猶太教經典《塔木德》(Talmud)中記載,這種衣服是用一種希伯來文稱為Tekhelet的有機染料製作,而這種染料則是用名叫Ḥillazon的生物所造成。
現代學者普遍相信,這種Ḥillazon正正就是東地中海出產的骨螺Murex2,7。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用作製作帳幕的幔子,也是用藍色、紫色、朱紅色線製造(出埃及記26:1),而所羅門聖殿中的幔子也相同(歷代志下3:14),紫色、藍色染料被用在猶太人最神聖的地方,顯示出它們在猶太教文化中極高的重要性。由於紫色、藍色和朱紅色線在《聖經》中被一併提及,學者普遍相信它們都是源自紫螺,以不同曝曬時間長度和使用的還原劑(reducing agent)所染成2。紫色在《新約》時代也有出現過,根據記載,在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羅馬的士兵曾經為他穿上紫袍,以譏諷他自稱猶太人的王(馬可褔音15:17,約翰褔音19:2),從此例子再次可以見到紫色和王權之間的連繫。
結論
在古地中海,紫螺染料的起源傳統上被歸功於腓尼基人,因此它亦被稱為「提爾紫」。但近年考古學的證據顯示,紫色染料最早應該是起源於大約4,000年前希臘愛琴文明的米諾斯人,其後擴展至小亞細亞、塞浦路斯和地中海東岸,它們並不是腓尼基人的專利。紫螺染料的價格極其高昂,原因是製作過程需要用到數以千計甚至逾萬枚海螺,才足夠染成一件紫袍。
正因為這樣,紫色的衣物從遠古就已經是王權的象徵,代表著權力和財富。在宗教上,紫藍色染料對猶太教意義亦相當重要,因為大祭司穿著的以弗得、聖殿用作分隔聖所和至聖所的幔子,它們都是用從骨螺取得的藍色染料染成。正因為紫色染料的貴重、跟王權的關係、以及宗教信仰上的神聖,這些都造成了西方文化圈中對紫色的推崇和尊敬。
參考資料:
- Anna Komnene (12 Century CE) The Alexiad. Translated by Elizabeth A. S. Daw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rku.ca/inpar/alexiad_dawes.pdf
- Stieglitz R. (1994) The Minoan Origin of Tyrian Purple. The Biblical Archaeologist, Vol. 57, No. 1 (Mar., 1994), pp. 46-54.
- Burke B. (2010) The Oxford Handbook of Bronze Age Aegean. Chapter 32 “Textiles”, pp. 43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hapin Anne P. (2010) The Oxford Handbook of Bronze Age Aegean. Chapter 17 “Frescoes”, pp. 22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Frank T. (1940) An Economic Survey of Ancient Rome. Volume V: Rome and Italy of the Empire.
- Hodgett Gerald A. (2006) A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Medieval Europe. Chapter 10 “The developed areas of Medieval Europe, Byzantium and Cordoba”, pp. 116.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 Zolfagharifard E. (2014) Sacred blue snail dye seen only twice since Jesus was alive is discovered on Israeli cloth. The Daily Mail.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532623/Sacred-blue-snail-dye-seen-twice-Jesus-alive-discovered-Israeli-cloth.html
圖片來源:
- Hercule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Secret of Purple: Wikimedia Commons
- Mediterranean Lands: 網絡圖片
- purple fabrics: Mail Online
- 2,000-year old textile: Mail Online
- Murex: Atlantipedia
留下回應